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697(32篇)党内政治生活评论理论讲话文章汇编

2023-03-13 13:03:40 121

20224

“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缘起与溯源⋯⋯⋯⋯⋯⋯⋯⋯⋯⋯⋯⋯⋯⋯⋯⋯12.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李娜: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53.兰州大学田源: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百年探索:历史沿革与重要经验⋯⋯⋯⋯⋯⋯⋯⋯104.裕华组:

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队伍精气神提起来⋯⋯⋯⋯⋯⋯⋯⋯⋯⋯⋯⋯⋯⋯195.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丛府:

对于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分析与探讨⋯⋯⋯⋯⋯⋯⋯⋯⋯⋯⋯⋯⋯206.呼伦贝尔学院张阳: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及创新的思考⋯⋯⋯⋯⋯⋯247.自治区纪委监委派驻政协机关纪监组原组长王跃江: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88.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曲世侠: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标尺重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309.杜朋城:

贵州省委中心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3410.豫章师范学院孙飞:

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长效机制探讨⋯⋯⋯⋯⋯⋯⋯⋯⋯⋯⋯⋯3611.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局长唐向阳:

坚持“四个根子”理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4212.四川省党建研究会:

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研究⋯⋯⋯⋯⋯⋯⋯⋯⋯4513.山东理工大学孙国梁: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逻辑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论述⋯⋯⋯⋯⋯⋯⋯⋯⋯⋯⋯⋯⋯⋯5114.福建师范大学苏世枝:

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6015.冯国珍:

新时代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路径探析⋯⋯⋯⋯⋯⋯⋯⋯⋯⋯⋯⋯6516.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张凌凤:

新形势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路径分析⋯⋯⋯⋯⋯⋯⋯⋯⋯⋯⋯⋯⋯⋯7217.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努力提高政治能力⋯⋯⋯⋯⋯⋯⋯⋯⋯⋯⋯⋯⋯⋯⋯7918.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政治教研部陈登源: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9419.郭祎: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百年经验与启示⋯⋯⋯⋯⋯⋯⋯⋯⋯⋯⋯⋯⋯⋯10020.农发行总行粮棉油部党支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109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

良好政治生态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组织保证⋯⋯⋯⋯11322.邢悦婷、邓淑华:

严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现实困境及路径⋯⋯⋯⋯⋯⋯⋯⋯⋯⋯⋯⋯11923.刘梦然、冯留建:

以党内政治巡视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建设⋯⋯⋯⋯⋯⋯⋯⋯⋯⋯⋯⋯⋯12424.杨建宇:

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的县域政治生态优化研究⋯⋯⋯⋯13325.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卢小松:

习近平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其价值意蕴⋯⋯⋯⋯⋯⋯13726.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王武军:

增强央企党内政治生活“四性”的关键问题⋯⋯⋯⋯⋯⋯⋯⋯⋯⋯⋯14527.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克祥: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14828.杨蕾歆: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16629.丁玉峰: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的演进轨迹、

发展逻辑与现实启示⋯⋯⋯⋯⋯⋯⋯⋯⋯⋯⋯⋯⋯⋯⋯⋯⋯⋯⋯⋯⋯17330.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江小燕、李斌雄: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之逻辑关系探究⋯⋯⋯⋯⋯1843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华娟:

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历程与启示⋯⋯⋯⋯⋯⋯⋯⋯⋯19332.田野:

自我约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205

“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缘起与溯源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廖灵丹

(2021年11月25日)

一个科学概念或范畴的提出,都是建立在长时间实践基础之上的。以“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为例,它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给出清晰明确的定义,但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与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与观点,丰富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与党内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一、列宁明确使用“党内生活”这一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或使用过“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列宁同志则明确使用了“党内生活”这一概念。在列宁全集》中,出现“党内生活”字眼的论述达50多处(含注释)。在《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中,列宁使用了“党内生活”的概念。列宁在文中所提到的“党内生活”,是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内基层组织内部活动的含义。在关于恢复党内和平的措施的发言》与进一步,退两步》两篇文献中,列宁多次使用了“党内生活”的概念,提出了关于解决党内矛盾的方法与原则,成为无产阶级政党极其重要的准则。此外,列宁在《告全党书》《关于中央机关与党决裂的声明和文件》等文献中都有使用过党内生活”概念并对党内生活相关方面作过论述,这为我们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提供了理论渊源。

除了使用“党内生活”的概念,列宁还使用了“党的生活”的概念。《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中,共出现“党的生活”字眼的论述60多处。在《怎么办》中,列宁使用了“党的生活”这一概念,指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内的各种活动状况。列宁在《崩得在党内的地位》一文中又使用了“党的生活”概念。1905年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前进报》专门创建了“党的生活”栏目。1908年12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在论述党代会作用与新思想派别的时候,提及了“党内生活”。他指出:“这次代表会议在党的生活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它指出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这两派中都产生了新的思想派别。”此外,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致全体社会民主党护党派的公开信》等文献中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生活都有所论述。在列

宁的论述中,“党内生活”与“党的生活”两个概念可以等同使用,但对两个概念的内涵并未作过明确定义。

二、党自成立起就重视党内政治生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党内政治生活,但也未对“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内涵作过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最先提出与“党内政治生活”相近概念的人是蔡和森。他在驻任共产国际期间,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的报告,蔡和森先后提及了“党的生活”“党的政治生活”“党的生活状况”“党的内部生活”等相关概念,并对当时党的政治生活、党的内部生活、党的内部精神状况都作了详细论述。他所讲的“党的政治生活”,是指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政治实践活动。而“党的内部生活”与“党的内部精神状况”则主要指建党之初不同领导人的思想现状、政治主张和政策分歧。蔡和森认为,党的内部生活对党的发展极为重要,是“根本的政治问题”。

1926年出版的《校刊》刊登了中共中央文件《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使用了“党的生活”概念。文件指出,党支部是党的生活的中心,每个党员的生活都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党的生活集中在党支部。1926年中共中央的另一份文件《关于宣传部工作议决案》使用了“党内生活”概念。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文件《组织问题决议案》中使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文件中强调要通过完善党内民主来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以巩固党的领导力量。从党的这些文件来看,“党的生活”“党内生活”“党内政治生活”三个概念,都是指党内的各种政治活动,并无实质性差别。

192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这是毛泽东关于“党内生活”的重要论述。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思想,毛泽东作了严厉批判并提出纠正方法就是要教育党员,使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党内生活”的含义,但已对党内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提出了“党内生活的民主化”论断,并强调党内生活民主化是领导干部发

挥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关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的论述,是对党内政治生活目标的设定。此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出版了名为《党内生活》的内部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关于“三反”、“五反”》《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等文章中均有提及或论述“党内生活”或“党的生活”。

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也多次提及“党内生活”的概念并论述了党内生活的重要原则、方法、重要问题等。在刘少奇的著作中,“党内生活”“党的生活”“党的内部生活”“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民主生活”“党的组织生活”等概念都出现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了“党内生活”的概念,指出家长制和极端民主都是党内生活不正常的表现,并提出了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经常进行的、不能离开的两条斗争战线,即不犯经验主义,也不犯教条主义。在关于修改七大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也提到了“党的生活”和“党的内部生活”的概念。1962年1月刘少奇明确指出了当时党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党内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并强调党章“是全党的法规,是党的生活准则”。

从当前已公开的文献来看,改革开放前,“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很少被提及。党的领导人更多是使用“党内生活”“党的生活”等概念来表述党内政治生活相关内容,但都没有明确定义“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内涵。改革开放后,“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才逐渐被用于党的各种文件中。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使用了“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的概念,强调“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颁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准则的形式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不过这一《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仍然没有对“党内政治生活”概念作出解释,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大会上提出“决不能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要“坚决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好人主义和庸俗作风”。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

三、新时期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及了“党内政治生活”。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些论述为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更是制定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新要求,确定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并从十二个方面详细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做出了整体部署和全面设计,有利于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此后,“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完整的概念更加频繁出现在党的各种文件与领导人重要讲话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内在要求。虽然党的文件中仍然没有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的明确定义,但随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不断稳步推进,以及党的重要文献中对党内政治生活相关论述的丰富,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界定提供了明确依据。

“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党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史。正是因为始终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党才能成为拥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党,才能在复杂形势下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李娜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建设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党的建设质量,而党的建设质量又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正常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总结回顾党成立以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正确地、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是总结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的前提,也是在实践中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求的前提。笔者在对铁路基层党组织领导人员、支部书记、党员干部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志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不清晰。有的认为“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党内政治生活”;有的认为“组织生活就是政治生活”;还有的认为,“‘三会一课’就是党内政治生活”,概念不清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范围、性质、目的和要求界定不清,从而产生政治性不突出、战斗性不强、实效性不强等现象。

如何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以及内涵呢?首先,“党内”界定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空间和范围。从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来讲,政治生活是发挥政党功能、实现政党目标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评价一个政党是否有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政党生活。从狭义而言,党内政治生活是各级党的组织、党员按照党的规章制度开展的各项政治活动的总和。各级党组织、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党章党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遵循。“政治”界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从事的是政治活动,执行的是政治任务,政治性是基本的特征。“生活”界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载体,一个执政党既要通过“政治”确保党内秩序的健康运转,又要通过“生活”来激发和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愿自觉地维护保持党组织的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开创期”“波折期”

和“发展期”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党的第一个纲领对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原则要求。党的第一部党章,从党员、党的组织、党

的会议和党的纪律四个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明确规定。古田会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遵义会议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党内政治生活恢复正常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用严格的纪律规范党内生活,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这一党史上最为全面、集中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七大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参与方式、基本原则等作出了更为系统、完备的制度规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很多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储备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充分发展党内民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从团结的角度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使党的事业得到顺利进展。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开展,有序运行,全党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党的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党内斗争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基本原则”,对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原则作了进一步规定。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局面,“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此来动员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样对党内政治生活目标的描述沿用至今。

从1957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是党的建设遭遇挫折的时期,也是

党内政治生活付出沉重代价的时期。“反右倾”斗争,违背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损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期间,党的组织和党内政治生活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践踏,党和国家的事业因此受到严重挫折。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政治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和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深刻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政治生活的惨痛教训,系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以下简称老准则),立足当时的情况,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等十二个方面做出了规范,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明确规范。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为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坚实保障。2005年开展了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要载体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内组织生活方式,作用发挥明显,凸显出时代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新的规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成为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八大期间,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重申:“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一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表述、新论断、新思想,是对党内政治生活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总结运用,是对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建设规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自此,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启示

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国情、世情、党情也在发展变化,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党的建设也需要求变、求新、求发展,党内政治生活自然也会随着党的建设发生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有不同的主题、任务

和要求,表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与时代性。对比新老准则,我们可以看出,新准则是在坚持老准则主要原则的基础上,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而制定的,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所以必须辨证地看待党内政治生活的“变”与“不变”。

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属性和灵魂所在,不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和历史阶段,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是不变的,要始终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原则和前提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要矛盾在“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比如,老准则第12条“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是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的文化程度不高,干部队伍“专业化”“知识化”不足的情况制定的,并且强调“这是摆在全党面前一项迫切、重大的政治任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员数量、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专业化”“知识化”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党内政治生活要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内容,在形式上要体现时代特征。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忘我奉献、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笔者调研发现,党内政治生活质量高的往往都能找到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比如,有的党组织能够立足自身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开展“靶向治疗”,主动适应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精准选择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形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借助学习强国APP、微党课等新媒体,通过在微信群里过“组织生活”,打造“手机上的党支部”,制定组织生活“路线图”等创新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那些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的党组织,往往是形式内容两张皮,没有把形式和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形式单调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种是将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等同于一般的活动,在形式上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内容却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并服从和服务于内容,且随内容变化而相应改变。同时形式又有独立性,选择有效的形式可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富有吸引力,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具有内在的规律,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不会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过时,也不会因形势发展的变化而失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对中国共产党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起到了保障作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都不能丢,丢了就是忘了“初心”,必须坚持和继承。

在新老准则里,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和创新,既坚持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基本规范,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了新规定。比如,新老准则里都强调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严明党的纪律”“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基本规范。所以在新准则里对老准则的定性是“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要继续坚持。”对于党内政治生活来说,创新就是从党的建设新情况出发,立足新问题,以新的经验来指导实践,用新的方式方法,解决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关切,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比如,在新准则里,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要位置,这就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的现实问题制定的,这就是创新。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实现大发展;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百年探索:历史沿革与重要经验

兰州大学田源

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作为党的政治生活发展的一条主线,伴随着党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跨越了百年的历史进程,在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

界近年来围绕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展开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概念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基于不同时代党内政治生活内涵及构成要素予以分析,搭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二是将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作为一个学术话语,对其现实困境、理论意义、实践路径进行综合阐述;三是从宏观的视角,对不同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发展及其侧重点展开的探讨,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对比,或是针对不同领导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论述的分析。以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但总体来说,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百年发展研究的视角还有待拓展;基于此,

本文站在建党百年的整体视角,通过历史思维尝试回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发展脉络,从中总结提炼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经验,力图为现阶段严肃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制胜密钥

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在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发展,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支撑。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需要。2013年11月,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会第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公开提及“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时代课题,并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写入党章。党内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党的整体形象与发展态势,其主体都是党员干部与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态基本上代表了党内政治生活本身,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党内政治生态受到党内政治生活长期运行、发展的影响,并呈现出党内政治生活的特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则会培育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反之党内政治生活科

学化出现问题,党内政治生态也会遭遇危机。因此,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态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对于构建科学的党内政治生活,改善党风政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赋予党的现实要求。党的政治生活科学化、制度化是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重大任务,党的政治生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面对的严峻考验。现阶段党的建设依然面临包括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在内的四种危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种不正之风的威胁,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也是新时代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历史和实践表明,百年建党的实践过程中,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依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党内法规条例的出台和修订,使党内政治生活愈加透明化、科学化。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实现,有利于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提高全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问题,就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有效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指明了党的全面领导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十四个坚持的首要任务即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彰显了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解决重大突发事件,更是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对于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积极有利的内在环境。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正,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等问题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有序开展,要铲除毒瘤,就要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进而提高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

二、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脉络

回顾建党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与前进、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时期的发展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强化与推进。

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规范开始起步,党内开始召开党代会,制定党章,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实践中对其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进行探索。

大革命时期,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规范开始初步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严格各项政治纪律。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了党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并且出台一系列纪律准则

规范党内成员的行为,对于党内政治生活有了初步规定;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党的内部必须有严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纪律的组织和训练,制定了第一个正式的章程,规定了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和党的纪律,更加明确地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的三大、四大基本延续了二大党章。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3]23,并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有了新的进展。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国民大革命的失

败启示我们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并对陈独秀的“家长制”

行为与作风进行反思与批判。1926年,蔡和森在莫斯科代表中国代表团发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的讲话时,第一次提出“党的政治生活”的概念,并提到“内部生活”“内部精神状况”“内部思想”等与党内政治生活概念相关的词。

1929年,毛泽东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概念,其重要标志为他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克服主观主义“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观点,由此开启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四个服从”的纪律要求,并通过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错误思想倾向,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使马克思主义作风深入人心。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方针,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认识,全党实现了思想统一,党内政治生活有了良好的开端。解放战争开始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日益完善,一方面及时整顿党的队伍,批评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促使党内民主的发展;另一方面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为其他党员树立表率。综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经历了由萌芽到起步并逐渐发展的过程,总体上看,成效较为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受到不良影响,也经历了阶段性的挫折,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的状态。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问题。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潮,加强学习阵地的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另一方面是注重对部分干部进行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干部存

在思想腐化、骄傲自满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纠正克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错误倾向。二是发扬党内民主,开展党内监督。1950年,开展整风运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1951年,“三反”运动

与廉政教育相继展开,通过严格反对与整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净化党员队伍,在全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风气。三是加强团结教育与整党工作的结合。在整党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所有党员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

团结教育的原则,同时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态度,对于破坏党的事业的分子绝不姑息。

然而,该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也遇到了挑战。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历经曲折,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受到重创。思想上混乱,盲目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了错误的态度,民主集中制被削弱,严重阻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遭遇了挫折,但整体上保持了继续前进的趋势,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也在波折中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在经历了“文革”期间党内复杂的局面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意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性,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党的理论与实践,并赋予时代内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思“文革”以来的

党内政治生活无序化、混乱化的原因,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拨乱反正,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正轨。一是表现为对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支持,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完成党组织内部特别是思

于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性文件的出台。1980年,党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问题的若干准则》,制订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特别是“文革”时期处理党内关系的经验教训,对

于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个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题的党内法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开展了新一轮的探索。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党内政治生

活科学化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表现为提出党内巡视制度,在实践中予以确立,并且出台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使党内监督有了新的发展。二是促进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在全党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

体党员干部带头学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上开展以党性党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使党内政治生活科

学化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一,充分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大突出“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通过发挥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更好地行使自身的权利,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党内民主,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

生态环境。第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素质和政治觉悟,使全体党员对永葆党员先进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身承担的职责使命有更强烈的感知。三,强调党管干部原则。一方面强调党务公开化、透明化,使党员、群众更好地参与党务,扩大党内民主;另一方面深化干部选拔制度,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党的工作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

处于“两个百年”目标走向交汇的特殊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进一步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是以思想教育为根本。突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将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

习教育”活动。在党百年华诞之际,使全体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素养,深化对于我们党的伟大事业的认知,更好地融入党内政治生活中。二是以严明政治纪律为关键。严格的党纪是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外在保障,突出党纪尤其是政治纪律的约束作用,将严明政治纪律作为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其核心地位,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

实违反各项纪律的负面清单和惩处机制。三是以选人用人为导向。严格遵循党章的要求,完善党员干部的选拔考核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抓好“关键少数”,注重对于“关键少数”的考核,发挥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到的带头作用。四是以加强党内监督为举措。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加强自我革命,提高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党的纯洁性与先进

性,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从而提高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三、以史鉴今: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并反思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时代需求,也是新时代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继续向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民主集中制是由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革命时首创并在十月革命后由俄国传入中国的一种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处理党内关系的重要原则,有效处理好党内各种关系是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在处理党内关系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逐步发展和完善,并成为处理党内关系的主要准则之一。民主集中制也是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革命早期,我们党就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并逐渐成为党的指导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面临的重要问题。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反对家长制倾向,维护了民主集中制;古田会议针对当时军队内存在的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想,重申了民主集中制,推动了党内

政治生活的科学发展。1945年,七大党章将民主集中制定义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使民主集中制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人民民主集中制作为政体的基础上,又将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民主集中制的地位;邓小平则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充分强调其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民主集中制也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衡量标准。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的历史表明,有效运用民主集中制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运行发挥着重要的指向标作用。民主集中制运用得当,党内政治生活顺利进行,反之,民主集中制运用失衡,则会使党内政治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对党内生活以及党的事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过程中,要准确理清民主与集中二者的概念,合理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有力武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批评是工人运动的生命要素,工人运动本身怎么能逃避批评,禁止争论呢?”列宁也多次强调要“对党内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评论”,充分彰显了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在建党的历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实践来看,始终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政治生活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延安整风运动中,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逐步确立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方式,维护了党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进一步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党内教育相结合,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党规条例使得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与体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作用,强调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同时也要注意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的合理性,避免形式化。因此,我们要始终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理论武器与实践武器,防止批评庸俗化与批判主观化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政治纪律作为党最重要的纪律,是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有序发展的基本防线。百年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特殊”。一是政治纪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政治属性。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特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严明

政治纪律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水平。二是政治纪律在党纪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作为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百年建党的实践表明,党的政

治纪律严明,则党的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等发展良好,党内政治生活运行得当;反之,党的政治纪律松懈,则会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恶劣的影响,进而危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三是政治纪律在建党过程中所发挥的

特殊作用。百年建党的过程中,伴随着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政治纪律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从萌芽到起步、再到不断丰富发展,充分发挥了其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发展。因此,要始终将严明政治纪律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重要任务,发挥政治纪律在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规范政治言论、端正政治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以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长期有效运行。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马克思政党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党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党在党内政治生活发展中鲜明的政治特色。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结合点”,其科学化水平彰显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实效性。一方面,坚持思想建党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各个时期,都始终重视思想建党,以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载体,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通过开展各种政治活动,如整风、整党运动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提升党员理论水平、锤炼党性、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坚持制度治党也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基本途径。实践证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与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作为外在保障,主要表现为相关党内

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同时,任何一项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形成都需要结合党内生活的实际情况,需要向党员干部征求意见或建议;任何党规条例的执行也需要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落实的条件,其执行情况取决于是否开展了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与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综上,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发展,既要实现思想建党,也要实现制度治党,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发展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特殊节点上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不断推进自我革命,逐步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了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站在建党百年的宏观视角上,我们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深刻汲取经验,将始终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合理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作为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方式为新时代继续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保驾护航,不断挖掘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内在规律,更好地解决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以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队伍精气神提起来

裕华组

为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造过硬“领头雁”队伍和党员队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石家庄市裕华区在全区23个村级党组织中开展政治生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举办一次“领头雁␎话振兴”专题党课。各村党组织书记结合“党课开讲

啦”活动有关要求,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讲专题党课。党课内容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村实际,如何振兴乡村”“村党组织如何做、党员干部怎么干”等问题,将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与本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加深农村党员对新形势新要求的理解和对本村发展思路和方向的认识。

召开一次“同心圆␎守红线”专题组织生活会。各村党组织围绕“讲政治、

守规矩、找差距、担使命”的主题,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明确了会前学习、听取意见、谈心谈话、查摆问题、召开会议和抓好整改6个环节,制定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规范组织生活。

举行一次“晒清单␎亮承诺”专题党员大会。以“本村要发展、干部怎么

当、党员怎么干”为主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讨论。先以分支部或党小组形式分组讨论,推举党员大会发言代表。再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突出问题列入班子“亮承诺”事项清单,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经党员大会决议通过后向群众公布并接受监督,扎扎实实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开展一次“担使命␎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在落实每月主题党日学习指

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全面提振农村党员担当作为精气神。结合当前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党员认岗、定责、践承诺,原则上每名党员每年要向村民承诺办至少1件实事。形成党员承诺践诺清单,在主题党日时集中向村民公示,接受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对于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分析与探讨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丛府

引言

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首次具有创造性地明确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这一政治教育基本命题,指出了对党内理想政治主观主义错误的纠正方法:主要教育目的之一是满足教育全体共产党员的需要,使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路线思想和党内的各项政治组织生活都能够做到完全政治化、科学化。1980年,党中央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开始尝试采用“党内政治生活”的新概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审议表决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是对有关党章纪律规定基本内容的具体阐述,更是对已经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充分系统的规范,为新时代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依据。

一、个别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党内基层政治生活状况就其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受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党内政治生活在实际运行中受到各方面利益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个别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由于政治信仰认识缺失,“为人民服务”理想意识支撑不强,政治信仰认知与落实党的基本要求一致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监督制度约束乏力会导致党内干部政治纪律生活不严肃,虽然我们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是什么、怎么做”,其中一些规范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也产生了良好效果,但对“制度执行走样”“制度上墙”等操作和执行不力的责罚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民主决策执行力不高。有研究表明,在民主集中制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民主不够和集中不足、民主决策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第二,决策内容范围不清晰。决策主体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对于超过个人权力审批范围的重大事

项,存在“化整为零”的问题,变相把决策权集中到个人手中,导致集体决策被不同程度的规避。第三,决策制度配套不足。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责任机

制和奖惩机制的配套建设不充分,决策主体的职责、权力和利益不明晰,造成决策的责、权、利不对等的现象,决策失误后无法追责。第四,决策意见征询落实不够。对征询意见的运用重视和研究不够,存在从基层征询的意见无法传到决策层、决策者不知如何评判和取舍而束之高阁等现象,影响决策质量。

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一环。实践表明,勇于批评、敢于批评、善于批评,民主生活会质量就高、成效就好;一团和气、点到为止、隔靴搔痒,民主生活会就会流于形式。虽然《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多项相关法律要求明确规定了党员严格开展党内政治批评的法律义务和处理责任,但对不严格履行党内批评的党员如何进行处理并没有具体的措施。一段时间以来,民主生活会上谈工作多、触及思想少,自我批评多、批评他人少;整改措施缺乏强制性、约束性机制,民主评议也流于形式;有的领导干部只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没有以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

第一,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正常。部分共产党员对参与党组织内部生活的积极性不高,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把党员参加党组织内部生活活动当作一种“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群体数量不断增多,工

作单位不固定,无法将党组织关系及时转出,出现了“口袋党员”“挂靠党员”“隐名党员”等多种情况,导致有的流动党员长期不按时参加党组织内部生活,不按时、不足额缴纳党费。第二,组织管理不到位。有的地区基层党组织自身思想建设水平软弱涣散,缺乏有效组织监督与规范管理机制,不能正常组织开

展“三会一课”活动,甚至连党员大会都很少正常召开,“投机取巧”式地在“七一”建党日或发展党员时才组织开。第三,组织生活活动内容陈旧。基层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生活的主要内容结构老化、形式单调,组织生活就是念念

中央文件、读读新闻报纸、传达上级精神,不善于联系工作实际,针对性不强,缺乏社会吸引力。有的以党员大会来直接代替支部组织生活,以支部的总结会

来直接代替支部组织学习生活。第四,缺少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的保障。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级基层党组织和经济效益差的“两新”党组织,活动管理经费严重缺乏。部分农村党组织缺乏开展党员思想教育政治活动的主阵地,没有设立

党员教育活动室,党组织政治生活很难正常组织开展。

(五)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并不少,主要问题还是要求不严、盯得不紧、抓得不实,缺乏有效监督与责任追究。虽然各地出台了谈心谈话专项制度,但还是普遍存在“不换届不开展谈话、不调查研究不深入了解、不暴露出问题不引起重视”等特殊情况,不少领导班子成员间很少开展谈心谈话,谈话存在“不会谈”“不愿谈”“不实谈”“不敢谈”现象,不能达到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主要原因是对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工作重要性总体认识与重视不足,会前工作准备不充分,规定的各项要求具体落实不到位,随意简化会议程序,有的会前没请示,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不到位,问题年年找、措施年年定、保证年年下,流于形式。

二、对策与建议

想知道人的肌体是否健康,需要经常体检,而党内政治生活就是党员领导干部永葆生机的“政治体检”。党员干部是维护党的精神肌体的生命细胞和参与党的教育活动的主体,要不断加大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要提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别领导干部的主体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巩固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政治体检”的政治坚定性、行动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将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锻炼自身、锤炼党性、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是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健康开展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的示范作用会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普通党员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要把党内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开展工作的实效考核情况作为考核监督评价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民主生活会评议工作开展质量不过关的,要及时给予单位组织及其领导严肃警示,并诫勉或给予严肃通报批评。领导“一把手”要切实把党员主体政治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头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增进群众感情、谈心共事主题谈话,带头认真组织批评他人和带头组织自我批评,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开展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以身作则、以行胜言,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内容不走偏、不漏空、不流于形式。

(三)健全党内生活规范,增强约束性

规范的政治生活是落实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第一,完善重大事项决策配套机制。建立健全决策风险评估、协商和意见征求、社会听证、专

家咨询等制度,从各个层次、不同领域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另外,还要建立决策全程纪实和失误追究制度,加大惩戒力度。第二,加大民主生活会公开力度。借鉴党的群众学习路线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些成功经验,建立上级组织领导和其他党组织成员参加联系单位民主组

织生活会议制度,邀请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列席民主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组织生活会工作质量水平测评检查活动。第三,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加大“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保障措施的贯彻执行、监督检查考核力度,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党员干部乐于接受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的组织生活。第四,完善党员评价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党员评价标准,实施党员每月积分考核制度,加强结果运用,对不合格党员及时处理。

党内权力行使必须在广大党员群众的有效监督下进行,这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根本体现,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保障党内生活的经常性、持续性、有效性。第一,建立年度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业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单位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与效果纳入年度党建考核

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加大对政治生活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第二,健全日常监督奖惩机制。建立基层组织干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常态反应机制。积极探索把党内民主生活考核结果与班子考察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第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项政治生活责任落实不力、责任过失追究的具体情况、实施责任主体、措施方法,解决“问什么责、谁来问责、怎么问责”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及创新的思考

呼伦贝尔学院张阳

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管理是从严治党落实的关键。2019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颁布和出台,对党内政治生活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强化管理,并提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以及战斗性的要求。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升也被提到重要位置。通过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构建加强对党员党性的锻炼,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在推动力。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意义

高校是党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思政工作开展中有利于引起国家以及社会的关注。高校作为党领导下的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化,并坚定党的引导方向,促进高校党建事业健康发展,对党领导的地位进行明确,充分发挥党对高校的领导权[1]。在高校发展中党的领导始终是发展的核心方向,而从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党内政治生活构建是核心内容。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构建,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加强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以及对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必须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而党组织在高校的领导权是高校发展指导的基础,高校必须要将党领导作为发展和改革的核心和主要精神思想,坚定不移地落实党政方针,将党政领导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阵地。此外,高校改革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的重视,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管理,使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这个目标的落实中需要强调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以及党员组织、干部的锻炼,促进高校的创新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力量。

从严治党是我国党组织发展的核心要求,同时习近平同志提出党要管党,需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抓起。这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党内政治生活,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环境,为党的优良作风培养和党性

滋养提供肥沃的土壤,保持党旺盛的动力和先进、纯洁的党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2]。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完善,才能够保障从严治党工作的有效落实。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发展下的伟大工程,也是实现新时期党内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完善是从严治党的关键和根本,也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在从严治党理念落实中需要从自我管理着手,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方式实现对党性的提升。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共产党人的基本素养是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理想信念也是每个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灵魂和支柱,更是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干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管理必须要将思想建设作为着眼点,通过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思想教育基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播种红色基因,促进基层党员们自觉履行党内政治生活要求,实现对党内政治生活根基的夯实和完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精神、灵魂塑造的圣地,更需要加强党政思想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打破原有标签化的教育倾向,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首先,需要对理论武装进行强化,组织党员干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认知。通过阅读党政指导文件以及马列主义原著等感悟其中蕴含的党政道理,提升党员的觉悟,实现从理论高度的认知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掌握以及规律的探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坚定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而奋斗。其次,组织高校基层组织对党政制度的学习,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包括基层党组织中心学习、主题活动日学习以及党员干部课堂学习等,定期开展党内集体学习组织活动[3]。以此为基础,强调对教学制度的创新,探究高校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管理办法,比如可以结合高校的学分制学习管理方式,党员学习也可以采用学分制的模式,针对党员学习情况制订学分制标准,并纳入党员考核评分中,构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以及表彰制度。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拓展,可以结合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根据高校发展实际情况探究多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将党内学习活动与特色教研活动进行结合,促进党组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习、反思、实践以及感悟四位一体化发展。通

过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结合,分析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国际经验,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保证教育工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中对系统工程建设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党政事业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工作的健康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建设,还需要以党的基层组织为载体,通过对组织建设工作的规范,构建完善的基层组织架构和体系,转变传统党组织功能定位,促进党组织机制的有效运行,在基层党组织构建中形成巨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党内政治生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强调基层组织构建的规范化发展,实现对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突破基层党组织传统的单一性构建模式,与高校教研管理体制和学术发展结合,实现对党小组工作的横纵向发展,可以将学校不同的专业作为党小组建设导向,将不同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等编排到不同的群体组织中,实现组合优化,构建有效的学术发展组织体系。

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工作,将高校作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培养的主要阵地。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和改革情况,做好对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武装头脑、价值培育使命的创新功能,在高校发展中加强对学术发展以及教育工作的引领,提升高校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学术的严谨性和管理的清正性。此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完善生活制度,根据高校教育以及专业特点等构建基层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通过党组织内部民主协商、集体决策、党内通报以及信息沟通等机制的构建,保证基层党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党内文化能够彰显党组织的软实力以及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干部始终坚定政治方向以及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和完善都需要以党内文化为基础,并将党内文化作为重要发展动力,通过党内文化与精神的构建、弘扬,实现党内文化制度的完善,对政治生活力量的全面辐射。高校具有文化传承以及育人的功能,在党内文化建设中,需要转变传统空洞化和碎片化的模式,强调党内文化建设的全面化和系统化。

首先,对党内精神文化进行弘扬和发展,以党的伟大精神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基调,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资源以及底蕴等方面的挖掘,

探究高校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中的优良特质,并通过对这些优秀精神的提炼和宣传彰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精神面貌。其次,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精神文化的构建中,需要加强从严治党的政治指导,将高校改革以及党制度优势结合,探究高校特色党建工作管理发展路径。构建完善的制度与标准管理机制和体系,要求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按章办事,讲原则,讲规矩,重程序,并形成高度的自觉管理制度。再次,强化党内行为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横纵向发展,通过严格的政治生活管理体系的构建,彰显基层党员干部本色,为共产党员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通过对校内外红色资源的整合,构建多元化的党性教育基地,比如党员活动室、党员学习图书室、党员交流会等,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强化党员政治生活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使学校师生感受到党员的正面形象,起到引领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文化传播的阵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并在基层党组织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需要基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发展,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提升,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党政引导工作,使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自治区纪委监委派驻政协机关纪监组原组长王跃江

(2020年9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著作中,有三篇都谈到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这些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和指引,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必须把《准则》的精神要求落到实处。

一、认真学习领会《准则》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准则》关于“一个根本遵循”、坚持“四个路线”“四个着力”的总体原则。《准则》的总体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必须以党章

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一)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讲话中,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在《从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讲话中强调“要时刻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反对投机政治、党派政治、金钱政治、寡头政治、政客政治,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二是必须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决不能以任何名义另搞一套,决不能同党中央打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决不能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必须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和克服”。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建设政治文化是更深层次、更基础性的工作,也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准则》等党内制度规范是治制,政治文化建设就是治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标本兼治,坚持监督执纪、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断探索和把握政治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升党的建设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内涵。

四、认真执行《准则》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同时,要强化政治监督,把落实执行《准则》情况作为加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违规逾矩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做党内政治生活的忠诚卫士。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标尺重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曲世侠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作为我们党第一部明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党内法规,《准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标尺。

《准则》的制定背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大会恢复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承担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的基本任务,以组织起草《准则》为主要抓手,开启了端正党风党纪的新征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部《准则》。作为党章的重要补充,《准则》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明确指导和规范,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作出了基本规定,指出党内政治生活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哪些是要提倡的,哪些是要反对的。正如《准则》所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认真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营造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准则》的主要内容《准则》共三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准则》制定的原因,正文部分是十二条准则,结束语部分对学习贯彻《准则》提出了要求。其中,正文部分是核心,虽然只有十二条,但内容广泛,既总结了党内政治生

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针对当时的实际状况增添了新内容。

《准则》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个共产党员,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这也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毛泽东曾指出:

“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党才能更广泛调动群众,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坚持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党一贯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判断形势,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同时,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是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二是反对

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观点和修正主义思潮。

《准则》最后一条,“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这是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红”,即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则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准则》多处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如第二条“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要求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要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则》第三条规定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党的集中统一,既是思想上的统一,也是组织上的统一。党要实现组织上的集中统一,就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切实保证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准则》特别指出:“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

民主集中制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准则》第六条规定,允许党员发表不同的意见,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思想上理论上的不同意见,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另外还要认识到,党员有讨论思想理论问题的自由,但是在行动上必须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各行其是。

——坚持党性,提高斗争本领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准则》第二条指出,为了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坚持党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派性和派别活动。通过同乡、宗族等拉队伍、立山头、搞派系,归根结底要争取的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这同我们的党性是全然相悖的。党员干部要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为根绝派性而斗争。讲真话,言行一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是全体党员的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员同志更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出发,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摒弃明哲保身的错误态度。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准则》重申要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这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基本条件。

《准则》第八条指出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选举到各级领导班子去。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是我们党进行党内斗争,处理好党内关系必须回答的问题,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准则》第十条对此进一步作了补充。

在强调权利的同时,《准则》多处出现“反对”“不得”“禁止”等词语,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划定了底线。特别是第十一条明确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我们党的性质决定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准则》的公布施行,对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对我们今天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老《准则》相互联系、一脉相承,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

贵州省委中心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杜朋城

11月9日至10日,贵州省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专题研讨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做到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省政协主席王富玉出席,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主持第二阶段研讨,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领导同志参加学习研讨。

陈敏尔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党内政治生活。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必须有一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确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要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贵州落地生根。要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始终坚持“四个服从”,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要在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殚精竭虑办好贵州的事情。

陈敏尔强调,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要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写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既要广泛地听取意见,又要正确地形成主见,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等问题。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克服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现象。要抓住领导

干部这个重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陈敏尔强调,贵州要脱贫攻坚、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环境。要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形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营造用人用权的环境,科学精准地选人用人,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加有力、更加得法、更加有效。要进一步营造遵纪守法的环境,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陈敏尔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先进文化的力量重塑政治生态。要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孙志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全面把握准则和条例的基本精神,始终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全面把握纪律规矩要求,时时处处事事遵守纪律规矩,牢牢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要深入推进全省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服从省委领导,自觉维护省委团结统一,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省政府党组自身建设,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层层示范带动、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的氛围,在全省政府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效。

各市(州)和贵安新区,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以及部分媒体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长效机制探讨

豫章师范学院孙飞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那天起,就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高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高校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在高校的顺利实施,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落实落好落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始终坚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放在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尤其要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经常性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抓手。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要从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产生的新背景、呈现出的新变化及培养的新机制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需

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高校基层党建的自我净化与自我发展,提升凝聚力与战斗力保持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都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并着重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3]。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需,也体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和落实。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4]。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5年就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办学方向》中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并落实到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从当前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去想办法,通过采取有效途径解决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这些问题,高校才能更好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就是通过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来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得到强化。

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以及提出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这将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及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以及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等重要讲话和文稿中都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确保办学的正确方向,确保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经验得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高校基层党组织经过长期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正逐渐呈现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政治站位上能够做到同中央始终保持一致。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培养的人在政治上要可靠,理想信念上要坚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其实就是高校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

路线、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二)政治生态上发生积极变化,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高校形成。通过巡视这把利剑,能保持党员干部的清醒状态,故而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活出现长期的良好态势。高校政治生态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高校的政治生态和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和高校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能促进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高校的政治生态保持良好的态势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三)政治责任上,在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等方面取得了成

效。新时代高校办学成果是高校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的重要表现,政治责任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保证。立德树人不仅是高校的政治责任,

也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宗旨,是高校服务社会,为社会朝着党的目标迈进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四)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守纪律严要求,讲规矩守初心。高校党员干部能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永葆初心的良方。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高校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首要的就是要培养政治可靠、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站位高、纪律严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活制度在不断坚持和完善之中,但相对于党中央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仍然在原则性、严肃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是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高校党的政治生活有搞“好人主义”,讲人情、讲感情,“一团和气”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时有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党员意识淡化,先锋作用减弱等等。如据中央纪委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在一些省管高校巡视时发现存在落实“一岗双责”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文件和会议多、调研不深入等现象。这也反映了高校党的建设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有些高校党的组织建设薄弱,“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到位,选人用人导向存在偏差,基层党组织建设乏力。如据中央纪委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在省管高校巡视就存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选人用人方面,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够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没有有效落实。在巡视中还发现有的高校重业务、轻党建,认为党内政治生活和专业工作关系不大,属可有可无的。导致“三会一课”不认真,会议形式化,民主生活会走过场,存在着“自我批评不痛不痒,相互批评不真不实”,随意化、平淡化倾向。还发现结合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不够等问题。这些现象都对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

三、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要培养长效机制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要对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长效机制进行研究探讨。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要抓住思想政治这根生命线,解决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

动的问题。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和思想文化阵地[5],要引导党员师生守纪律、讲规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党内政治生活建设,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放在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1],要促进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规范化,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在思想、组织、纪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加强学习等五方面培养长效机制。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塑造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建设,主要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条主线,教师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抓紧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从高校党员的理想信念学习教育、从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着手。“三会一课”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好的抓好思想引领的武器,通过“三会一课”上的学习达到统一思想,把大家的思想集中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为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和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二)组织上,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并形成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把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落实好。党要管党,要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就要做到

管理好党员干部,管好干部非常重要的是要在组织上把好选人、用人关口。组织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坚强后盾和保障,要不断地加强组织建设,让组织成为新时代的战斗堡垒。

(三)纪律上,要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加强监督执纪,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要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就要维护党风党纪的严肃性,增强

党风党纪的执行力,创新党风党纪的教育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违反党内政治生活的行为坚决查处,对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娱乐化、庸俗化现象坚决纠正,营造积极健康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良好高校政治生活环境。全面落实党委在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模范遵

守党章党规,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以政治建设为抓手,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尊重党员师生在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活文化。

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让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形成长效机制。落实好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改革和完善高校党的体制机制,使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逐渐形成长效机制。

(四)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得如何,关系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是加强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高校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首要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宗旨和党的教育理念。党管方向,党委要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长负责把党的教育宗旨和教育理念落实到位,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把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落实到位。党委是高校发展的领导者,高校的发展必须要在高校的党委坚强领导下进行。同时党委又是一个集体概念,党委的领导是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防止个人独断专行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达到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从而保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如何,党委书记、校长的个人素质如何都会对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和高校的民主集中制产生影响。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现的是高校管理的民主集中制,体现的是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建设。

(五)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党的历史就是告诉我们要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从学习党的历史中感悟,增强信念、启迪智慧。同时要把党史中的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工作沿着党的方向前行。要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锤炼高校党员的党性和政治品格,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使高校的一切工作符合党的要求,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坚决落实。

规范的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党内政治生活既要特色化、多样化,又要规范化、标准化,在规范化中求多样、出特色、求

创新。规范高校党支部生活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格支部生活。支部生活重要内容包含“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这些支部生活在党内政治中要严肃规范,要追求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为此,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将党的纪律、规矩、制度内化为高校广大党员自觉的精神追求,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出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四个根子”理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局长唐向阳

(2020年9月13日)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和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中,长沙市公安局党委班子集体学习、集中研究,提出要坚持“四个根子”理念,即坚持“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问题在基层,根子在机关;问题在业务,根子在政治;问题在民警,根子在领导”,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全面提升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善于发现和勇于改正问题的责任担当。

一、发挥好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的模范带头作用

看似问题出现在基层,实则病根在于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没有发挥好以上率下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关键少数”,一定要找准“角色”定位,先行“入局”,先学一步,一级带着一级干;先改起来,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压实责任。

一是要以学促干。按照“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委、党支部在每次党委会、中心组学习和支委会、党员大会,都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通过学习,切实提升善于发

现自身问题、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改正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以身作则。纪律和规矩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既要管好自己又要带好队伍,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纪律和规矩的执行力,养成好的风气、好的政治生态。

三是要以上率下。党委班子成员要深入剖析自身问题、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改正自身问题,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检视,不断统一思想认识,过真正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

二、发挥好机关部门上传下达的统筹服务作用

以往,基层单位意见最大的是报表多、考核多、检查多,报账难、用车难、用餐难,工作疲于奔命、连轴运转等问题。问题虽反映在基层,但根源却是机关或牵头警种、部门统筹不科学,民警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造成。为基层减负,解决实际问题,让基层民警从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

精力服务群众,机关部门、各牵头警种责无旁贷。

一是要加强源头控制。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重复繁琐的考核,采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实现无接触式考评,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也为基层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二是要畅通警意渠道。要以警意调查结果作为衡量机关服务基层工作的标尺,以基层民警辅警不满意事项为切入点,多渠道广泛受理基层民警辅警的求助、信息咨询、意见建议、监督投诉并形成工单,严格规定机关受理部门的反

馈和办结时限,让基层的声音传送到上级和相关警种。

三是要强化服务支撑。要依托大数据支撑,加强警务平台建设,为一线侦查办案单位提供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撑和机制支撑,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要持续发扬长沙公安特色,进一步探索出更多便捷基层、普惠民警的好举措。

三、发挥好从政治层面解决问题的主导作用

“秦岭违建别墅”事件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直接将违建问题提到了“政治纪律”的高度,从政治层面加以解决。事实证明,从政治层面入手,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一是要端正政治态度。一些公安业务上的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排名靠后,实质上就是政治态度不端正、政治敏感性较差、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为民服务宗旨树立不牢等原因造成的,必须上升到政治层面来处理。

二是要掌握政治方法。要通过深入调查,找到问题根源,把问题提升到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委班子的层面来思考和解决。长沙市公安局依托“警务云”大数据平台,搭建了“长沙公安警务人员问题排查系统”,能精准查找责任主

体、责任领导、责任个人,为教育整顿排查检视问题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引和强力支撑。

三是要提升政治能力。讲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讲能力,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要把握政治方向,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

毫不动摇。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发挥好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表率作用

民警发生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自身的原因,深层次却是组织上的问题。党组织要加强分析研判,制定专门的措施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

责任领导要履行好“一岗双责”,及时跟进、了解发生问题民警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错误。

一是要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对分管联系单位部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工作同样也要负责任,做到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延伸到哪里,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要切实履职担当。要持续向二级机构“一把手”交办案件线索,鼓励和支持各单位主动发现、查办案件。督促“一把手”直接参与办案和过问案情,深入查找案件背后的根源,制定杜绝类似案件的措施和机制,达到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目的。落实领导干部问责规定,严格执行责任倒查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职必追究”的导向。

三是要真心关爱民警。要持续推进爱警惠警措施,广泛开展廉洁家访活动,按照管理层级对下属进行家访,面对面与家属进行交流,搭建单位与家庭助廉通道,做到“知家庭实情,促家庭助廉”,在有效预防8小时外的廉洁风险的同

时,及时掌握下属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研究

四川省党建研究会

党的政治生活是党内各项政治活动的总称,是调节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政治生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主要实践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最大优势”的时代命题,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全党突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地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定理想信念补钙铸魂,挺起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始终坚持用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铸魂,以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的标准治心,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思想境界的崇高实现政治生态的清明。

各级党组织从抓理想信念教育入手,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大力学习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拧紧思想“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政治灵魂,凝聚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强大思想共识。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自我净化革新。坚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推动各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进一步提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

会若干规定》的出台等,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党组织全面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等制度,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强化纪律约束,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把严明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突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采取专题教育等

各种形式,严格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教育引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修订出台了《准则》

《条例》等50多部党内法规,基本形成了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标准得到有效校正,党内政治生态越来越好。

(五)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党中央

出台整治“四风”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公车改革、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推动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宣告:反腐无死角,打虎无禁区。坚决查处小官巨贪,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有效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

六)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领导干部这关键少数,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引领党内政治生态气象更新、持续向好。严格落实领导班子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

各项制度,有力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严肃化、长效化,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全面加强对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巡视和督查,各级党组织制定了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办法细则,积极探索约谈一把手、开展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述职述责等方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基本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树得不牢。一些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尚未入脑入心,有的地方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等依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奉行地方和部门利益至上,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搞

变通、“打太极”;还有的党员干部对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言论不敢发声、不敢批驳,甚至随波逐流。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仍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常年失修、拧得不紧。有的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嘴上讲信仰、心里持怀疑;有的党员干部“四个自信”不坚定,总认为“国外

月亮比国内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缺乏自信;还有的党员干部价值追求扭曲,将权力和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二元标准”,热衷追求位子、房子、车子、票子,淡忘初心使命,贪图安逸享乐。

(三)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要求不严不实。当前党内政治生活总体向好,但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够强,形式化、走过场等顽疾尚未根治。一些党组织未真正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组织生活聚焦理想信念、纪律规矩不够,政治味不浓,组织生活仍是开开会、念念文、表表态“老三样”,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原则性不强,存在不讲党性讲交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正气讲私利、不讲真话讲假话症状,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没有真刀真枪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选择性、协商式、包装化批评。

(四)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不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权力运作监督制约不断加强,但难监督、监督难还一定程度存在,影响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难以监督,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多是封

闭运行,难以监督;一把手权力大导致不敢监督,担心遭受打击报复,同时往往由于监督主体层级较低,缺乏对“关键少数”的有效制约;民主集中制落实形式化,存在程序化、走过场现象,在重大事项决策中还存在临时动议、先定调子、随意性大和“家长制”“一言堂”等现象;监督网络作用发挥欠佳,上级对下级监督多为事后监督、不出问题不过问,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监、弱监、漏监”现象还存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发挥不够。

五)风”现象和腐败问题犹存。有的是形式主义变种抬头,如贯彻落实机械式、调查研究走秀式、服务群众推诿式、项目建设形象式、工作实效包装式、履行职责签单式等;有的是官僚主义禁而不绝,个别官员官气十足、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等问题,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此外,贪污腐败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

新特征,任人唯亲、说情打招呼、拉关系等不正之风尚未根本遏制。

三、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对策措施

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谈心谈话、日常监管等深入考察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注重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提高领导干部把方向、把大势、把全局能力,并将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原则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刚性指标。二是抓实党章学习贯彻,让“绝大多数”守纪律懂规矩。把党章作为党员

干部经常性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必备课程,

作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根本标尺,作为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重要内容,健全“学讲考评”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尊崇、维护党章。三是抓深浸润熏陶,涵养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党组织各项活动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等价值观,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让党内政治生活“熔炉”烧旺起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核考察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织理论学习“第一议题”,作为党校、干部学院主课,采取领导干部上台讲学、专家学者辅学、讨论交流互学等方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二是强化党性教育醒脑铸魂。深度挖掘利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和延安精神等,开发系列主题课程、特色教材,让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

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营养,并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好红色基因教育,净化心灵、淬炼本色,铸牢政治灵魂。三是开展主题教育砥砺初心。充分总结运用党内集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联系实际创新载体,以直抵人心的方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三)始终把好选人用人这一源头,突出政治标准鲜明用人导向,培塑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一是紧卡标尺广植良木“育生态”。严卡政治标准硬杠,严把专业能力关,在比较中甄别、比选中择优。二是把牢关口层层防病“护生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观五看要求,把一时一贯

结合起来,广泛听取上级部门、分管领导、所在单位、群众“四方”意见,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双签字”等制度,把有政治病、品行病、廉洁病的人挡

在门外。三是动真整饬清淤治污健生态”。加强日常选任监督,加大对下级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力度,实行选人用人全程记实,严格执行选人用人职责离任检查、责任倒查制度,净化选人用人风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四)用好用活党的组织生活这一重要载体,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发挥“熔炉”“净化”功效。一是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采取经常性教育、专项检查、责任追究等方式,强化各级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体责任意识、

一把手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自上而下抓、以上带下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紧盯问题靶向施策增强四性。增强党组织生活“政治味”,丰富内容形式、路径渠道、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增强

吸引力感染力。严明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敢于揭短亮丑、深挖根源、触动灵魂。三是健全机制促常态长效。研究制定政治生态考核评价、党内政治生活考核评价具体办法,构建由党委主导谋划、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全程指导、督查考评、定期通报。

(五)充分运用监督制约这一有效举措,切实规范约束权力运行,确保用权不任性权力不滥用。一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权力公开机制,分层制定省、市、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信力。二是加强对关键人物和重点领域的监督。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697(32篇)党内政治生活评论理论讲话文章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2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