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2023-03-13 06:19:23 121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

一、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报》,2010年8月22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年11月1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年10月13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显然是把“邯郸学步”同“亦步亦趋”混为一谈。后两例“邯郸学步”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二、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借指内部。“萧墙之内”指的就是鲁国国君。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朝政,同鲁君矛盾很深,季孙担心一旦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会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帮助鲁君,于是想抢先下手消灭颛臾。所以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后来遂用“祸起萧墙”比喻祸乱发生在家里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

有人不明典故,不懂得“萧墙”指什么,只要祸起,不管起自哪里,都说“祸起萧墙”,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为网吧隔壁一出租屋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引发……网吧爆炸事件“祸起萧墙”再次证明一个铁律——人祸酿成的悲剧完全可能被改写。(《广州日报》,2010年12月6日)

2.邵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案线索来源于“网友曝”“案中案”“知情者举报”或“情妇起义”等外部发端,反腐部门的主动出击是值得肯定的。(《楚天都市

报》,2010年11月24日)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4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