专题系列788(34篇)2022年各单位、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素材汇编

2023-03-13 03:47:49 121

专题系列788(34篇)2022年各单位、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素材汇编

一、党委

二、共青团

三、纪委

四、政法系统

五、教育

五、其他部门

六、企业

国机研究总轻干部伍建设路径分析124

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8月30日)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强党兴党、强国兴国的干部队伍。

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事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成效,事关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公务员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领导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为新时代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各地区各部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各类培训的主课、必修课,作为公务员学习中心内容,教育引导公务员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体公务员通过不同形式系统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动广大公务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上新高度。公务员队伍中600多万名中共党员全面接受精神洗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通过举办读书班、轮训班,开展特色宣讲、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打造学习阵地。

用好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用好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等载体,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感和感染力。

二是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

2018年4月20日上午,北京西长安街,一场简朴而又隆重的国家公务员局挂牌仪式在中央组织部机关举行,这标志着公务员管理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由中央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有利于更好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在公务员工作中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后,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在党的干部工作全局中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实现与干部选育管用有效贯通,保持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效能。

“过去公务员工作沟通协调环节多,现在由组织部门统一来管,体制理顺了,力量加强了,能够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了。”一位多年从事公务员工作的组工干部说。

三是落细落实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在公务员考录、遴选、调任、聘任等工作中,各级机关强化对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等方面的考察测查,严把入口政治关。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落实到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交流、奖励等各方面各环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对加强公务员政治素质考核考察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明确考核重点,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细化考核程序,使政治素质考核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公务员政治素质档案,切实提高政治素质考核考察、政治把关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福建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表中设置政治素质测评项目,使年度考核成为每年一次的政治体检。

二、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法规的保障引领作用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是依法管理公务员的依据和保障,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保障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一是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06

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做好公务员法修订工作”的重要指示,公务员法修订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9年6月1日,修订后的公务员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进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与原公务员法相比,修订后的公务员法更加鲜明提出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调整优化公务员职务与职级设置,巩固拓展分类改革成果,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增加禁止性纪律规定和监督管理公务员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扎牢从严管理公务员的制度笼子。

“纵观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内涵丰富全面、制度设计合理、彰显中国特色,必将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更有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位教授认为。

二是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公务员法修订颁布后,中央组织部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坚持“立改废释”并重,统筹推进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着力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制度链条、厚植制度优势。

录用规定、培训规定、考核规定、奖励规定、转任规定、回避规定、参照管理单位审批办法近30部重要配套法规相继制定或者修订出台,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集成性、耦合性不断提升。

与上位法相衔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各地区各部门把公务员法的原则性要求、统一性规定转化为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文件,畅通“中间段”、打通“最后一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公务员法修订颁布以来,全国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共制定或修订公务员管理政策性文件570个,废止不合时宜的政策性文件205个。

一些地方按照精准科学、规范高效、务实简便的原则,运用制式化、模块化的方式,将公务员法律法规细化为公务员管理操作流程。黑龙江等地制定“政策服务包”“模版工作箱”“工作流程图”等,将政策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健全完善了制度体系的“末梢神经系统”。

“这几年真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波峰期,重要法规制度密集出台,公务员管理工作有了制度遵循,我们的工作更有底气了,也更好干了。”一些组织人事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三是从“制度完善”到“效能发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19年中

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意见》,对公务员法贯彻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力度,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管理公务员,促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广大公务员自觉遵守公务员法,依法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公务员考核规定》《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出台后,让广大公务员真干假干、多干少干、干好干坏不一样;《公务员转任规定》出台后,2021年公务员转任人数较上年增加55%,促进了公务员合理流动,增强了队伍活力;新修订的《公务员回避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应当回避的具体情形,操作性更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作用大大加强公务员工作的提质增效正是得益于公务员法的有效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学习培训和宣传形式,推进公务员法知晓度、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法规制度逐步落地生根。

召开31场座谈会,查阅7000余份文件资料,走访1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及30多个地方机关,与不同职务职级层次公务员座谈访谈2021年9月至10月,中央组织部在各地区各部门自查基础上开展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实地抽查。这是公务员法修订颁布以来第一次“体检”,对提升公务员管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深化分类改革,激发公务员队伍生机和活力

“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务员分类改革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按类别管理、分渠道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有效激发了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正向激励效应持续发挥。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眼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拓展公务员晋升空间,激励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2017年6月起,适用于各级机关公务员的职务与职

级并行制度在部分地方和部门开展了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9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政治标准,注重工作实绩,择优晋升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的公务员、担当作为的“排头兵”、任职较长的“实干家”、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不同类型公务员受到较好激励,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平时表现突出、资历较长的公务员晋升了职级。

二是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主体的基础上,有序将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职位划分出来,实行相应的职级序列和管理制度。

聚焦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天津、重庆、新疆等地在生态环境、审计、水利、统计等部门设置首批专业技术类职位;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将大数据和税收风险管理、关税技术、检察技术等职位列入专业技术类管理公务员队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教育培养和职级晋升方面更加符合自身特点,一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专业素养逐步提高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正在集聚。

聚焦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河南、广东等地有序将改革到位的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综合执法队伍列入行政执法类管理。税务、海关、交通海事系统基层执法单位同步实施行政执法类管理制度90%以上的行政执法类职位分布在地市级以下机关,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支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执法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

三是司法人员等分类管理稳步推进。地市级以下公安机关优秀民警可以晋升二级高级警长,实施单独职务序列改革,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更高了这些都是完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的生动写照。

各地区深入推进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全面实施执法勤务、警务技术职级序列改革,推进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吸纳专业人才,有效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人民警察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职业荣誉感。

深入推进法院、检察院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检察官全面实行单独职务序列,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级序列普遍推开,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加强了专业化建设,增强了职业荣誉感、使命感。改革后,各地区法院85%以上的办案力量充实到一线,主要业务部门法官实有人数较改革前

普遍增加10%以上,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量普遍提升20%—40%,法官司法能力和审判效率显著提升。

同步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稳定消防救援队伍,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适应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

四、抓源头抓培养,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各级机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每年录用约20万名各方面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精准科学选人,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录。中央机关和地方公务员招考普遍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层级机关特点命制笔试试题,探索为行政执法类职位单独命制笔试考题,中央机关和多数省区市针对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招录群体分别命制面试试题,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加试专业科目,做实做细录用考察,在省级以上机关推动差额考察,综合择优确定录用人员,防止简单以分数取人,力求把人“选得准”“用得好”。坚持招考职位、条件、政策、程序、结果面向社会公开,使“玻璃房子里的竞争”更加透明。

围绕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注重招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大数据等复合型人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加大招录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社会预期。

促进“三支队伍”交流。统筹考虑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需要和专业性岗位急需,加大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调任优秀人才力度。2017—2021年全国共调任公务员11万多人。

着眼于为机关补充专业人才,实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上海、浙江、青岛、成都等地探索建立市场化选人机制,有针对性地补充金融管理、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村镇规划等高层次专业人才。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务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务员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比30.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78.8%,分别比2017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培训育人,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治理能力。进入新时代,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都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培根铸魂、赋能助力的重要作用,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训,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治理能力。

抓实专题培训,服务重大战略。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施“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战略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开展对口培训,提高公务员推动实施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2017—2021年,通过对口培训计划举办专题培训班139期,培训7500余人次。

抓实初任培训,强化源头培养。坚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举办初任培训班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开展入职培训相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100余万名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系好公务员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从政第一步。

抓实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强化跟踪培养。中央组织部举办厅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新任市县委书记培训班、中央和国家机关处长任职培训班,示范带动全国厅局长、处长、科长任职培训顺利开展,帮助新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提高领导能力,更好发挥骨干作用。各地区各部门通过举办学习报告会、专题讲座、读书班和组织脱产培训,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各地区各部门把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有计划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引导年轻公务员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等艰苦复杂岗位和基层一线锻炼,在打硬仗、解难题、办实事中磨练意志、增强本领。

全面从严管理,持续推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公务员考录、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等工作,严格落实公务员交流、回避、退休等规定,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不断拧紧制度螺丝。健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公务员的监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纠治“四风”,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深入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德教育,不

断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境界和职业操守。

从严管理监督严出了新气象,积聚了正能量,公务员队伍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泓清泉的源头活水逐步形成。

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公务员队伍担当作为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有效激发广大公务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三是聚焦“国之大者”,公务员考核导向更正、激励更准。进入新时代,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干部考核“考什么”“怎么考”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调整。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央组织部修订印发《公务员考核规定》,更好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

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群众的“好差评”作为自身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江苏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年度综合考核,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形成对标找差、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考核的“准星”“探头”延伸到阵地最前沿,看得见“炮火”,听得见“炮声”,才能有效组织党员干部当先锋、打头阵。湖北在疫情防控期间组建17个工作组,深入市县乡开展专项督导考核,在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中动态观察干部战“疫”表现,推动广大公务员拿出“战”的作风、“战”的行动,取得“战”的成效。

考准考实,功夫重在平时。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把考核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北京从市、区、街道(乡镇)选取30个单位作为平时考核联系点,指导其发挥好工作展示窗口、创新试验平台、典型示范载体的功能。

四是聚焦人民满意,以表彰奖励选树典型、激励奋进。192个名字、98个集体,一份承载着荣誉的名单背后,是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竭诚为民的真心。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受表彰代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务员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公务员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2022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

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一位受表彰的乡党委书记满怀激动地说:“我只是一名最基层的干部,做

了一些平凡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要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竭诚为民是公仆最美的本色。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连续两年开展“最美公务员”学习宣传活动,2021年中央组织部首次对32名“最美公务员”记一等功。各省区市组织开展本地区公务员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很多公务员说,时代是舞台,激励是导向,照着“最美”样子干,谁让百姓真满意,谁就可以披红挂彩、立功受奖!

有功即奖,让奖章带热度。修订出台的《公务员奖励规定》,适当扩大奖励权限,缩短奖励周期,鼓励奖当其时、奖当其事。各地区各部门用足用活公务员奖励政策,对在攻坚克难中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及时给予适当奖励,使“优者奖”催生更多干事创业的领跑者。

五、夯实基层基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全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超过公务员总数的一半,他们处于党治国理政的第一线,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

一是人员力量向基层倾斜。山东加大基层公务员招录力度,支持鼓励基层机关用足用好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满足用人需求。江西注重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中招录公务员,一大批接地气、懂乡音、解乡情的“永久牌”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近年来,各地区结合实际完善基层公务员招录政策,坚持招录计划向基层倾斜,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2017—2021年,全国县以下机关共录用公务员61.2万人,占录用总人数近六成。

为保证基层公务员“招得来”“留得住”,一些艰苦边远地区采取适当调整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等措施,科学合理设置招录条件。各地认真落实新

录用到乡镇机关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规定,严格控制从乡镇机关借调人员。

二是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拓宽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后,县乡机关从原来主任科员以下4个层次增加到二级调研员以下9个层次,有利于实现“小步快跑”、持续激励。

畅通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渠道。地市级以上机关有序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合理确定遴选频次和规模,兼顾优化上级机关人员结构与稳定基层队伍。2017—2021年全国共有3.5万名基层公务员通过公开遴选进入上级机关工作。

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2021年,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四川实施“基层公务员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40余期专题培训班,培训5200余人次。

三是提高基层公务员评优比例。《公务员考核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名额向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公务员倾斜。广西等地适当提高综合评价好的乡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云南县级组织部门统筹各机关(单位)按比例计算优秀等次名额取整后的小数点部分,向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倾斜。

四是完善基层公务员待遇政策。实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加大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力度。推动落实乡镇机关公务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一定比例的政策措施。

“这几年自治区对基层干部实行工资待遇优厚、选拔使用优先、生活条件优待的‘三优’政策,乡镇公务员收入上去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更安心了,干劲也更大了!”宁夏一位乡党委书记说。

重视基层、关心基层、爱护基层的导向和政策,激励着一批批基层公务员扎根基层、辛勤付出,用心用情用力构筑起新时代基层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

百年芳华铸就千秋伟业,铿锵步伐再启复兴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公务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奏响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时代强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海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7月26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海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为牵引,突出政治素质把关,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突出政治标准,严把选用“制度关”

我省坚持突出选人用人政治导向,从严把握政治标准。制定出台并适时修订完善《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明确“十七个是否”的政治素质考察内容;在考察方法上,明确了5个方面20条正向测评内容,细化提出5个方面20条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力求考察方法更加务实管用。

制定《省管厅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平时了解,对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立体式、深层次的考察。研究制定《党委(党组)推荐省管干部人选暂行办法》,强化党组织把关作用,规范各地区各单位党委(党组)向省委组织部推荐省管干部人选工作。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突出政治把关,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锻造成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坚强领导集体。

与此同时,我省以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选贤任能制度体系。

制定出台青海首个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办法、青海首个干部任前考察工作办法,使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干部任前考察工作有章可循。自2019年政治素质考察办法、任前考察工作办法实施以来,33名拟提任省管干部因考察“不过关”被“放下”。

同时,着力完善干部工作配套制度,修订《青海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办法》《青海省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办法》,进一步规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干部试用期管理考核工作。修订后的公示办法实施以来,3名拟提任省管干部因公示期间反映问题经调查核实影响任用,被取消提任资格。

此外,我省还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干部交流工作办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及各项配套制度,制定省管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形成了科学规范、有序衔接、务实管用的闭环系统。

二、注重人岗相适,选优配强“领头雁”

我省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科学配置干部资源,着力提高人岗相适度和岗位匹配度。党的十九大以来共选拔任用省管干部78批次2295人次。

我省组织部门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根据各地区功能定位和各单位核心业务选干部、配班子。有针对性地补充专家型、复合型领导干部,注重选拔熟悉生态环保、工业经济、资源开发、财政金融、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干部。同时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注重选拔基层一线工作经验丰富、了解基层情况,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干部。实施“省管党政一把手培养工程”,

聚焦近期需求和长远需要制定省管“一把手”建设规划,建立接替人选库,加强跟踪培养和储备,防止急用现找。注重选拔善于把方向、谋大局、抓大事、促落实的优秀干部担任市州和省直部门党政正职。注重从脱贫攻坚、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提拔重用起来。

注重选配既有领导才干又有专业本领的干部。生态环保、公检法、统计审计等业务部门领导班子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从国有企业、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拔熟悉党务、工业经济、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干部进入市州党政班子,进一步改善市州领导班子专业结构。注重结合地方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日常调整等,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圆满完成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选出新一届市(州)领导班子成员314名,市

(州)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2岁,有118名干部实现交流任职,市州党政正职中具有县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到31.3%,31名在县级党政正职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市州班子,领导班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历来源得到明显拓宽,班子结构性配备比例全部达标或超标准完成,大幅提升了市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三、坚持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使命”

我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全要素、全链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最大限度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注重正向激励,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

重用。同时,用好职务与职级两个晋升通道,切实解决一些工作骨干和表现优秀同志的职级待遇,用职级“杠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2018年以来,省委先后提任省管干部819人,其中领导职务572人,职级公务员247人。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通过坚持容纠并举、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防止失误和错误的发生。建立澄清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及时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在信访工作中,探索建立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正确对待被问责、受处分的干部,近三年有71名被问责干部在影响期满后由于工作突出被省委提拔和进一步使用。

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的通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面开展干部在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工作进取心、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整治期间,各地各单位就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18名,给予纪律处分209名,发现及通报负面典型46个。

为更好地关心关爱广大干部,我省落实身心健康教育培训、谈心谈话和心理检测、改进干部保健等9条具体措施,实施统筹灵活的休假制度。建立高海拔地区县处级以上干部交流制度,对长期在五类以上地区工作的县处级以上干部,适当交流到海拔相对较低地区工作。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全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5.8万名工作人员纳入实施范围,月人均增发补贴520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选树9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其中1人入选全国担当作为先进典型,1人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评选出的9名先进典型都已提拔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安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综述

(2022年10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事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成效,事关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公务员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主线,以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等为重点,统筹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持不懈在头脑灵魂中搞建设,培根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公务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突出政治标准。在公务员考录、遴选、调任、聘任等工作中,从严考察测查政治素质,重点了解人选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等方面表现,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挡在门外。在考核奖励、职务职级晋升等工作中严把“政治首关”,首先看政治上是否过得硬、靠得住,首关不过,余关莫论。

三是加强政治历练。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公务员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积极选派公务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一线经风雨、壮筋骨,大力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干部

‘青苗培育’计划”,切实提高公务员打硬仗、攻难关的能力素质,厚植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为民情怀。

二、坚持不懈在守正创新中促规范,依制而行提升管理水平

行之有道,为之有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把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公务员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把学习教育摆在前面。将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纳入各级党委

(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辅导、座谈研讨30余场次,分层分类举办新修订公务员法培训班120余场次,创新开展新修订公务员法知识问答活动,推动法律法规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是把综合配套落实落细。修订公务员调任、轮岗交流、选调生培养管理等制度规定10余个,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细化公务员职级晋升、调任、登记、工资办理等工作流程20余个,有力促进工作规范;编印《公务员工作常用法律法规及政策选编》,为公务员管理工作精准“导航”。

三是把贯彻执行抓深抓实。深入开展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回头看”,强化问题整改,推动法律法规落细落实。把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范围,确保法律法规落地见效。

三、坚持不懈在固本浚源中育青蓝,事业为上涵养源头活水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着眼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充分发挥公务员入口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加强培养锻炼,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一是精准做好考录工作。深入推进分级分类考录,充分发挥公务员考录作为党政机关补充人员的主渠道作用。突出基层导向,持续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退役军人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招录公务员403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31%、本科学历占82.38%。

二是持续拓宽选人视野。紧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大力开展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招录,自2014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招录金融、环保、规划等领域专业人才220余人。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开展基层选

调生招录,党的十八大以来,选调近600名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持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注重从岗位需要和专业需要出发,严格标准开展调任、聘任、遴选工作,畅通补充交流渠道,进一步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

三是着力提升治理能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市委“四大战略”等,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扎实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在职培训,有效提高广大公务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养、专业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各级公务员专题培训班110余期,培训公务员2.4万人次。

四、坚持不懈在分类改革中出实招,系统集成推动走深走实

公务员分类改革越深入,越要保持定力,越要注重系统集成,更好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始终坚持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公务员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着眼于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功能作用,积极稳妥做好制度全面实施工作。鲜明实干担当的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职级晋升正向激励作用,优秀者优先、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职级晋升5600余人次,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二是有序推进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以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动行政执法力量下沉,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有力提升执法效能。截至目前,全市1400余人已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

三是持续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实施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开展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及书记员职级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实施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务技术职级序列,公务员队伍分渠道发展、专业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坚持不懈在严管厚爱中激活力,鲜明导向激励担当作为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持续引导全市公务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一是充分发挥表彰奖励激励作用。坚持以先进典型凝聚奋发有为的正能量,不断强化公务员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柴云振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赵忠同志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界安、赵国锋同志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在重大或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给予及时奖励,立体化宣传典型标杆,营造了礼敬先进、褒奖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鲜明实干实绩导向,规范公务员年度考核内容和程序,建立优秀等次比例与绩效考评、表彰奖励、平时考核挂钩机制,让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全面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设立平时考核工作联系点,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

三是注重加强关心关爱。全面落实分类改革工资政策、职级待遇政策等制度,持续规范公务员奖励性补贴。指导各地调整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注重向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严格执行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制度,切实保障公务员正当权益。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全市组织部门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广安公务员工作新篇章,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雅安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整体谋划、统筹用力,加快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力量支撑。

一、补钙壮骨,固本培元,首位加强政治建设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不断增强全市广大干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分层分类办好各类主题班、专题班,创新推出“党课开讲了”“红色大讲堂”,推动领导干部示范带头,自觉筑牢理论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淬炼忠诚之魂。按照党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69万人次。以县级党校分类改革为契机,建强党校主阵地,深挖红色资源,高标准建设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近年来,累计培训干部5.3万余人次。

二是强化政治把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健全政治素质识别评价体系,细化明确20条正向、16条反向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内容,对拟提拔和进一步使用人选严格“体检”,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22名干部因党风廉政、个人事项和信访举报等问题被中止选任程序。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抓在日常,采取试点方式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一人一档”动态管理,跟踪记实干部政治表现。

三是严明政治纪律。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分层开展警示反思教育320余场次,坚决摒弃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之以恒加强政治监督。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完善市县党委、市级部门党组(党委)运行规则,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出台《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试行办法》,规范落实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二、深化改革,强化保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规范选任程序、健全制度机制,构建科学严谨、有效管用的选人用人体系。

一是着力健全选任机制。以《干部任用条例》和省委“1+5”文件为基本遵循,先后制定《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程序》《选拔任用市管干部动议提名工作流程》等23个制度办法,为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定党政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指导办法,编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参考文本》,进一步规范市直单位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靠实了党组(党委)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干部的主体责任,促进了管人与管事有效结合。出台

《雅安市领导干部常态性考察暂行办法》《雅安市党政领导干部网格化延伸考察办法》《雅安市干部考察员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的干部考察员培训机制,推进干部考察向8小时外延伸。

二是着力健全监督机制。出台“三个不直接分管”、领导干部负面清单管理、能上能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结合巡察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等办法,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个人署名推荐干部、干部监督联席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乡科级干部任前事项报告等系列制度,织密扎牢干部监督制度笼子。

三是着力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累计晋升职级7000余人次,切实用职级“杠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有序推进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分类改革工作,全市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大领域执法队伍在全省率先入轨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全面实施执法勤务、警务技术职级序列,法院、检察院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公务员队伍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三、鲜明导向,选贤任能,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始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以机构改革和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围绕中心大局择优选拔干部、科学配置资源,不断调优班子结构、优化班子功能。

一是鲜明正确导向选干部。突出重一线、重实干、重担当,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站C位、唱主角,有

舞台、有奔头。2014年以来,连续8年面向一线集中选拔干部,新提拔县级干部中,近50%从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征地搬迁、发展振兴等一线提拔;2021年换届从“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一线选拔804名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新提任副县级干部中获得过表彰表扬的占84%,鲜明树起了“有为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

二是着眼事业需要配班子。根据各县(区)功能定位和各单位核心业务选干部、配班子,有针对性地补充专业型、复合型领导干部,一大批熟悉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经济、城建规划、“三农”等工作的干部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统筹考虑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需要,对任职时间较长和经历单一的干部进行跨县(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使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是围绕增强功能任干部。以换届为契机,县乡领导班子整体实现了年龄、学历、专业、经历结构“四个同步优化”。2021年换届后,新一届县(区)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2岁,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占44.5%,有产业经济、城建规划、“三农”等专业背景的占75%,“80后”干部占34%;新一届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5岁、班子成员年龄下降2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较上届提升12.5%。

四、加强储备,优化源头,确保事业后继有人

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事关雅安事业长远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健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机制,保证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一是加强源头储备。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数据库,每年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常年动态储备30名40岁以下县级干部、40名35岁以下正科级干部、50名3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蓄足优秀年轻干部“源头活水”。着力拓宽源头,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累计录用4200余名各方面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面向知名高校选调145名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统筹抓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保证事业薪火相传。

二是优化成长路径。以“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和“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雅安计划”为统揽,市、县两级联动培养优秀年轻干部3000余名。统筹实施年轻干部“源头培养”“一线培优”“专业培能”三大行动,分期分批选派2600余名干部到灾后重建、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信

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蹲苗历练、300余名干部到中省机关、浙江丽水、重庆江津和成都、绵阳、宜宾等地开拓视野、历练提能,230名年轻干部联系430家企业助推发展,在实践中培养锻造了一大批可堪重用、能担大任的骨干力量。

三是及时大胆使用。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观念的束缚,打破隐性台阶,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新一届县(区)党政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85后”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干部占比达55.5%。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班子中,“80后”干部配备占比达68.1%。

五、严管厚爱,宽严相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始终坚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一手抓正向激励、一手治为官不为,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一是坚持以严管“塑形”。开展“带病提拔”、超职数配备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累计查处“为官不为”问题137个,组织34名干部“回炉再造”,追究11名履职不力干部责任,一些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得到有效遏制。试点“家内助”工程,将干部监督链条延伸到“8小时之外”。规范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查核一致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是注重以厚爱“鼓劲”。出台《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配套干部选拔任用、容错纠错、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关心关爱等制度办法。加大表彰表扬力度,推荐1名县委书记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1名公务员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0名公务员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或记一等功,2个公务员集体获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对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328名公务员、40个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功、表彰奖励。落实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看望慰问、困难救助等关爱措施,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传递组织温暖,激发干部精气神。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组织系统将始终把牢正确方向、保持担当定力,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纵深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锻造一支堪当雅安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梨树县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9月23日)

梨树县聚焦培育赋能、考评激励、管理监督“三个维度”,推动干部政策运用、干事创业、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升,为推进梨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多途径培育赋能,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提素质。聚焦“一把手综合能力提升”行动,着眼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内容,按照“分级负责、覆盖全员”的要求,今年已实现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重点对象教育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带培养强能力。实施梨树县优秀年轻干部“强基培苗”工程,推行培养帮带“导师制”,县级领导担任帮带导师对2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学员进行因人施教、逐人培养,通过下农村基层调研、实地走访项目、慰问联系群众等活动,“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切实缩短年轻干部适应期,助推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熟。实践锻炼强本领。以开展“基层建设年”为契机,在实践中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基层治理、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肉牛养殖等重点任务、重点工作一线中练好“真功夫”。今年以来,累计调动2000名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急难险重任务,切实在实战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

二、多层次考评激励,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抓实考核工作。紧盯换届后干部在班子中表现情况,开展班子建设常态化调研,设置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个人能力四项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调整交流、晋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今年以来,经过两次调研考核发现表现突出干部20余人,使用、调整干部150人次。抓实档案管理。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严把档案入口、审核认定、档案保管“三道关口”,不断增强干部人事档案严肃性和公信力。2021年以来,梨树县共完成400余名干部档案复审工作,进一步推动干部档案审核精准化。抓实激励促进。坚持正向激励鼓劲,以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等为出发点,严格执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对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制定出台《梨树县绩效管理(目标责任制)考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三、多环节管理监督,从严规范干部履职行为

把握管理“温度”。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提醒作用,做实组织部长双向谈话机制,畅通基层党员干部与组织部门的沟通渠道,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严管与厚爱,切实从思想上树立牢固的廉政意识。把握进出“尺度”。严把选人用人关口,认真落实考察对象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要求,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把握监管“深度”。注重加强“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子女升学以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廉洁自律情况,促进监督内容由“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扩展,有效预防干部“微腐败”。

共青团山西省委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2022年11月3日)

五年来,全省团的组织工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相关部署,聚焦提升组织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团,坚持上下联动、系统推进,团干部队伍建设日益科学规范,全省广大团干部展现出忠诚干净担当的蓬勃朝气,彰显了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

一、团的委员会建设更加科学

“联系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代表履职的主阵地之一。奋进新征程,需要共青团组织团结广大青年投身向前,打开门扉,真心交流,在收获青年朋友友谊的同时,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而每一个接触到共青团的青年朋友,又会自发成为共青团的‘宣传员’,在社会中逐渐汇聚成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大局的磅礴青春力量。”团盂县县委一名团干部如是说。

团盂县县委在秀水镇建立团代表联络站,每月确定主题,向社会发布公告,邀请对主题感兴趣的青年到联络站与团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

2020年9月,盂县团代表联络站在“助力脱贫攻坚”主题交流活动中结识了

5名短视频创作领域的青年朋友,到目前为止,他们帮助盂县共青团制作学党史视频22期,总播放量31万余次,盂县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共吸引粉丝9万余人,由此聚集了一批青年。而主动帮忙的青年朋友们在宣传党史和共青团的工作过程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参与共青团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依托“一专一站两联”建设工作,团太原市小店区委建立小店区团代表联络站,并以团代表联络站为载体,以“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青年的活动。

五年来,团省委在省市两级全部建立专门委员会,全省117个县(区)全部建成县域团代表联络站,本区域各级代表委员履职有了新阵地。各级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青年走上机制化、常态化轨道,全省代表联系青年人均10人;委员联系代表人均10人。一批基层代表委员的优秀建议意见制度化纳入团省委工作重点,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持续提升。

此外,基层代表性进一步扩大。代表覆盖面持续拓展,农民工、社会组织

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依程序进入各级团的代表大会,反映各方面青年心声更加全面。从省十五届团代会情况看,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大幅提升至81.39%。

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加专业。聚焦重点领域,对委员会委员进行细化分类,省本级成立企业工作专门委员会、高校和职业院校工作专门委员会、社区和社会组织工作专门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各市委员会设置专门委员会41个,通过开展行业团建、人才举荐等工作,切实发挥出思想库、人才库、资源库等功能。

二、团干部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作为一名拥有6年团龄的‘老团干’,共青团对我来说是一块‘宝地’,能见证无数感人瞬间,能激发自己的诸多潜能,更能让我在与广大青年打交道的过程中永葆朝气蓬勃,每一天都刷新着自己不一样的青春。”团阳城县委书记石慧感慨道。

今年,晋城市阳城县获得了2个“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经团山西省委评估、团中央复核,阳城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被评估为优秀。石慧告诉记者,自阳城县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县以来,团县委努力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让团员青年当主角,为800余名待业青年举办了公益电商培训班,招录了51名在校大学生担任乡镇兼职团干部,邀请10余家爱心商家入驻“志愿汇”益币兑换平台,为志愿者提了2万余元的积分兑礼品活动,形成了“志愿服务+荣誉激励+兑换福利”的良性循环。在疫情防控中,阳城青年闻令而动,始终冲锋在前,筑牢抗疫的“青春堤坝墙”。

五年来,我省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建设格局全面定型。认真贯彻群团改革精神,广泛吸纳社会各界青年参与团的工作,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团干部队伍来源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团的领导机关配备专职团干部配备率高,并按照要求配备挂职团干部,团的工作力量持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的团干部队伍基本形成。团干部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县乡级团委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平均年龄近30岁,团干部素质整体优化提升,实现了“学历升”“年龄降”的可喜变化,一批富有朝气、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走上团的工作岗位。团干部专业化能力持续增强,团干部培训扎实开展,任职培训、在职培训、从严治训制度化持续推进,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团干部36146人次,团干部政治能力持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大幅增强,一大批团干部输送到党政

机关,为党补充了新鲜血液。团干部上讲台工作有序开展,团干部运用“青言青语”开展理论宣讲、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的能力持续提高。五年来,全省累计近8000人次团干部深入基层面向青年进行理论宣讲。

年轻干部培养教育成效明显。省本级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小组,示范带动全省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累计有百人次参与青年学习小组活动。

广大团干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团干部的各项要求,以青年满意度为标准,日益成为团内工作评价主导,在部署安排、评优推选、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中,青年参与度不断提升。联系青年成为常态,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干部每年按要求深入基层,不当青年“官”、争做青年友蔚然成风。

三、团员青年先进性日益彰显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光荣且严肃的事情,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奋斗的目标。”郭智文是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的学生,2021年6月,成为了推优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太原工业学院从团员青年的现实变化出发,修订《推优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和推荐条件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吸引青年才俊,及时向党组织补充力量。

王亚宁是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2021年9月参加了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并担任班委,今年9月顺利结业。作为“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荣获“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山西大学优秀学生会骨干”“优秀社区志愿者”等称号,并在今年6月份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五年来,党、团、队相衔接的育人链条日益完善。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推优入党逐步制度化,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经团组织推荐的程序更加规范。因此,“推优”逐步成为了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共青团员成为了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为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工作全面铺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推进,从高校向农村、企业、社区、青年社会组织和少先队辅导员持续拓展,培养机制日益完善。2022年,团省委实施一系列举措,助力乡村青年人才成长。其中,开办2022年山西“青马工程”农村班和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青马工程”培训内容,选拔培养农业农村领域青年骨干。

此外,全面从严治团的氛围日趋浓厚。严格依章依规,从严团干部团员队伍管理,对违规违章人员严肃处理。

四、团属事业单位实现重塑性改革

这五年,团省委事业单位职能日益聚焦。聚焦提高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多措并举,科学设计事业单位架构,事业单位经过两轮改革,整合为3个。其中,聚焦组织力提升,复建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主要开展团干部和青年骨干教育培训;聚焦服务力提升,重组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主要围绕全省中心大局和青少年成长发展,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婚恋交友、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等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的工作;聚焦引领力提升,新设山西共青团融媒体中心,主要以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为重点,开展团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管理运行更加规范。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减人缩编、精简机构,以公开竞职上岗方式选拔事业单位“一把手”,干事创业导向更加鲜明。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责边界全面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生存发展“瓶颈”得到彻底破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

机关事业单位实现联动发展。融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成立各类项目组、团干部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组建考察评估组对口考核,打通事业单位人员进入机关通道,事业单位与机关职能紧密对接,工作融合进一步加深。

定南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11月10日)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队伍。2021年8月换届以来,定南县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打造一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按照省纪委监委“办精品案件、带过硬队伍”的要求,定南县纪委监委先后出台《定南县纪检监察系统提质量提效率提能力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一体推进主责主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两者相辅相成、相融相通,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一体化培养业务人才工作中,定南县纪委监委将干部文字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组建写作小组和信息宣传员两支队伍,专门制订新进干部文字综合能力培养计划,建立旁听学习机制和写作讨论制度,实行“老带新”“师带徒”的骨干培养计划,选取政治过硬、经验丰富、善于帮带、责任心强的干部,与写作新兵结成师徒,并选取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大师傅”,负责统筹指导师徒结对机制的落实。

为加速审查调查业务人才培养,提高全县纪检监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结合当前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实际,定南县纪委监委坚持学训一体,补齐业务短板弱项,开办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大讲堂,把审查调查业务作为核心课程;坚持一线练兵,提升锻炼实战能力,通过“师傅+骨干+徒弟”方式,组织13名干部“拜师学艺”,让干部一案一成长;坚持上下联动,一体培养业务骨

干,派出业务骨干到省、市纪委监委参与专案13人,其中省纪委监委鉴定评价优秀干部4人。定南县纪委监委坚持全县“一盘棋”思维,采取县乡联动方式,建立“室组镇”协同监督办案机制,统筹机关、派驻、巡察、乡镇纪委各板块力量,领着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监督、办案,“手把手”教方法、提能力;建立乡镇纪委干部跟班跟案跟巡制度,通过把镇纪委干部“请上来”办案和县纪委监委干部“走下去”办案,推动审查调查工作形成合力,助力乡镇纪委提升履职能力。今年以来,乡镇纪委共立案52件,同比增长18.19%,乡镇纪委立案覆盖率达100%。

定南县纪委监委开展提质量提效率提能力专项行动以来,通过“系统抓、

全员训、搭台练”方式,打好业务人才培养“组合拳”,已办理留置案件4件7人,办案平均周期同比下降12.5%,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助力纪检监察干部早日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新时代高校纪检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

吴豪伟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和鲜明立场。在2022年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纪检队伍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阵地、文化传承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高校纪委是高校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纪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建设让党放心、让师生信赖的高校纪检队伍。

一、坚持以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高校纪检队伍“政治三力”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史中汲取“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持续提高高校纪检队伍政治判断力。要从政治上充分认识高校纪检队伍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高高校纪检队伍政治领悟力。要强化政治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深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提高政治执行力,引领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实见效。

学校纪委坚持学深谋新、担当实干,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纪检队伍政治过硬。

第一,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纪委书记上讲台讲党课、专职纪检干部主题党日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化纪检队伍对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聚焦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实见效,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切实回答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时代命题。

第二,坚持以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正心铸魂。通过纪委书记主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倡廉的斗争历程”主题党课、组织专职纪检干部实地参观学习、举办党的纪律建设百年历史主题展览等,学习领会党的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全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思想,充分认识纪检机关在推进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方向清、职责明,立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坚持服务大局,引领保障中心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雄安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做到“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携手学校廉政研究中心,举办“新发展阶段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理论研讨会,邀请北京高校党建理论专家学者共话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研究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二、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高校纪检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协调运行

要遵循纪检工作规律,健全完善高校纪委议事规则,切实提高纪委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要严把高校专职纪检干部入口关、素质关,形成编制职数科学、年龄梯次合适、知识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专职纪检干部队伍。要选聘政治过硬、经验丰富、为人正派的同志担任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发挥“前哨”“探头”作用,协助纪委开展专项督查工作。要健全纪检工作组织体系,完善校、院两级纪检组织运行机制,实化二级党组织纪检工作,进一步加强纪委委员调研和联系二级党组织工作,认真遴选二级纪委书记或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强化正向激励,保障二级纪委书记或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切实发挥作用。

要坚持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上下联动、协同学校纪委坚持完善工作制度,调整机构设置,压实工作责任,以队伍建设推动完善党内专责监督体系。

第一,完善工作制度,发挥治理效能。进一步推进高校党委、纪委“两个责任”机制建设,修订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工作制度》《二级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工作制度》,强化集体决策,明确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协助、监督、教育、汇报、配合”五项职责。构建“纪委委员、专职纪检干部、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师生党支部纪检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专兼职纪检干部体系,以队伍体系织密监督网格,推进高校治理体系提质增效。

第二,调整机构设置,建强专职队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规

范直属高等学校纪委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若干意见》,设置纪委办公室和监督检查室两个党的工作部门,按照学校总体党员人数配比设置纪检人员编制,从全校范围内遴选理论高、素质好、本领强、作风硬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纪检队伍。单独制定纪检部门年度考核办法,确保纪委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全面梳理退出职责范围外的议事协调机构,深化实施“三转”。强化智慧赋能,协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专职纪检干部与巡察工作办公室、审计室干部组成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持续提升专职队伍建设质量。

第三,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正向激励。明确纪委委员联系二级党组织分工,组织纪委委员与所联系的二级党组织书记共同签订《落实“纪委委员联系二级党组织工作机制”责任书》。组织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围绕职责内容开展述职评议并对本单位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评议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制定优秀基层纪检干部奖励办法,评选产生优秀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持续增强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委员意识”,激发基层纪检干部“神经末梢”活力,汇聚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以高素质专业化标准,持续锻造高校纪检队伍能力水平

高校纪检队伍要对标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扎实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持续提升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本领。要坚持将纪检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纳入高校治理人才体系建设的框架下谋划推进,在一体推进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能够协同参与和有效支撑[7]。要凝练具有高校特色的纪检干部培训体系,强化干部交流培训、实战练兵、实岗锻炼,持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学校纪委持续强化专兼职纪检干部培训,将高素质专业化的标准导向转化为学校纪检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抓常抓实专职干部业务学习。探索“上级培训+视频学习+空中课堂+互动答疑+假期课堂”五位一体的学习方式,促进学进心里、学到实处、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明确要进一步加强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深化认识、增强本领,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学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北京市纪委培训课程“必修课”,学好用足上级培训光盘讲义,每年选派20人次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巡视办和教育部等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廉政研究中心育人

资政作用,举办业务沙龙,从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两个维度,达到理论专家与实践工作者的双向促进,为专家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也为提升专职纪检巡察干部的综合履职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纪委办公室、监督检查室利用假期组织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监察法、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结合工作实际深化实践研究,参与北京市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发表理论研究成果,使每名干部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第二,落细落小兼职干部业务培训。“理论辅导+述职述廉+培训授课+发放手册”强化兼职纪检干部“菜单式”“套餐化”培训供给。学校“清廉大讲堂”内容涉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统战工作、意识形态、科研政策、财经纪律、研究生招生工作及青年干部警示教育等内容。纪委书记定期开展专题理论辅导,与兼职纪检干部开展述职述廉谈话。纪委办公室印发纪检委员干部履职工作手册、举办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及时传达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最新精神要求,强调二级党组织兼职纪检干部要紧盯议事决策、紧盯建章立制、紧盯氛围营造、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盯纪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聚焦落实见效、聚焦政治生态、聚焦重点领域,做实做细监督工作。教育引导兼职干部按照“四种形态”要求,用好“第一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做好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加强对支部纪检委员的指导和培训,加强支部纪检委员队伍建设。

第三,以干代训强化实战练兵。通过查信办案、挂职锻炼、巡视巡察等多种形式,帮助干部在实践中磨练本领。坚持以案代训锤炼干部,以案件为切入口,召开线索集体排查会,全体纪检干部参加线索讨论,对重大案件共同研讨、集体办公,通过分析研讨具体案件,在实战中深化办案知识,提升执纪审查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与年轻干部结成“一对一”帮扶模式,带着年轻干部进行跟案学习,提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以干代训锻炼干部,四年内选派8人次参与中央巡视、教育部党组巡视和驻部纪检组借调或专项工作,选任有经验的纪委委员参与学校纪委办理信访案件、担任校内巡察组长,选任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参加校内巡察,担任副组长、联络员,经过严格而丰富的实践锻炼,让干部“多站几班岗、多轮几个哨位”。

四、坚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锤炼高校纪检队伍工作作风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

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高校纪检队伍要坚持依纪依法,强化政治思维、精准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建设水平。要坚持站稳师生立场,着力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师生关切。要坚持刀刃向内,破解高校“熟人社会”监督执纪问责难点,坚决防止“灯下黑”,主动接受党内和师生监督,打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高校纪检铁军。单位开展纪律规矩教育的基层党组织明显增多。

第一,从严从实强化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强化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坚决把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坚持集体研究决策,确保查办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力争使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案件都成为铁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在2020年开展的党的十九大以来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中,对学校办理案件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站稳师生立场为师生办实事。坚持把站稳人民立场落实到保障维护师生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中,坚持“我为师生办实事”,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整治师生员工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学校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坚持面向一线干部师生开展专题巡讲,组织现场咨询。开展“纪委请您来出题”主题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学习党规党纪以及学校规章制度中所存在的困惑及问题,并集中进行解答回复,师生对纪检工作的信任度不断提升,“重复访”“越级访”数量逐年下降,“实名件”比例超过60%。前来纪委咨询规范做法和政策的干部教师、邀请纪委到学校教育引导纪检队伍学习贯彻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自身坚定纯洁捍卫党的先进纯洁,展现纪检铁军风采。

第三,营造正气充盈健康向上的廉洁氛围。纪检干部分工协作、群策群力、互相鼓励,集体攻坚克难,形成以干事为基础的思想、行动的团结统一,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工作。有效利用处务会、办公例会,分享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的收获与经验,形成身体力行、取信于师生的良好风貌。牵头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举办党规党纪、校纪校规知识测试,举办“清风走廊”百年党史、党规党纪知识展,开展校园多媒体廉政教育视频展播,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组织开展本单位廉政教育特色活动,促进“全资源融入、全媒体融合、全体党员参与、全校师生关注”,营造了浓厚廉洁文化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政法队伍建设述评

(2022年10月18日)

2022年9月,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系统部署开展为期4个月的“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全面加强政法队伍教育管理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法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肩负的任务更重,人民群众要求更高。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要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一心听号令,一身硬骨头,一切为打赢!”夏去秋来,笃行不怠,公安机关“百日行动”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将平安答卷写进了百姓心中;全省法院系统推动“六个实质化”由“深”到“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省检察机关全面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倾力守护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钱袋子安全”“舌尖上安全”“脚底下安全”“头顶上安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秉承“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精神。

一、以优质法律服务供给守护人民群众“更安逸的生活”

全省政法干警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保卫人民平安、维护公平正义的“铜墙铁壁”,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

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政法系统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全面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素质能力,坚持从严管党治警,树立干净担当形象,淬炼了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四川政法铁军,为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

二、固本培元筑牢政法队伍政治忠诚

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对党忠诚是第一标准,政治过硬是首位要求。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政法队伍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科学引领,指明了前进方向。同年7月,我省政法系统全面开展“四对照四提升,做忠诚卫士”专题教育,聚焦“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确保广大政法干警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政法领导干部作为政法队伍的“关键少数”,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扛起政法队伍建设的政治重任、时代大任和历史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努力交出高分答卷!

为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全省政法系统全面加强政治轮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分层分类,实现政法干警“全覆盖”。同时,围绕加强政法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连续五年举办专题研讨班,在深学细悟中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全面提升新时代政法队伍素能,关键在行动,在落实!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省政法系统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4万余名政法干警、8万余名辅助人员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上下功夫,党性素养、执法能力、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针对政法领域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动真碰硬解决问题,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全省政法各单位进一步按照《条例》和我省实施细则要求,探索建立政治督察、政治轮训等一批配套制度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党委政法委委员述职、“万案大评查”等工作,推动乡镇(街道)全部配备政法委员,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加强。

在谋长远、抓大事的同时,全省政法系统以举贤尚善的导向培树先进典型。“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

新中国”2021年6月28日,随着清脆的童声响起,“2021四川政法英模事迹宣讲暨四川政法先锋颁奖仪式”的序幕拉开。来自全省政法系统和社会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学习时代先锋,汲取英模力量,共同聆听身边榜样的故事。

为了追捕毒贩从悬崖跳下、在4200米高原突袭的缉毒民警周脉军;仪陇检察干警多年坚持不懈救助,让“事实孤儿”得到全面生活保障;彭州市法院丹景山法庭庭长祝增巧在田间地头审案、在田间地头扎根,为群众冷暖守望28年。

百年征程,星空灿烂;泱泱中华,英模辈出。这些故事,是“四川政法先锋”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是他们庄重的承诺。他们的精神感染并激励着全省政法干警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转化为铸忠诚、守初心、担使命的强大力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788(34篇)2022年各单位、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24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