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690(39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评论理论文章汇编

2023-03-13 12:53:22 121

20224

1.姚乃文、阮一帆: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

体系的战略思考⋯⋯⋯⋯⋯⋯⋯⋯⋯⋯⋯⋯⋯⋯⋯⋯⋯⋯⋯⋯⋯⋯⋯⋯73.胡邦宁:

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基本经验⋯⋯⋯⋯⋯⋯⋯⋯⋯⋯⋯⋯⋯⋯⋯⋯114.盐城师范学院王莹:

后疫情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功能与践行路径⋯⋯⋯⋯⋯⋯⋯⋯⋯16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22

6.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百年变局中维护好经济安全⋯⋯⋯⋯⋯⋯⋯⋯237.吉林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268.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李理: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289.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3210.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

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个维度⋯⋯⋯⋯⋯⋯⋯⋯⋯⋯⋯⋯⋯⋯3411.太原市委书记韦韬: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太原力量⋯3612.四平日报评论员: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

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写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3913.重庆日报特约评论员: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4114.科技日报评论员: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筑起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4315.仲音: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51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潘娜:

习近平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4717.姚晗: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原理⋯⋯⋯⋯⋯⋯⋯⋯⋯⋯⋯⋯⋯⋯⋯5718.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铨洲: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缘起、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7219.戴开成、李红革: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思维研究⋯⋯⋯⋯⋯⋯⋯⋯⋯⋯⋯⋯⋯⋯8120.西安理工大学巩晶骐:

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9121.北京师范大学孙留萍:

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价值、困境和对策⋯⋯⋯⋯⋯⋯⋯9522.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

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对美博弈⋯⋯⋯⋯⋯⋯⋯⋯⋯⋯⋯⋯⋯⋯⋯1032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

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10624.陕西师范大学张琳: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现实启示⋯⋯⋯⋯⋯⋯⋯⋯⋯⋯111

2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

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方法论⋯⋯⋯⋯⋯⋯⋯⋯⋯⋯⋯⋯⋯⋯⋯⋯12626.邬超:

总体国家安全观“五个统筹”理念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13027.刘静: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14428.王盼盼: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15029.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王蓉: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与路径⋯⋯⋯⋯⋯⋯⋯⋯⋯15530.俞婷: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探析⋯⋯⋯⋯⋯⋯⋯⋯⋯⋯⋯1613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张淑亚: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对监狱检察监督制度的思考⋯⋯⋯⋯⋯⋯⋯⋯16732.绍兴文理学院葛天博: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略探析⋯⋯⋯⋯⋯⋯⋯17433.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向阳: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民族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18434.刘晓昊: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18635.于洪君

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根本大计⋯⋯⋯⋯⋯⋯⋯⋯190

36.旷伟霖:

从总体国家安全出发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19437.何建华:

高质量发展重在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196

学好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科学理性的国家安全学⋯⋯⋯⋯⋯⋯⋯⋯20239.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传承创新⋯⋯⋯⋯⋯⋯206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姚乃文、阮一帆

一、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着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和潜在挑战。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安全意识的强弱与安全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表示,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编入课程教材。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实现其由“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更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湖北省武汉市11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5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3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认同以及其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水平较为低下,与认同情况不成正比。一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调查发现,超过93.7%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表示高度认同,同时64%的大学生表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及内涵不太了解,这说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认同-低认知的矛盾。高认同是指,高校学生都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低认知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广度不足,多数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对科技、信息、文化等非传统领域则缺乏必要了解;另一方面是

认知深度不足,即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缺乏思想内化与行为约束,其所掌握的国家安全知识呈现出浅层、片面、模糊的特征。“高认同”与“低认知”对立的矛盾,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存在盲目、非理性认同现象。

二是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调查发现,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高满意度-低成效”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学校开设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课程表示满意,然而上述“低认知”的情况却反映出这类课程实际成效是有限的。一方面,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关注点在于课程负担与给分情况,课程传达的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素养很难内化于心,无法树立起居安思危、共筑“人民防线”的责任意识。部分学生乐观地认为,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即使问题真的存在,也需要依靠政府和军队处理,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满意于当前课程的“低负高分”,使得课程的实际效能难以发挥,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保密意识得不到加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也就不能外化于行。

二是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授课模式趋于固化。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最新的国家安全动态和国际局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教育内容浮于表面、滞后于时代发展或者与现阶段教育重点不相匹配,所授课程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多年不予更新。大多数教师机械地宣读《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条文,跟不上“95后”“00后”学生的实际思想,无法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全面的教学内容、综合的保障机制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开设零散,大多数高校虽然都设有相关课程,但课程与课程间、课程与不同学科间缺乏联系,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国家安全教学体系。具体而言,许多高校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式或是将有关

知识穿插于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通识课程中,或是举办主题讲座进行知识普及,抑或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新生入学军训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课程设置不确定性大,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教学成效较低,导致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度。

二是高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缺乏全面的教学内容。现行教育的教学内容单一集中在传统国家安全领域,这与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不相匹配,也使得缺少非传统领域安全内容的教育。因此,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要提高教学效果,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大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教学内容的比重,全方面进行总体国家安全教育。

三是许多高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综合保障机制。当前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且在不同环节有着不同表现,如:前期存在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中期存在教内容不系统、资源开发不及时的问题,后期又存在考核体系与评价标准的不完善。多样的问题需要综合的治理,这也就要求主管部门从增加经费投入、规范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评价与督导机制等方面同时发力,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尽管部分高校已经着手相关工作,但由于各缺乏规范的操作体系,重活动开展、轻育人效果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四是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以传统课堂讲述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缺乏时代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国家安全教育由“教材”书面体系转向“教学”话语体系的过程存在阻碍。“教材”书面体系指以政治或文件话语为主导的安全教育体系,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教学”话语体系指以对话式话语为主导的安全教育体系,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才能改变“填鸭式”教学现象,改善大学生“抬头率”不高、缺少师生沟通和互动等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是主观层面,要鼓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强化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讲座展览、媒体平台、实践体验、文献书籍等形式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意义,构建国家安全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等习惯,不断通过

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巩固、强化、拓展自身国家安全知识体系,为感性认同向理性认同的转变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客观层面,通过引导大学生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推动大学生爱国情怀外化为爱国行为。要将由于爱国主义热情形成自发感性认同转化为自觉理性认同,就要持续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知晓度与参与度。高校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革命遗址、唱红歌、表演主题话剧等多样化的爱国主义系列实践活动形式,推动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由校园走向生活、由情怀走向行动,使大学生在日常实践中提高责任意识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高校可以在对本校师资数量、专业方向等进行考察的前提下成立领导小组,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组织与整体规划。同时,要高效合理地利用校内学术资源,依托自身优势学科与科研平台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增强教育的可理解度与可接纳度,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标。切实发挥院校联动作用,调动学院平台、学校平台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浸染式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切实体会国家安危的重要意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二是合理借助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在校设置专门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加强高校与教育基地间的交流互动;积极推动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升级,以更好地满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地区经济优势、政治优势与文化优势等建设新的综合教育实践基地,从而增强总体国家安全的传播力和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将校内教育与全面统筹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全面、清晰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

一是在课程内容上,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各高校思政大课堂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宣传普及作用,转变思政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从政治、国土等领域拓展至文化、生态、核、网络利益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同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高校课堂始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联系。从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出发,综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结合不同专业落实到具体措施,最终实现国家安全理论与大学生实

践的统一,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置中,可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起来,对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进行介绍;经济类专业课可以将“中美贸易”等事例与经济安全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则可结合5G技术等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等,更好地培育具备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MOOC(慕课)——解码国家安全”等线上教育平台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以此扩大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影响力,把优质教育课程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在利用媒体平台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作用,如建立国家安全教育案例库等,以学生关注的国家安全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线下教育作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更要注重形式创新,一方面,可以依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文艺表演等集思想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可充分借助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特色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深入理解、主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新担当与新作为,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开展注入新活力。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优质课程、优秀讲师评比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表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师与单位、进行正向激励的同时敦促课程反响消极、教育开展滞后的教师与单位进行反思。将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结合起来,实现由弱变强、强而更强的效果。此外,为防止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还需要不断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以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配套措施的完善。

二是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对教育者进行督导的维度,发挥校方督导作用,明确日常督导工作要求、将功夫下在平时。学校层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开展具有指明方向、提供支持的作用,加强校方督导不仅有利于以教育者、受教育者外的第三方视角推动课堂改进,也有助于给校方总体教育方针的制订提供依据。同时,学生作为接受总体国家安全

观教育的对象,对课堂有着最为直观也最为真实的反馈,因此也要重视学生评价的作用。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督导的维度,可以将学生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的情况与相关课程考核成绩作为评奖评优依据。此外,可以定期通过电子问卷等形式对学生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认同情况进行把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是设立并加快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要融进学科教学中,借助学科教学向大学生多维度讲授国家安全知识。专业学科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培养-吸纳-考核-完善

-培养”良性循环机制,即培养国家安全相关人才、吸纳相关人才组成专业队伍、形成相关队伍考核体系、推动国家安全学科完善、为培养更高质量人才创造条件。二是专门机构建设,即建设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主要职能的机构。既要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研究,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和相关学科建设夯实基础;也要深化实践教育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是强化国家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国家安全教育专业建设,着重培养、选拔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名师,通过多方联合助力,打造起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专职兼职并重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在教师招聘环节设置国家安全知识和责任意识相关考核的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配合考核要求,分级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群体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自发将国家安全教育与讲授课程相结合。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战略思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从积贫积弱、山河破碎的旧中国起航,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正历史性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历史性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百年,由于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所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形成了符合发展需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成果,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当中,每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都各具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时期,党的国家安全思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社会、文化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历史性地把安全提升到和发展并重的位置,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指导思想。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个坚持”,进一步凸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党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政治属性,标志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家安全篇”正式绘就。2021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建党百年纪念大会讲话中又首次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与“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列,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理论武器,并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概括的“九个必须”之中,同时也成为我们在“第二个百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之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思想体现,是百年来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不断自我总结、修正、完善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国家安全思想的系统集成。它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贡献,是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具体体现。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和要义正在于“总体”二字。首先,“总体”意味着系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系统思维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把国家安全放在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去审视,把国家安全的各个要素放在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整体中去审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多重目标要素的统一。其次,“总体”意味着全面性。“一个木桶能够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我们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是不同领域风险交织叠加的结果,无论哪个领域的发展短板都会对国家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制约,无论哪方面工作失守都可能波及整体国家安全。我们要统筹17个重点领域的安全,随着形势发展及时对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作出更新和调整,及时补足安全的短板,切实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再次,“总体”意味着辩证性。它要求我们能够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更要从矛盾相互转化的视角去把握。我们既要理解党在站起来阶段为何更重视安全,在富起来阶段为何更重视发展,又要看到强起来阶段为何必须同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我们既要看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区别,及时发现和化解新的风险挑战,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界线已愈发模糊,二者带来的挑战正在加速相互转化。我们既要看到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二者方式手段的不同,又要明确塑造是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既要有应对风险的高招,又要有预警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先手。最后,“总体”意味着统领性。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是“国之

大者”,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一个“管总”的思想,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也是其他领域重要思想的“底色”,不仅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而且是我们所有党政部门及各单位做好各项工作都必须牢牢把握的总体指南,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国民教育的必修课,全面树立起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共识和战略自觉,是我们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思想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方法论的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观”,即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具体言之,用历史唯物主义,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前进大势;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中国摆进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个重要的因素放进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演进中去分析,看到矛盾、看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论的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论”,即百年变局论、历史机遇论和发展风险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场变局来得更快更猛,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坍塌,中国正加速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新旧转换导致各种热点问题频发,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共振,各种矛盾加速向中国积聚,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也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延续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探索的提炼和总结,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和现实需求紧密联系,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拥有时代性和独创性,同时被一次又一次成功实践所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

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我们需要立足“两个维护”,积极构建“两个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十个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吸收我国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

精髓,在对百年党史的学习和思考中汲取智慧和理论创新的动力,不断挖掘我们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宝藏。我们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原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体系、国家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新发展阶段为构建大安全格局、推进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正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成立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此次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所在。

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基本经验

胡邦宁

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安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国家安全及处理国家安全领域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价值取向和政策主张。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系统回溯和梳理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历程,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一、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主权安全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观。第一,凝聚武装斗争共识,争取国家主权独立。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的早期创建者和领导者,均主张武装斗争,谋求国家主权独立。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存亡续绝的危难,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国一切抗日力量要团结起来,与民族敌人战斗到底。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1927年11月,中央特科在上海正式成立。1928年6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各级委员会得成立特别委员会以预先审查关于违犯党纪的问题。根据这一规定,1931年6月成立了中共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1931年11月,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巩固红军部队、捍卫工农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公安保卫机关。1949年7月,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军委公安部,统辖各地公安机关工作,保障了这一过渡时期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规定党组织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章程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同时主张增设“中央监察委员会”。此外,我们党还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建立巡视员制度、廉政安全制度等,使党组织的安全和纯洁得到维护。1949年3月,西柏坡会议成功召开,提出了“两个务必”和“六

条规定”,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全党保持住了清醒的头脑,做到了居安思危、不忘忧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军事安全为根本的国家安全观。第一,开展军事安全实践,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军事手段以维护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珍宝岛战役等多场卫国战争,充分表明了我国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心、决心以及能力。

第二,构建国防安全格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我国大力支持核武器研制、原子能事业发展。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提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开展了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有力地巩固和加强了国防安全。

第三,推进统一战线建设,谋求国家安全伙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协定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

1974年1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构想:也就是“一条线”周边其他国家,最终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战略意义上提出了“三个世界”这一概念,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从“一边倒”到“两条线”再到“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思想调整,有力地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拓展了我国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以综合安全为基础的国家安全观。第一,重视新型安全挑战,强化综合安全观念。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适时调整了外交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江泽民同志针对复杂多变的地区环境,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同志强调用更广阔视野审视国家安全问题,提出和平发展

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国家安全根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了适应新的现代化建设伟大任务的需要,邓小平同志确立了中国外交包括民间外交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使命;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映和应对的能力,依法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第三,加强国家安全协作,培育国家安全环境。邓小平同志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指出应通过统筹考量国家安全,对内持续深化自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外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坚持国家安全总体部署,搭建国家安全实践框架。通过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发《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等措施,推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根本遵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系列法规为实践指南,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二,构建国家安全联动机制,完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在处理涉内和涉外方面国家安全事务时,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统一指导和部署,国防部、安全部、公安部等进行协调配合。通过各司其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的方式,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安全保障。第三,高举公平正义旗帜,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深化全球和地区性安全协作。如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讲话提出,应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也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二、国家安全观百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百年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实现安全稳定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作为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不断推动各领域安全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可以说,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支撑,只有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国家安全才能具备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进一步阐明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有序、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一方面存在短板,都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因此,只有努力形

成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的格局,才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进而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主动权。

后疫情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功能与践行路径

盐城师范学院王莹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防控难度大,给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灾难。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现过舆情危机,很多生产和服务暂停,部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受到质疑。新冠肺炎疫情从一个威胁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发展为影响经济安全、舆论安全、制度安全乃至政治安全的连锁事件,这对国家总体安全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1]。总体国家安全观总结了中国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国家安全发展策略,回应了国家安全发展面临的难题,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它不仅将人民性、政治性、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作为理论基调,而且展现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思维,并体现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胸怀。这样一种内涵丰富、覆盖多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后疫情时代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与公共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与精神动力。

一、新冠疫情防控中总体国家安全观思维的凸显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以人民安全为中心、安全与发展并重、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而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安全与发展并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思维的四个最重要基因。当前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这四大基因得以凸显,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与时俱进和具体运用。

及早预警、预防是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第一道防线。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党中央在疫情信息披露后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国务

院立刻建立应对疫情的全国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地立即对本区域内疫情防控做出应急响应;全国各方力量调集起来积极援助湖北;快速改建新建医疗场所,及时收治疑似、确诊患者,及时遏制疫情蔓延。党中央高度重视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部署,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全力救助患者,使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有效维护了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大局稳定。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关切,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进一步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安全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疫情防控的指示和要求,指导我们有效抗击疫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保证人民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理念的生动诠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保证民生所需、稳定民心,是关系人民安全,影响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疫大灾往往与社会失序相伴。抗疫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即强调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并提出疫情防控中保障民生的工作重点。随着疫情防控向纵深推进,党中央及时作出决策,要求抗疫的同时稳定产业,促进消费,强化就业,做好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为克服疫情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是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看到人类命运密切相连、彼此依赖。人类因经济全球化而共同受益,但同时也会因疫情蔓延而共同受损。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行动,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全球扩散,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在全面防控疫情的同时主动向世界通报疫情相关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成功研制快速检测试剂盒,尽己所能援助各方,加强抗疫国际合作。中国在全球的抗疫行动对全球疫情防控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出共同抗疫的国际胸怀以及负责任的大国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后疫情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功能诠释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平安中国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体现为在国家主权、政权稳固的前提下,加强对人民安全的保障,全方位防范风险,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整体安全。在坚持人民性、政治性、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综合能力,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抵御重大风险、应对公共危机、构建安全体系、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结合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以及人民群众对安全的基本需求提出的,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为公共安全风险提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思路和对策[2]。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各类安全的统筹协调与有机统一,每一个部分的安全都至关重要,不可分割,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为抵御重大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且不易评估,不仅危及人民安全健康,而且危害经济社会发展。面对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各领域安全,注重各领域、各层次安全的整体效应,兼顾安全与发展,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用多样化的手段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防止各类风险扩散蔓延。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各安全要素密不可分,单个安全风险问题应对需要科学统筹和力量汇集,需要各个领域共同参与和协同作战,改变了过去公共安全工作各部门交叉重叠、各自为战的局面,为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注重统分结合;在推进整体安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既坚持总体安全原则,又要讲究具体安全策略[3]。那么如何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我们可以参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方法论,解决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风险等难题,争取做到各地方各部门既独立自主、各司其职又共同参与、协调行动,汇聚起应对公共危机的总体性强大合力,从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对于公安机关的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严厉打击恐怖黑恶势力、邪教组织等犯罪分子,通过开展全国性专项性打黑除恶行动,有效维护公共安全,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突发事件应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注意第一时间响应,尤其第一响应者要积极做好工作,防止小事转化为大事;平时在社区居民中做好隐患排查、应急响应演练、安全知识普及等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奠定群众基础。对于安全生产,总体国家安全观认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好企业内部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考核,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国际社会在合作共赢中塑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共同促进国际安全与发展,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国家的自身安全不可能脱离世界安全,要努力创新安全理念[4]。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性安全,强调谋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安全。与西方传统的“零和思维”“绝对安全”等观念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注重单个国家安全基础上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是普遍包容、致力于共赢的国家安全理念。中国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一直积极支持全球疫情防控,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建共享合作的安全理念,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展示了中国的风格与胸怀。

三、后疫情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路径

党的领导是中国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事实再次证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成果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分不开的。党在危机中的有效政治动员,能够迅速调配各种应急力量和资源,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抗疫的勇气和信心,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等问题。当下,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安全职责,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一是从制度上落实党的安全领导职责[5]。各级党委主动承担起公共安全领导责任,指导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公共安全工作中的职责权

限,落实“党政同责”要求。二是强化党对公共安全工作领导的科学性。面对突发性危机,党中央通过发挥政治领导优势,充分了解危机信息,加强统筹谋划,科学判断形势,做出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党中央的指挥调度做到坚决服从,确保中央权威。三是加强党对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公共卫生安全是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安全责任,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也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路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防护网”,必须牢牢把握。一是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2018年3月,中央组建应急管理部,将分散在多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整合起来,为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提供了推动力。同时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部门协同、流程优化及标准统一[6]。二是加快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做好突发事件预警预防。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应急决策风险评估与纠错机制等[7]。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要重点创新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信息获取、报送、使用的高效准确,创新信息报送方式,提升信息研判水平;要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在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综合运用政府、企业、军队、警察、公民的力量,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行动、协同合作的联动机制;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舆情应对的预警、评估、处置、反馈和更新的动态循环机制,促进政府与网民之间对话,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公关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为国家安全构建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基础性力量[8]。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就是要做好发动群众工作,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主体性入手提升社会自治水平,竭力打造公共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落

实以人民安全为中心的总体国家安全理念,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在政府、社会、群众三者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国家安全新局面。二是促进公众有效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拓宽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渠道,提升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性,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三是加快培育发展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对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应急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能力。重点培育应急管理相关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有效地参与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总的来说,每个社会成员都真正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形成国家安全的良好局面,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冲击世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全球性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应对疫情危机还是恢复经济发展,都应坚持多边主义,走各国团结合作的道路,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前,各国携手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凝聚应对全球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强大合力,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由之路。一是深化国际合作,建立全球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在疫情防控方案、防疫物资生产、疫苗研发与使用、医学诊疗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另外,要尊重各国国情和疫情,包容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构建安全共同体,共同应对疫情。是摒弃排他性安全观,拒绝将世界变为相互角力的竞技场,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求同存异的全新安全格局。三是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实现世界人民健康安全。在应对新冠疫情实践中,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努力合作抗疫,构建医患共同体和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公共卫生治理奠定牢固的基础,不断完善全球安全合作,促进国际社会共存共赢。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公共安全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抵御重大风险、应对公共危机、构建安全体系、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中国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更加需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国家安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当今中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

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交织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越是和平时期,我们越应该居安思危。国家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牢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020年,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相应的实施办法。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几位作者,基于不同角度探讨中学应如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落实《纲要》要求,从管理、课程、活动、文化等方面,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百年变局中维护好经济安全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精髓、丰富理论和实践内涵,将指导我们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容应对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的思想真谛和理论升华

在把一个小党建成世界大党,把一个弱国建成世界大国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应对重大危机、争取生存与发展的丰富理论探索和斗争经验,成为我们维护当今和未来国家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在对政治、战略、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把握上,有着继承、发展、创新的高度关联性。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中就能看到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芒,更能悟出习近平同志对“三论”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升华。

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矛盾论》,它是指导我国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方略。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让我们有了审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系统思维和战略视野。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头脑,我们方能深刻分析、精准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及其矛盾演变的一般规律。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实践论》,它是指导我们应对各种严峻挑战,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说到底,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身能力,实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是硬道理。

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读的是一部《论持久战》,它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决心、凝聚力量、长期奋斗的路线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仍不可避免遇到各种明枪暗箭。我们既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还要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长久耐心。

二、全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运用新时代的“三论”,切实维护好国家

经济安全

从主要矛盾看,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从主要目标看,“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和未来长时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任务,应定位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此来衡量经济安全的参照坐标和评价体系,较之过去则会发生很大变化,简言之,就是经济安全的目标更高、标准更高。与这一高目标、高标准相比,我们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准备、能力建设以及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则突显出来,迫切需要我们在经济整体实力增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经济安全战略的新方向、创新经济安全工作的办法。

从实践看,相较于国家安全其他领域,各类风险更容易传导到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安全受到其他领域风险的冲击和影响也更大一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造成的严重冲击和国民财富带来的巨大损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美国近年来掀起对华科技“脱钩”潮,限制中外科技交流合作,打压我高技术人才甚至限制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企图从根子上削弱我创新能力,威胁我科技安全,也必然传导到我经济安全上来。此外,日本直排核污水入海引起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引起资源供应安全等风险,都将给我经济安全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总之,要高度警惕各领域各种潜在风险的连带效应,防范其引发我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从现实斗争看,美国政府将制造业回流、产业链多元化等经济现象“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鼓动盟国搞针对中国的全球供应链脱钩,进一步孤立、排斥中国甚至企图另搞一个“平行体系”,以此猛攻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而达到破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近年来美国在动员全政府、全领域、全盟友对华竞争中,把重点放在了做强美国自己身上,例如新出台的《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虽然多处指名道姓针对中国,但主要内容仍是加强和振兴美国自身竞争实力。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是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和安全竞争的立足之本,对此,我们要保持定力,不能有丝毫动摇。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全球竞争力以及抵御外部冲击威胁的能力全面提升,塑造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外部环境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这也是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应有之义。但在大变局、大竞争时代,塑造于我有利的经济安全环境,需要大思路,更需要大耐心,因为这个过程必然是长期的、曲折的,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吉林日报评论员

2022415日)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更好地以系统观念构建大安全格局,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全力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安全的道路、任务和方略,这是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为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重大风险、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作为边疆近海省份、国家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吉林肩负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推动国家安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尤其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决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抗疫全过程,全力以赴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把握新形势给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牢牢掌握住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任何时候,国家安全都是老百姓最“稳”的幸福。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国家安全并非抽象的概念、遥远的事情,也不只是少数人的职责,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大力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培育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让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持续加固新时代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全面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就一定能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李理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天津作为京畿重地、首都门户,以天津之稳定保卫首都安全,以天津创新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是天津政治之责、为政之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要充分学习领会党中央和天津市委的战略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结合新发展阶段客观实际,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统筹推进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的战略工程。

一、推进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是天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义

统筹推进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是天津贯彻党的绝对领导原则的根本举措。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是综合安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而合力的形成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发挥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领导能力。天津推进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就是将平安天津建设主动纳入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之中,坚决贯彻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坚决服从党中央国家安全战略规划,主动对标对表首都安全、京津冀安全发展规划,以更高的政治站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更高的政治自觉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服务于全国安全发展大局。

二、推进天津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国家安全的维护与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提升国家安全能力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中去统筹协调、体系化推进。推进天津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要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去研究解决国家安全战略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不够,国家安全资源力量分散、统筹协调不够,安全情报信息捕捉滞后、综合研判不够,安全应对机制运转迟缓、快速反应不够等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聚焦重点,抓纲带目,推进首都“政治护城河”建设的具体路径

加强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强化体系化作战能力。一是以党委、政府为核

心,着重建立创新机制,突出其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角色定位。二是以企业、社会组织为载体,重点解决技术、资源问题。营造能够激发企业活力的环境,保障企业安全,规范生产活动,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安全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提供专业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系统支撑。三是以社会为对象,实现风险治理社会化,鼓励各类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动员基层社区和市民群众充分参与,加强社区综合风险地图绘制工作,完善安全风险治理模式。四是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系统思维,实施国家安全风险全周期管理,建立基于统一指挥下的,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控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恢复与善后、调查与总结于一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五是依托统一归口、反应灵敏、精准高效、运转顺畅的大情报工作体系,系统整合社会治安、应急管理、环境安全管理、防灾减灾管理、经济管理等基础安全要素载体部门,实现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情报互通、行动联动、协调有力、处置高效的大安全管理系统。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向纵深发展。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为基础,加强开展安全教育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大力开展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安全教育,既要有通过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国家安全教育,也要有专业的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在高校要推动国家安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培养专门人才。三是在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中要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在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党政机关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理论素养,增强国家安全维护能力。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2022415日)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连日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中国历代兴衰成败、世界大国兴衰成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不断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四川省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全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四川是国家战略大后方,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

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要坚持专群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要把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覆盖社会生活各领域,促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扎实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要强化全民国家安全责任,按照《国家安全法》有关规定,推进公民、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义务,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个维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突出地体现了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应该说,这“十个坚持”以及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开展方方面面的工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这里我就讲三点。

第一,深刻把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方位,是我们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的基础。怎么理解这样的历史方位?我想总书记有很多的阐述,在不少的场合,不少的重要讲话当中都有非常深刻的论述。总体来讲,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今中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当口,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如果我们抓不住,既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所以这样一个我们当代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是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把握历史方位的第二方面就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社会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成长,现在形势非常复杂,特别是外部的形势,到底怎么看,现在很多人对和平与发展是否仍是时代主题有疑问。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得非常明确了,我们只有把握住和平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发展趋势,才能够保持战略定力。第三个方面就是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时呈现,冷战思维依然非常严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还相当乏力。各种热点问题交替,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影响全球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复杂和不确定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现实。只有深刻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并且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

第二,深刻把握国家安全的总体性、综合性,是我们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的核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种总体性、综合性的大安全格局反映的是我们当今时代的基本特点。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这样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

立体的、总体的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深刻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我们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时空领域的变化,内外因素的变化,应该说他给我们出了很多题目,这些大问题,无论是内涵和外延,时空领域还是内外因素,我们都没有研究透。我们距离把这些事情讲清楚、讲透彻,并且给出答案,应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不光是深刻阐述了这些重要思想,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就是我们怎么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第三点是深刻把握推进国际共同安全的思想,是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一个依托。总书记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个要求,即十个坚持,其中第八个坚持是要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这里提到了五个方面:一是要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二是要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三是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四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五是要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的思想,既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外交思想所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怎么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应该说是我们在对外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的对外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谋求发展、维护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发展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那么怎样维护和平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中作了非常重要的阐述,应该说也是我们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这样一个非常复杂、非常不稳定不确定的态势面前,安全问题应该说更加的突出。

这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国际安全形势的研究,包括怎么能够通过国际安全合作,来维护和延长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来构建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环境,应该说还有很多的课题要研究。总体上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是我们做好有关工作,开展有关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也期待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真正为国家建好言,发挥好我们智库的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太原力量

太原市委书记韦韬

2022415日)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太原市委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斗争精神,以政治安全为核心,全面构建“大安全”格局,确保省城政治社会大局稳定。

一、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亲自研究、谋划和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深刻总结经验、科学把握规律、敏锐洞察形势,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怎样保证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党章。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回顾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成就,提出“五大要素”“五个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等新安全理念,把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阶段对国家安全的新需求,坚定推动总体国家安全

观在太原落地落实,为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提供强大武器。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太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城市和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核心城市,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网络等领域的安全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运用科学思维来观察安全形势、分析安全问题、谋划安全对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二、坚决履行国家安全使命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党和国家大事要事多。太原作为首都“护城河”的重要一环,要始终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核心,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安全,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

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中央、省委中心工作,紧盯国家安全面临的热点、难点、焦点,深入分析研判,加强排查预警,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侵蚀和从事破坏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活动,更加自觉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挖掘利用太原丰富的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讲好太原故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坚决维护经济领域安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决维护社会领域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全面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保、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灾救灾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强化社会治安管控,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全面夯实大安全格局工作基础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市国家安全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压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将国家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常委会议事日程,纳入巡察督导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评考核。各级党委(党组)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推动形成党委统筹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的“大安全”工作格局,确保国家安全体系上下贯通、政令畅通。

锤炼过硬队伍。牢牢把握国家安全队伍的政治属性,严把政治关、纪律关、素质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锻炼、实战演练,坚持从严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健全约束激励机制,教育引导国家安全战线的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

加强宣传教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支部学习内容,在党校开设专题课程,纳入干部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建设太原市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制作刊播《在中国,是什么让你倍感安全》宣传教育片,常态化推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全面建设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以国家安全工作的新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写在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

四平日报评论员

2022415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地各部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连日来通过线上国安知识普法宣传、短视频制作、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和转发上级相关国安教育内容等多种形式,传播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市民国家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凝聚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总体”揭示了国家安全含义的全面性、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4次提到“国家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列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一,系统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就。指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深刻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引力,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迈步新征程,展望新图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

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构筑起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国家安全“钢铁长城”。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以案普法力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让典型案例成为全民法治公开课,让社会公众知晓哪些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切实增强宣传实效。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着力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要结合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加强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动全社会充分认识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深刻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守好守住当前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形势,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

重庆日报特约评论员

2022415日)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维护国家安全成就予以专门阐述,深刻总结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创造性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新使命呼唤国家安全理论创新。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国土、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海外利益、数据等领域,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出强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历史性交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2018年,党中央出台《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夯实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2021年,党中央又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等重大问题,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着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制定《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出台反间谍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打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法治体系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必须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我们党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努力构建大安全格局,回应了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更丰富、时空领域更宽广、内外因素更复杂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全市上下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筑起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科技日报评论员

2022415日)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4月15日,我们迎来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教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和力量。这也正是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要义所在。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之所以能稳中求进,得益于党中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形成新挑战。任何一个领域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保持发展的定力,持续夯实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加强科技实力,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外部安全、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国民安全、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的安全感、幸福感。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就一定能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仲音

2022415日)

在高校,“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主题展”吸引师生驻足观看,广大师生加深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在基层,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走进乡村、社区,人民群众提高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

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连日来各地各单位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人入胜的海报,鲜活生动的互动,让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安全格局凝聚起广泛社会共识。

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构建大安全格局。在制度设计上,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在应对外部冲击挑战上,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

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新的伟大征程上,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构建大安全格局,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我们就一定能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越过激流险滩,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潘娜

当前,西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国内分裂势力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给保障国家安全、坚持社会主义增加了难度。习近平曾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P200)。习近平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重要论述,从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了国家各安全领域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维度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风险作出的科学研判,是中国传统安全思想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中尚无“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但其相关论述与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在中国的建设与实践中,不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问题”的相关思想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追求和平与发展等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提出了市民社会。19世纪50至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从国家权力、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家的消亡、职能以及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描绘的“自由人联合体”,构建了人类解放、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其“民族独立统一”“和平国际原则”“共产主义理想”等思想为我国现代国家治理、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列宁的国家安全思想以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也有较大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国家与社会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国家与革命》中,主张通过斗争来维护国家利益与发展,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通过彻底的革命来改变社会。列宁认为“巩固政权安全”是关

乎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保障“国家领土安全”是关涉国家安全的根本问题;维护“社会安全”“民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方面,除了暴力革命外,列宁还提出了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民主政治,对社会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在一定时期对国家安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亦有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安全和发展的理念,如《周易•系辞下》所提及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以及《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即现今强调的忧患意识,对保护总体国家安全依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千多年前的《管子•牧民》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将礼、义、廉、耻等价值观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道德基础,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还有一些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如民本、法治等思想体现,为国家安全理论的推进注入了宝贵的思想养分。例如儒家的“仁政”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与国家机器、治国理政紧密相连。“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代吕晦叔应诏疏》),主张关心、解决好百姓生活实际的问题,让百姓温饱有余、安居乐业,归顺于国君。儒家思想虽有其政治工具性的一面,与当今社会的政治理念不尽相同,但是儒家的“以人为本”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论君道》),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正确认识民众对于政治统治、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依旧对当今国家治理有重要启示作用。还如“尚和合”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和”是承认不同事物的差异性;“合”是包容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实现整体的统一。“和合”思想包含了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三方面的含义,强调各个领域的共同协调发展,在分歧中寻求共识,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会盟”制度、“封贡”体系等都是“和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了古代先哲们处理国际关系和促进民族融合的智慧。这些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国内各个安全领域工作的协同推进,也有利于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际环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我国良好国际秩序的宝贵思想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战略高度思考和把握国家安全,尤为重视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始终把实现国家安全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正确应对国家安全形势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刚取得全国政权,国家需要恢复经济,使人们在思想上接受新政权,这是共产党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安全的保障方面,特别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保障,呈现了突出特点,比如斗争性、群众性和阶级性等。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就是在这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毛泽东就强调,经济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提升是国家主权与政权稳固的两大保障。“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加强经济建设。”[2](P28)相对而言,毛泽东比较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强调通过结盟、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途径来维护国家安全。如同苏联结盟、抗美援朝、研制“两弹一星”等等。受制于时代主题和冷战格局,以“备战备荒”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毛泽东确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方针,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柱,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事业产生深远影响。邓小平设计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开辟了国家安全理论的新境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超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国家安全与政治安全问题。比如反对结盟式的集体安全,强调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并重,军事战略从“要准备打仗”的临战状态转到“建设现代化国防”。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3](P284)。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其形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从而保障国家安全。

江泽民提出了以互利、互信、平等与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立足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大背景,江泽民从战略高度系统论述了安全领域从军事、政治向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重视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相互交织。

胡锦涛提出“综合安全观”,并倡导“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理念。着眼于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认为各国安全紧密相连,主张树立综合安全观念,参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安全,推动建设和谐世

界。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不仅受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同时也受中国共产党整体执政思维变化的影响。而两者同样都呈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因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采取的策略、形成的思想也有时代的特殊性。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P110)回顾历史,继承优良的传统,是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立足的根基。历史思维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现实实践的准度、高度、效度。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安全”思想的梳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总结,有助于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文化基因与现实基础;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巩固国家主权、政权、国家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各方面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与成就;有助于认清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的安全挑战,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把落后挨打的过去、走向复兴的当今、宏伟辉煌的未来联系起来,在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领域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各种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维度

国家安全表现为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不受到外部的威胁或者迫害,国家内部政治安定、社会有序等。国家安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迁发生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7](P3)。国际和国内环境的不稳定性,加之我国安全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国家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系数增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国家就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破坏我国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越加猖獗,政治安全领域的风险叠加。部分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散布中国崛起危害论,指责中国“新疆问题”,干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内政,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理念,企图将中国陷于国家发展“安全困境”。在国内,西方国家的势力触角也在蔓延,意识形态渗透更加隐蔽,西方政客支持“港独”“台独”“疆独”“藏独”等

分裂势力,煽动反华势力进行破坏活动,发动“颜色革命”等等,严重危害了我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6](P37)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抗疫,取得了抗击新冠病毒战役的伟大胜利。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然而部分国家的政客对中国抗疫取得的成果视而不见,将病毒政治化,甚至在公开场合或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污蔑中国的言论,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2021年,西方政客针对“香港问题”“新疆问题”所作的言论更是显示了他们的政治企图——从政治上遏制中国的经济大发展。西方帝国主义政府将所谓的“自由”“人权”摆上指责中国的讲台,本质就是要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防控国内复杂严峻安全形势的需要国内的国家安全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习近平在2015年就指出,国内的重大风险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7]P9)。

在经济政治方面,改革开放后,有人曾质疑中国的改革抛弃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提出了“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曲解。这些人忽视了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的定论,忽视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路是曲折前进的。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同时,避免发生区域性或系统性的矛盾和风险,需要借鉴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改旗易帜,抛却社会主义道路。在意识形态方面,“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7](P23)。在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不坚定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风险。受西方“普世价值”“西化分化”的影响,党内和人民群众中有部分人信奉西方理论、西方政治制度,否定革命历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在社会安全领域,我国社会长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给公共安全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很突出、处理起来很棘手的问题,而其中大量问题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7](P134)发展过程中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各类社会矛盾、民族分裂、暴力恐怖事件的源头。因此,解决好发展与利益分配问题关乎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生态安全亦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紧

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关乎人民福祉以及民族未来之大事。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维度

习近平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中国向来主张“以和为贵”,铭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规谏告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和平发展”纳入宪法、党章,做到了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

近年来,我国不仅加强自身发展,不做危害其他国家之事,同时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亲仁善邻,持续30多年派遣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做违背和平发展之事;但我国也不怕事,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发展利益。面对涉及主权安全的挑战,

“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8](P181)。这种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气魄,也展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国家安全是国内综合安全和国际综合安全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既要注重国内安全因素,也要注重国外安全因素。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和经济转型需求来看,加快融入世界市场、促进国际合作是我国发展的大势所趋。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就要做好当今的国家安全工作,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指出,“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7](P227)。在国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增强机制建设;处理好民族、宗教等问题,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统一;培育国家安全文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国民发挥主体性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国际上,面对不利发展的外部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基本的原则。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以期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也给中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7](P12)。面对诸多国家安全风险,我国通过增强经济实力,增强国防力量,提高综合竞争力来维护国家的主权,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来维护执政安全。

第一,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现代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在政治领域免于各种内外因素侵害、渗透与威胁的客观状态。政治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政权的稳固,因而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9](P9)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政治安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再组织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等一系列新变化带来更多挑战,各种矛盾交织、风险叠加,政治空间从传统领域向网络、新媒体等领域转换。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活动除了直接攻击、颠覆政治制度等形式,还包含一些新形式,例如:借助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技术传播手段矮化政府管治能力,撕裂社会共识、诋毁党政权威,破坏意识形态安全等,对国家政治安全造成损害。习近平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7](P33)。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色鲜明,制度优势显著,制度自我完善的能力强大。历史的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能顺应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真正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第二,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宣示了人民在我国的最高地位。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人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依靠人民,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全。这展现了国家安全的本质就是保障人民安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宗旨的体现。首先,在各项国家安全领域的工作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始终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在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习近平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的生命,把人民的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位置,将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其次,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提升民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要依靠民众的力量,壮大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此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与人民同一立场,维护国家政权稳固,亦是为保障人民的利益而服务。总体而

言,人民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综合发展了过往的国家安全观念,又结合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形势,实现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发展。

第三,兼顾各领域安全,国家安全领域的范围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扩大。2014年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以此提出了11个“安全”,其中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领域的安全要素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提出的。多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10],“发挥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11],积极推进各项安全领域工作。根据社会的发展实际和国际形势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还不断地丰富安全要素,新增加了生物、海洋等安全要素,形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总体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继续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提供保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690(39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评论理论文章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2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