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735(80篇)各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2023-03-13 13:13:48 121

专题系列73580篇)各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20229

232022曲靖市业经济发展工作汇报经验78

忠市场综合法工作总作汇经验材料80

夏州济社高质量展综工总结、作汇报经验材料179

店市落实双减政策一周年工作工作汇报验材料269

孝感发改2022年安生产月活动工作作汇经验279

3334”提升基层诉源治理效能

新丰县全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改革综述

2022824日)

今年以来,新丰县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多元解纷“3334”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和增强基层诉源治理效能,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上半年,全县推进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8宗,多元化解结案占比为93.25%。

一、打造“三种场景”拓宽纠纷解决渠道

新丰县通过建立诉调对接“固定场景”,构建“巡回+”办案“现场场景”,为群众提供先行诉讼辅导、诉前委派调解、立案繁简分流、诉中委托调解等“一站式”纠纷解决及线上立案、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等服务。

该县利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整合相关行业调解组织资源,成立专门的诉调对接中心,设立相应的服务窗口和调解工作室,通过“巡回法庭+人民调解员+综治中心+村社干部”的办案模式,发挥当地干部对纠纷当事人的熟悉度和影响力,灵活运用法理情及时就地予以化解。通过设立4个镇级网上巡回法庭,在全市率先实现网上巡回法庭全覆盖,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群众咨询241人次,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9宗。

此外,该县还推进多元化解“线上场景”,以省法院诉讼服务网、云上法庭为依托,打造网上立案、网上送达、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诉讼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群众感受到便捷、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2022年上半年,网上立案220件,网上开庭182场,网上调解案件428件,“指尖诉讼”让司法更便民。

二、规范“三种流程”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该县还通过完善纠纷解决告知流程,健全诉前调解和鉴定流程,完善繁简分流流程,引导当事人在立案登记前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解决纠纷,节约诉讼时间,降低诉讼费、鉴定费等经济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

“我们明晰诉讼和调解的特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制度,对符合立案条件、手续齐全的立案请求予以一次性办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应提交的材料,减少当事人往返行程,推动便民服务跑出‘一次办好’法院速度,

当场立案成功率达99%以上。”新丰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建立了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在执行案件实施过程中快速筛选分类,对调解不成的民商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通过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以及速裁机制分流案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三、组建“三支队伍”壮大解纷工作力量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事,让专业的人走到基层。为高效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新丰组建了调解速裁队伍,选派专职调解队伍并充实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按照团队化建设思路,整合诉内、诉外解纷资源,组建与受理案件类型相适应的调解团队和速裁团队,确保诉前调解、繁简分流和诉调对接工作有序推进。

新丰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优先从退休法官、司法辅助人员中选优配强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并以严格选任为着力点,重点选派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责任心强的村(居)干部、村(居)民等社会群体担任人民调解员,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调解团队。

目前全县157个村(居)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775名调解员纳入调解名册管理。

2022年上半年,该县专职调解员共调撤案件250宗,调撤率38%,当场给付

73宗,其中成功调解一宗金额达1.2亿元的企业借贷纠纷案。

四、对接“四个主体”凝聚多元解纷合力

该县聚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治理目标,对接综治平台化解身边小事,对接人民调解化解民生诉求,对接行业组织化解专项难题,对接仲裁机构化解民商纠纷,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等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建立健全诉前联动对接机制,将解纷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我们构建了‘法官+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模式,设立22个村(社区)法官工作室,扩大解决纠纷的范围和规模,派出法官113人次深入基层与村(居)委开展多元解纷及诉源治理工作,加快‘无诉’乡村(社区)建设步伐。”除了该模式,新丰法院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他们还启动了“一庭两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联动联调新模式,加强各行业纠纷调解组织的有机衔接,形成联动调解合力,明确调解范围和流程,推动多元社会解纷资源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目前,已挂牌成立涉侨纠纷、医疗纠纷和金融纠纷调解室,部门联合成功化解各类纠纷108宗。

此外,该院与市仲裁办签订共建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协议,设立市仲裁办专门调解办公室,推动市仲裁办派出专业调解人员进驻法院,充分发挥市级资源高效率、专业化、低成本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的作用。目前已委托市仲裁办成功调解民商事纠纷20宗。

“清”风劲吹激活国企高质量发展“廉动力”

桂林市国资委全面推动清廉国企建设综述

2022826日)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今年以来,市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建设清廉桂林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建设清廉国企主体责任,成立清廉国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一系列文件方案,坚定不移推动清廉国企建设,以廉洁提升国企的竞争力、催生国企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清廉桂林勇担当、作表率,并为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国有企业了解到:各企业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精神文明创建考评体系,聚焦政治清明、企业清廉、员工清正、文化清和、氛围清朗的建设目标,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持续营造崇廉、尚廉、守廉的浓厚氛围。

围绕市国资委关于建设清廉国企的部署,近期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全面启动新一轮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管理工作,为公司改革发展纵深推进注入“廉”动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截至目前,公司对领导班子成员、下属40个单位(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岗位900名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全面排查,共梳理排查出廉政风险点2965个,修改完善相应防控措施3272条,基本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全覆盖”,配套制度逐渐完善,确保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运行顺畅、执行有力。

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坚持抓阵地、强引领,抓建章、强管理,抓学习、强教育,抓宣传、强氛围的“四抓四强”有力举措,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端正工作作风,警醒员工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时刻紧绷纪律之弦。

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微信公众号、网站、办公大楼、宏谋大酒店、市民广场、新区水系游船等地,以电子屏、宣传栏等多载体宣传清廉国企建设。

桂林交控集团在公共交通公司平山场站开展创建市级清廉企业示范点活动,充分发挥国企清廉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国资委正按照市委全面建设清廉桂林的统一部署,立足自身职责,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工作,为全市打造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国资力

量。”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裴军说,国资委将以全方位推动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国资委党委结合全市国企实际,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打造清廉国企建设新高地。据介绍,自从全市国资系统开展清廉国企建设工作以来,市国资委党委会同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以全市国企租赁资产核查为突破口,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党建品牌建设、清廉文化建设、监督执纪等多方面发力,进一步强化对国企“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压实国企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高标准高要求打造清廉国企示范点。

“要建立完善清廉国企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将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工作纳入党委主体责任清单”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就如何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和国企“共性问题”向市国资委党委提出针对性的派驻监督建议。

围绕建议,市国资委党委研究出台各类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文件12个,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具体清单28项,强化对“关键少数”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多次组织市属国企主要负责人召开动员部署会和推进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的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市属企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国企租赁资产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等,有效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走深走实;研究制定《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梳理9个方面41项重点内容,督促指导各国企党组织制定责任清单,实现工作推进清单化管理;制定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任务分工表,并实施开展清廉单元示范点创建工作。

市国资委党委还将规范国企租赁资产管理作为打造清廉国企的重要抓手,研究部署将租赁资产监督全面向基层企业延伸,成立市属国企租赁资产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及监察组,推动租赁资产核查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对市本级93家企业3837处租赁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发现租赁制度不健全、合同租赁不规范、欠租等136项问题,通过召开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座谈会,当面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围绕工程领域腐败普遍性问题,市国资委党委携手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针对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建设领域等重要环节,督促各国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在强化日常监督的同时,市国资委党委和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还联合组成督导组,深入企业开

展面对面指导,推动清廉国企建设。

“风气正则企业兴,企业兴则经济强。”裴军说,建设清廉国企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资委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聚焦重点环节,抓实抓细全面建设清廉国企的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全面建设清廉国企走深走实,更好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努力创建清廉国企“桂林样本”,答好国企改革“桂林答卷”,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把蓝图讲深讲透让党代会精神入脑入心

滨海新区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工作综述

2022830日)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满怀豪情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今夏的美丽“滨城”,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热潮奔涌。从各开发区到街镇社区,从机关到基层,从工厂到校园,一场场深入浅出、鼓舞人心的宣讲活动,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宣讲的主旨灵魂,把“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贯穿宣讲全过程,把市党代会描绘的天津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讲深讲透,让市党代会精神入脑入心,引导新区党员干部群众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信心斗志、激发奋进力量。

一、高标准全方位学深悟透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我市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嘹亮号角。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踔厉奋发、锐意进取。

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区委对此高度重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新区贯彻落实措施,第一时间印发通知,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要把蓝图讲深讲透,学深悟透是前提。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旗舰”作用,率先开展学习,带动全区上下形成中心组示范学—领导干部率先学—党组织深入学—党员群众广泛学的良好局面。

6月下旬以来,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工作在新区如火如荼展开。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第二专题,重点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习140余场次。区委组织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为广大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截至目前,党员领导干部宣讲专题党课560余次、受众1.7

万余人次,支部书记宣讲专题党课3300余人次、受众6万余人次。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苦练成事之功,展现更大作为。

二、多层次全覆盖扩大影响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新区第一时间组建了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区委宣讲团,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区政府党员副区长,以及各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宣讲,组织滨海新区各党委(党组)书记、领导干部精心备课、带头宣讲,通过现场宣讲、研讨交流、基层走访等形式系统阐释市党代会精神。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带来了一场场深刻的思想政治课、党性教育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全局视野,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针对性,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情理交融中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与此同时,新区依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滨海新区基层理论宣讲团,广泛开展“千名宣讲员走基层讲时政话滨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494个新时代文明站实践(所)阵地优势,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代会精神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站。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宣讲团累计开展基层宣讲2384场次,覆盖受众6.8万人次。

在基层宣讲中,还涌现出了巾帼宣讲团、劳模宣讲团、老战士宣讲团、青年宣讲团、思政课教师宣讲团等优秀宣讲小分队。在杨家泊镇就活跃着一支“红骑兵”宣讲队,他们在乡村小路上来回穿梭,在大棚里、农田边,利用农民们劳作的碎片时间为他们解读党的政策。“市党代会报告说要不断丰富‘菜篮子’供给,老陈,你这个蔬菜种植大户任重道远啊!”东庄坨村党支部书记、“红骑兵”张跃武来到蔬菜大棚给种植大户老陈宣讲党代会精神。在养殖户的养虾池边,李自沽村党支部书记、“红骑兵”张强说:“七八月正是农民们在地里忙活的时候。咱们‘红骑兵’宣讲小分队的职责就是要让市党代会精神家喻户晓,农民们在地里忙活,咱们就到田间地头去宣讲,这样的宣传更接地气、更入民心!”

广泛深入的宣讲,打通了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获得深刻的思想行动指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展示了新区党员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不久前,区委宣传部举办“喜迎二十大我与滨城共奋进”暨“时

代新人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演讲大赛活动,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故事,感悟发展成就、展望美好前景,奋力开创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新局面。

凝心聚力,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动力。新区统筹线上线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营造出浓厚社会氛围,在于家堡

—响螺湾、泰达MSD—周大福金融中心等网红点位打造“夜滨城”正能量灯光秀,在区政府周边、河滨公园、紫云公园、塘沽世纪广场等重点点位和路段推出主题景观10余处。同时,新区利用好建筑围挡、公益海报、灯杆道旗、电子彩色大屏等1万余处社会宣传点位,突出营造团结奋进、自强自信、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推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入千家万户,“走”进人们心坎,“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励干部群众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三、强信心振民心凝聚力量

一次次生动的宣讲令人振奋,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市党代会精神的理解;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催人奋进,凝聚起了牢记领袖嘱托、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的强大合力。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力以赴把大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成为新区干部群众的共识。

本月初,海河外滩公园正式开园亮相,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滨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海河外滩公园新装亮相,承载了市民的期盼,更对海河区域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推动作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双城互动、新区带动、各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滨海新区正按照市党代会部署,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滨城’,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工程是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也是新区重要的民心工程。在此次换装开园后,后续也将结合地铁外滩站的建设,启动海河外滩公园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将海门园和于响滨河公园连起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久前,我国航空史、飞机租赁史迎来历史性一刻: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以融资租赁形式完成第2000架飞机交付。这里从我国融资租赁策源地发展成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业务量约占全国八成。国内运输飞机每两三架里就有一架是通过东疆租赁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是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大都市,改革开放先行区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东疆正不断努力寻求新突破。”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暨滨城人才大厦启动,中石化两大基地重磅落户,轨道交通Z4线、Z2线建设按下“加速键”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激励下,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正围绕“贯彻党代会、喜迎二十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美丽“滨城”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产业加发展经济稳增长

上半年肃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823日)

今年以来,肃州区紧盯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稳妥应对各项挑战,加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利好政策,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调度稳增长、抓重点带全盘,经济运行呈现稳固向好、稳步提质的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交出了一张疫情能防住、经济稳增长、发展保安全的成绩单。

一产发展势头强劲

火辣辣的产业带来红火火的日子。今年,肃州区三墩镇通过抓基地、扩规模、引品种、强经销、深加工,让“三墩辣椒”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今年,基地引进了‘安特’‘高辣’‘川椒深红帅’等多个辣椒新品种,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品质稳步提高。5200亩辣椒还未成熟,就被提前预订。”肃州区三墩镇辣椒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负责人赵清安说,园区还引进了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辣椒深加工,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在肃州区西洞镇滚坝村的大蒜田里,村民马占帮忙着采收大蒜。“今年,我家种植了8亩地的大蒜。这几天,大蒜陆续成熟,上市早、价格好。”马占帮说。

西洞镇大蒜因品质好,深受客商青睐。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洞镇已逐步探索形成了集种植、储藏、交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仅让种植户得到实惠,也为收购商带来了商机。近日,收购商康海雄到西洞镇大蒜田考察产量情况。今年,他准备大量收购西洞镇大蒜,销往甘肃东部和青海、内蒙古等地。

酒泉市兴盛鹿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肃州区东洞镇,是一家梅花鹿养殖与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在这里养殖梅花鹿,既能解决草料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可以增加周边农民收入。”企业负责人梁春光说。

今年以来,肃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基础、补短板、稳提升,大力发展丝路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稳步提升粮食基础产业,做强现代种业、高效蔬菜、健康畜禽三大主导产业,以产

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开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上半年,肃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8.5%;蔬菜种植面积达18.18万亩,同比增长8.1%;蔬菜产量达19.35万吨,同比增长12.9%;畜禽饲养量达656.22万头(只),同比增长6.7%。

工业动能不断增强

在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的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推进各项工程任务,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运、早见效。目前,项目光伏支架安装工作已全面完成,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铺设等正在进行。

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王冠军说:“地方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10月底建成并网。”

在东方电气酒泉5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安装光伏面板和相关组件,设施设备调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项目并网发电做足准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7950万千瓦时、年收入2400万元。

今年以来,肃州区不断增强工业动能,以“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方向,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闫斌说:“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抓手,补链条、强基础、抓规划,狠抓项目建设,计划年度实施重点项目25个,年度投资约4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驻点办公、领导包抓、干部包挂等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项目早日落定、建成投产。”

按照省委“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部署,肃州区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改造,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至6月底,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肃州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上下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财政统筹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靶向谋划、接替有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1265个,规划总投资2460亿元。至6月底,全区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全区规上工

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三产发展趋于稳定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蝉鸣声声,肃州区泉湖镇花寨村康家海子的灯光设备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美食摊主们忙着制作菜品,特色烧烤、农家土鸡等美食香气扑鼻,游客围坐一起享受着休闲时光。夜间经济被点亮的同时,到泉湖镇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城市待久了,就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回归自然。我们参加了康家海子的篝火晚会,没想到还有烟花秀,真是不虚此行。”游客梁斌说。

据了解,为打响夜间经济品牌,泉湖镇鼓励开展“夜游”观光、“夜购”消费、“夜娱”文化体验、“夜食”特色餐饮等活动,打造了别具乡村特色的夜间产业形态。

肃州区筹措资金3600万元,指导商贸企业策划开展汽车展销、家电以旧换新、美食购物节、打折让利、周年店庆等各类促销活动100多场次,推动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联合27家开发企业和4家中介机构举办“乐购好房、惠享全城”房产交易会,带动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

肃州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市场管理,“后备箱”经济新业态入驻“1969”文创园,成为酒嘉地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西汉酒泉胜迹景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打造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新增乡村旅游景点6个,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1亿元,增长9%。

肃州区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政策性转移收入,有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64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1元,增长5.6%。

下半年,肃州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抢抓黄金时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政策机遇、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争取,千方百计推动就业创业、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慎终如始防范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乘风破浪扬帆劲奋楫笃行开新局

甘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829日)

十年回眸,沧桑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跨越,在甘肃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历史性得到解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人均翻了一番;

全省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两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是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面临着扩大经济规模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

十年来,甘肃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将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总体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的轨道。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金秋八月,河西走廊,一台台风机日夜不息,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丰沛的绿电从这里送往全国多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甘肃近年来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全国排名第二位;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占比达到了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作为我省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甘肃电投集团近年来加强与省电气集团、兰石集团等企业合作,以新能源电站投资建设与运维服务为牵引,发挥新能源

产业链主作用,带动省内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酒钢集团在做强做精“钢”产业的同时,发力新能源产业。酒钢西部重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形成风、光电两大系列产品,“酒钢西重”牌风电塔筒走向全国市场。

兰石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拓展光伏多晶硅、核能、氢能等新能源装备市场和能源工程服务市场。

目前,省属企业在新能源发、输、变、配、用、储等领域已具备制造与服务的优势,正构建“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格局。

十年来,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兰石集团重装炼化公司专业制造焊接一车间,堆焊班班长何新亮每天一

上班,就拿出手机登录“焊接”APP,依据生产计划,向当班的焊工下达派工任务。

“在以前,我们派工必须把大家叫在一起,分工、登记,之后大家再去领焊接材料。”何新亮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有了这个数字化生产平台,不仅省事、省时,还实现了无纸化、不见面办公,这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防疫、生产两不误。”

在金川集团三矿区,矿井运输、提升、充填、通风系统全面实施数字化升级,以前1000人一年采100万吨矿石,现在可采300万吨矿石。

据省政府国资委统计,近年来,我省省属企业建成30个数字化车间,重点企业设备联网率达40%以上、“上云用数赋智”率达70%,有力推动传统产业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路径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十年来,我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产业结构也持续优化。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897亿元,较2017年增长45%,一产增加值连续5年全国排名前四。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18.3%提升到2021年的27.9%。

十年来,甘肃发展最大的成效就是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我省立足省情特点和优势,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去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新能源、新材料、大

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稳步推进,正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酒钢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产品展厅,小到世界名牌剃须刀片,大到高端汽车排气系统、装饰条,以及水电站的不锈钢配件,都有酒钢不锈钢产品的身影。

“目前公司具备年生产120万吨不锈钢能力,产品有70余个钢种,多个品种品质国内领先。”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精整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姜利庭介绍。

酒钢是如何做到的?

姜利庭介绍,近年来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企业逐步走向高品质、差异化、多品种的科技兴企发展之路。酒钢锌铝镁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畜牧行业、渔光互补项目、钢板仓等多个领域,加工制品出口阿根廷、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

在金川集团,科技创新被亲切地称为“传家宝”。

在新改造的金川集团镍冶炼厂闪速炉前,镍冶炼厂副厂长杨贵严介绍,这是行业内世界首台用于镍精矿干燥的蒸汽干燥设备,投产以来,干精矿产能从每小时80吨—90吨提升到160吨—180吨。蒸汽干燥机替代燃煤干燥机,一天节约用煤180吨,一年节约6万多吨,按照每吨煤1700元计算,一年节省上亿元。

2012—2021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截至目前,省属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数6898件。2013年以来,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技术标准192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444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序实施重大科技任务,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活力能力,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由2012年的53.8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60.52万人。

十年来,甘肃发展最大的进步就是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我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水平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覆盖多学科方向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十年前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8位。重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已组建8家企

业创新联合体,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近3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近5倍。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截至2021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6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5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达到9.21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加了7.16万公里。运营民航机场9个。全省东进西出、南拓北展的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开辟了一条由西北到西南距离最短、最便捷的运输通道。

说起兰渝铁路,家住渭源县大山深处的青年郭思亮感触最深的就是,离家更“近”了。兰渝铁路开通之前,在兰州交通大学上学时,每逢放假,他要早早订兰州南站到家乡的汽车票,4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兰渝铁路通车后,从兰州回家只需1个小时。

路畅了,吃水也更方便了。

在东乡县沿岭乡大沿村,一年四季不愁用水。如今,在村里想找一个曾经用驴驮水的木桶都难了。村民们笑着说:“木桶早已经当柴烧了!”

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为陇中地区乃至全省优化产业布局、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二期骨干工程2021年9月底建成通水,各受益区的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将在今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受益区将覆盖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市13县区,有效解决甘肃中部600多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并新增农业灌溉面积近50万亩。

十年来,甘肃发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十年来,甘肃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积极抢抓用好国家倾斜政策,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公路里程增加2.54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2710公里。

回望十年,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陇原儿女正以踔厉奋发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崇文尚德以心育人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作综述

2022826日)

古韵悠长,书声朗朗。作为一所拥有242年历史的学校,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崇文尚德、以心育人,围绕“求真知,明真理,养真品,做真人”的“至真”教育理念,通过尚美德育、立美课堂、特色课程、活力社团、家校联动等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合格学子。

一、文化浸润德育,书写教书育人新篇章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的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如何将文化与德育相辅相成,引领学生品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呢?

在“习于点滴,成于知行”的校风下,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文明教研组、文明家庭、文明学生、至真至美教师”等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同时激励全校师生既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在“教学相长,情智并行”的教风下,“勤勉持恒,真知乐行”的学风也树立起来,学校围绕“至真”教育理念,创建课程特色,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提出了“1+x”的课程设想,“1”是国家课程,“x”是校本课程。开发了“艺体杂技类、学科素养类、综合实践类”三大类65个小课题的校本课程,用来指导规范校本教学活动。

二、艺体润心健体,为学生插上翱翔之翼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施行艺体共育。学校每周四下午开设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红色历史追溯、书法、棋艺、绘画、剪纸、摄影、合唱、武术、航模等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时,学校每年组织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成为育人的主阵地,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阅读考级活动”是学校的一大亮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六个级别,分别是一至六级,对应一至六年级。一级为基础级,六级为最高级,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六级水平。从“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让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活动中,老师和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让“书香家庭、

书香校园”的氛围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三、多方凝聚合力,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德为人之基,乃立人之本。翻开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道德银行的存折:乐于助人、美丽庭院、亲子阅读、孝亲敬老、公益服务条条项项清晰在册。近年来,学校创设了“德育银行”育人模式,注重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

“德育银行”的推行,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大事教育”转化为“小事教育”,让学生的道德行为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创新学校与家庭的管理体系,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创了家校共同办学的体系,让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策出力,维护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创“五”争推动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乐县审计局“五星”党组织创建工作综述

2022828日)

今年以来,南乐县审计局以创建“五星”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党员队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聚焦“政治忠诚星”提能力

提高政治站位。将“五星”党组织创建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抓班子、带队伍、严管理、建制度,持续营造干的氛围、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实的氛围。

强化理论武装。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依托干部夜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组织集中学习6次,举办审计业务大讲堂4次。

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党组书记讲党课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锻造过硬能力,永葆党员的初心本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二、聚焦“服务大局星”勇担当

强化审计监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今年上半年,审计共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712万元,移送处理事项7件,提出审计建议30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造价3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审计“查病”“治已病、防未病”建设性作用。

强化结果运用。今年以来,共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各类信息稿件200余篇,其中被《中国审计报》《理财》杂志、市审计局网站等刊用120余篇,采用量在全省审计机关中位居第3名、在全市审计机关中位居第2名。

强化综合提升。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县委组织部通报表彰,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平安建设连年先进,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聚焦“组织建设星”建堡垒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以总支带支部、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职工,做到

谋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成事一股劲,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引领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抓不好党建就是失职”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签订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党建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紧紧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抓、双提升”工作要求,创新推行党建“七个一”工作法,即外派审计组建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一次廉政谈话、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搭建一个党建平台、进行一次警示教育、实施一次审中检查、上报一份党建工作总结,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做好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抓好4个支部建设,通过导师帮带、成立外出审计组临时党支部等方式,夯实各支部创新实干的中坚力量,努力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领域一面旗”的工作格局。

四、聚焦“务实清廉星”转作风

强化“快”的作风,建立“高效型”工作机制。向工作中的“慢作为”宣战,从局机关科级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干在实处,拼在一线,建立周安排、旬汇报、月会审、季小结审计项目快速推进运行机制,保证事不过夜、做到马上就办、坚持一抓到底,努力形成创先争优、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强化“实”的作风,锤炼“三能型”干部队伍。摒弃形式主义,以培养能查、能说、能写“三能型”审计干部为目标,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比武,铸牢政治之魂、夯实能力之基,真正做到依法、文明、廉洁审计,不断推动研究型审计走深走实。

强化“严”的作风,打造“清廉型”审计机关。坚持“严”字当头,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发挥派驻纪检组的监督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签订一份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践行一份廉洁从审承诺书、开展一次“廉洁审计、从我做起”签字活动,让新风正气充盈审计机关。

五、聚焦“争先出彩星”创一流

组织开展“叩问初心、我的一天”工作成效日评估活动。要求每名干部职工围绕局机关月安排、股室周计划,建立个人“日台账”,自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组织开展“扪心三问、争先出彩”优秀党员互相学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做到“扪心三问”,即问入党为了什么、问入党后干了什么、问自身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真正做到对照先进找差距、查漏补缺促先进。

开展“亮清单、晒业绩、比贡献、促提升”活动。采取指标比拼、实绩晾晒、成果展示等形式,在局机关电子屏条目式晾晒每名干部职工的工作清单,比干劲、亮招数、晒成绩,全面展现审计工作实绩,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党建引领聚合力科技赋能兴产业

普洱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22821日)

秋日的普洱,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一间间崭新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村组道路直通农家,一个个产业风生水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实处,普洱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一线的新变化、新气象。

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的部署要求,紧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科技赋能,落实帮扶政策,集聚各方力量,有力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筑牢战斗堡垒

点燃“红色引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这个“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方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建设村,曾经戴着“软弱涣散”的帽子,村级集体经济为零,全村没有像样的产业,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较低。2016年,有着2年军旅生涯的王刚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抓党建、塑班子,建起周例会制度,带领大家学政策、学技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6年过去了,如今建设村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乡村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还先后获得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宁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这只是普洱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普洱市采取注重持续发力、注重理论武装、注重选优配强、注重夯基提质、注重人才引培、注重治理有效“六个注重”举措,按照构建“全域覆盖、全域规范、全域提升、全域引领”的“全域党建”目标,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战略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

撑。通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选优配强“领头羊”,普洱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年前增长了3.2倍,全市993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

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背后,正是普洱市旗帜鲜明强化党的领导、建强基层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强化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广大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走进普洱广大乡村,无论是高山茶区,还是田间地头,总能看到科技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与广大农民朋友、农业企业家深入交流,解答农业技术难题,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

“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和众多科技工作者一样,常年扎根在边疆民族地区,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土地打交道,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撒在了田间地头,为农户带去最前沿、最实用的农业理念与技术,让农户掌握谋生技能,找到致富的“金钥匙”。

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委派朱有勇院士团队进驻澜沧县,他们创造性地举办全日制院士指导班和院士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通过院士专家的人力智力帮扶,形成观念变了、技能有了、动力足了、产业强了、农民富了的生动局面。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以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为“试验田”,在澜沧县开启了科技扶贫新模式,转化推广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发展了万亩林下三七和万亩冬季马铃薯等产业,培养了2160名乡土科技人才,

科技扶贫带动近3000户8000余人增收,为澜沧县最终成功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国科技帮扶的典范。

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带动下,科技扶贫之花遍开普洱大地。普洱市抓住朱有勇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对口帮扶澜沧县的机遇,创新推出“一个院士(专家)+一帮团队+一个产业+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为此,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在澜沧县召开全省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会,总结和推广澜沧科技扶贫的典型经验。

注重人才引培

传承“宾弄赛嗨”

如果说朱有勇院士是普洱市做好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那么,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则是普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一招。

多年来,普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通过引导和争取国内外一流院士专家团队赴普洱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借智聚力、借梯登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90个,初步形成了院士专家群入普服务的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充分用好沪滇协作、省科技特派团等资源,培育了一大批生产经营、技能带动、产业致富的实用型本土人才,解决了乡村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在普洱,说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宾弄赛嗨”发挥了重要作用。“宾弄赛嗨”系傣语,意指“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是普洱市各民族民间普遍沿袭的互帮互助传统。普洱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洱市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推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将原来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互帮互助,升华为脱贫攻坚“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模式,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并肩战贫魔,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同时,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普洱借助沪滇协作的东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累计投入上海市各类项目资金28亿元,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支持、社会事业等援建项目在普洱渐次落地见效,沪滇协作也成为新时代“宾弄赛嗨”的生动写照。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扮靓了普洱的每一个乡村,书写出最动人的乡村故事。

党旗高扬谱新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定州市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2022831日)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在理想信念上筑牢精神支柱,在组织体系上提升支部活力,在党员群众中凝聚发展合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政治建设:始终放在党建工作首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要求,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市委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从2013年起,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政治意识明显增强,党性修养显著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分类抓、统筹管,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在城市,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在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以园区为龙头,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强化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持续整顿。先锋模范作用突显。在改革发展主战场、脱贫攻坚第一线、抗击疫情最前沿,到处

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身影,涌现出宋丽敏、耿士雄、马忠华等一批先锋模范,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如今,全市1800多个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63000多名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展作为、作贡献,汇聚起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的磅礴力量。

二、强基固本:激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我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社区‘两委’换届后,我们社区以综合量化考核为抓手,全面明确了‘两委’干部责任分工,基础工作自己干、难点工作一起干,真正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清风店镇西三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席立娜说,我们对标对表先进,学长处、找不足,强弱项、补短板,以“比、学、赶、超”的工作态度,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发干事“内动力”。近年来,我市创新村“两委”干部考核管理工作,

实行量化考核动态管理制度,以分定档、以档定奖惩,通过综合运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集中考核等办法,强化对村“两委”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树立“干在平时、比在平时、优在平时”的鲜明导向,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政治待遇、整顿使用“三挂钩”,充分激发出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57个,覆盖企业828家,党组织覆盖率89.8%;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37个,覆盖社会组织161家,党组织覆盖率89.44%。

以“三个引领”为抓手,引导“两新”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更好地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仅今年4月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两新”组织组建党员防控服务队176个,参加一线防控党员1044人,捐款捐物140万元,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三、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意度持续攀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基层党组织是

党在农村战斗力的根源,基层党员干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我市把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深入实施“三代三公三优化”工程,通过选出一个好支书、建立一个好支部、建设一支好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今年34岁的杨宁是杨家庄乡石板村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在村里做起了电信代理。她年轻有为,爱家乡、懂经营、善管理,很快便融入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大潮中。作为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人才,她被乡党委及村党支部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杨宁成功当选石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回望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我市早谋划、早行动,做好优化干部结构谋划,细化换届实施方案,把选任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的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关键环节,紧盯“两委”干部年龄、学历、性别等要求,提升标准,通过“挖、请、引、荐”等多种方式,广纳贤士、广招人才,大力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把干部选好、把班子配优。

如今,我市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7岁,50岁以下(含50岁)村党组织书记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党组织书记占比提升

10.5个百分点,致富能手、外出

务工经商返乡等人员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两委”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全覆盖,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名女性成员全覆盖,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大幅优化提升,换届换出了新动能、新风貌和新气象。

石板村投资8万余元新修一条1200平方米的道路和一座小广场,扎实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清风店镇吴村社区新班子上任后,筹措资金对社区内家具街、农信路等5条道路进行硬化改造,谋划实施粮食烘干储存基地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面整洁了,街道干净了,村子变美了,这样一心为民的干部俺们打心眼里信服。”一桩桩、一件件,广大党员干部把实事好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用实干实绩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砥砺奋进三十载培根铸魂育新人

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成果综述

2022826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1992年成立30年来,组织离退休老干部、

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帮扶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良好环境,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生机勃勃。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奠基理想信念

“我是‘中华魂’读书活动这条路上走出来的。”李秀云原是忻州市一名共青团干部,连续十多年参加“中华魂”读书活动,其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都得到提升,还曾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被提拔为团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五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由一名读书者成长为全县读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伴随着“中华魂”读书活动,一代一代人成长起来,正是全省“中华魂”读书活动给了他们成长的沃土。

1996年迄今,山西关工委已连续26年开展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活动,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每年全省征订读本200万册左右,参加读书活动的青少年达600万人。读本每年一个主题,如《寻红军遗迹,树革命理想》《伟大的祖国》

《颂歌献给党》《放飞梦想》等,通过读书活动提供正价值、正能量,获奖的先进个人815名,先进集体298个。全省每年的征订读本数、参加读书活动青少年人数、受全国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数均居全国之首。山西“中华魂”读书活动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2018年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与“中华魂”读书融合为一体,贯通起来,形成知与行、读书与实践、成人成才有机统一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动员组织“五老”挖掘利用我省丰厚的

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命名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584个(全国10个,省53个),编辑红色文化书籍(作品)331册(套),开展寻访革命遗址、听前辈讲遗址背后的故事,拜访英雄专家、听英雄模范专家讲奋斗创业的故事,

“游基地、学党史”、夏令营、百县千校万名大中小学生正书大展及征文、演讲等活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参与其中受教育,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塑根铸魂、夯基培土、搭建平台。持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省关工委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40集微电视纪录片《红色风华——讲给青少年的山西故事》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建党百年86部重点纪录片之一,成为全省建党百年重大庆祝活动之一,深受青少年及广大群众欢迎,点击量高达2000余万次,得到广泛传播,伟大的建党精神及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深入人心、弘扬传承。

阳泉市关工委在扶贫中建设开发狼峪抗战遗址公园,把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共创建第一城”发展文旅产业结合,为当地转型

发展蹚新路提供支撑和动力。大同保护古城文化,在恢复建设的四合院内建成

红色记忆馆,成为镶嵌在文化旅游景区的闪亮明珠。大同大学教授张日升,退而不休,牵头联合几位老同志自费数十万元,走访收集整理八路军120师贺龙部队在西雁北新荣区拒门堡村抗日根据地的有关资料,历时两年多,创办了纪念馆,被省军区和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省关工委命名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列入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典型和农村红色教育基地典型单位扩建项目。截至2021年,纪念馆已接待青少年10万多人次。稷山县关工委筹资370万元,建设了马家巷红色基地,设英烈馆、今日稷山馆、马家巷村史馆。村史馆收集了本村36位烈士的事迹,特别是红军东征时参军入伍的12位英烈故事,整个基地全面反映稷山县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红色历史,方便了青少年就近就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五老”帮扶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延绵起伏的太行山南部有个隰县,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有事找关工委!”这份信任、这份赞誉、这份褒奖,是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失落、不让一位青年失足”年年兑现得来的。他带领班子成员跑遍所有乡村学校,摸底、调查、登记、造册,针对全县16名孤儿、397名单亲儿童、69名残疾儿童、110名留守儿童、98名流

动儿童、88名特困儿童、17名失足青年的不同情况,组织“五老”一对一结对帮扶,追踪全过程,使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实践形成“六结合”救助困境青少年长效机制,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县”光荣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在农村青少年失学、就业、致富等方面,大力开展关爱扶助。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关工委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捐资2亿多元,除资助农村新建改造百所学校外,还资助10万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晋城市关工委创造的“两只羊”“一头猪”扶贫助学工程,基本上解决了全市贫困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还使贫困家庭逐步富裕起来。晋城经验在全省60多个县及全国不少地方得到推广,荣获“全国五老关爱十大工作品牌”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

在全国关工委的支持下,省关工委筹资600万元,为全省120所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配备了“春苗营养厨房”,3万多名学生受益。全省建设数百所“示范儿童之家”,为千名孤儿和事实孤儿搭建爱心家庭,创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临汾市关工委“少年硅谷”活动中心和百所创客教室,让城乡中小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科技教育。吕梁市给留守儿童、护工子女送温暖,长治、忻州、阳泉市关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课护眼,朔州市帮助一批“先心病”患儿免费赴京手术,用心用情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各地聚焦精准扶贫,组织3万余名“五老”人才下乡,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受益青年农民达300余万人。“五老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技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全省创建青少年关爱帮扶品牌近200个,培养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带头人1000多名,协助安置万名下岗青年再就业。交城、垣曲等一批县关工委与企业联办学习、实习、培训、就业一条龙职业教育中心,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社会合力

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从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任老师”抓起,在全省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万名“五老”结对联户,宣传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辅导家庭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

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开启“家庭教育大讲堂”和“最美家长”公益评选活动,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向广大家庭和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理念和方法。

社区等基层关工委开展“大手拉小手”校外辅导、“传统美德进小区,和谐相处好邻居”“书香家庭”亲情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创办社区“红领巾学校”“假日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少儿托管班”“心理咨询室”“放心吧”等,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管理、教育、辅导、疏导活动等关爱服务,令家长满意,学校称道,社区表扬。

省关工委联合高院、高检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共同建设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配合乡镇、社区建立“阳光驿站”,1.3万多名“五老”结对帮教失足青少年2.4万多名,持续推进“五老”义务监督文化市场和“护苗”专项整治,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文化环境。各级关工委推荐4500多名老政法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汾阳市关工委连续20多年开展入监帮教活动,使400余名受帮教青年全部改邪归正,得到安置,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还发挥其专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中不少人用主动免费服务五保户老人、残疾军人,为他人提供就业、为家乡修路、捐资助困等多种形式回报社会。

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总体规划推进。太原、运城、临汾等市党委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吕梁、大同等市党委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县党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关怀重视、肯定、鼓励,指导工作发展,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凡有党组织、有老同志、有青少年的地方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11个市、11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关工委,乡镇、街道关工委建立率达90%,村、社区关工委组织建立率达80%,共建基层关工委组织31649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保持在20万人左右,形成覆盖全省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2021年底省委一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林武立即作出批示,亲自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省委副书记商黎光主

持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审议通过我省关于中办国办印发《意见》的《实施意见》并作重要讲话,对各级党委落实好《实施意见》提出要求,带领和推动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伟大的使命在前方召唤,壮阔的征程在脚下铺展。全省各级关工委将深入总结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坚守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出发,培养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崭新篇章中作出山西贡献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奋楫潮头逐浪高

淮北市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综述

2022818日)

从“一煤独大”到“五群十链”,紧紧抓住产业转型这个“牛鼻子”,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汇聚起转型发展新动能。

“双招双引”实现重大突破,上半年新签约、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相继落地4个百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交出了一份底气十足的“成绩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空间格局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扎实推进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城市形象实现了由黑灰煤城向生态美城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产业,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腾飞之梦。面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压力日渐趋紧的“双重压力”,我市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出台实施《淮北市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实施方案》,梳理提炼了“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并将其作为振兴工业的“四梁八柱”。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10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实现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引领性发展。

招商引资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的“生命线”。3月26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与金浦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煤化工基地投资100亿元建设金浦新能源电

池材料一体化项目。一花引得百花开。全市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围绕“五群十链”中各自主导产业,树立“链式思维”,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全力精准招商,相关工作高歌猛进、捷报频传。总投资50亿元的南京中比新材料基地项目落户淮北高新区、总投资逾100亿元的华润电力新能源项目签约濉溪县截至目前,已相继实现50亿元项目、100亿元项目新突破,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集聚更充足的外源动力,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去年6月28日至29日,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会嘉宾被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所打动,被一幅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优美画卷所陶醉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采煤沉陷区、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将一个昔日煤灰蔽日、沉陷遍地的“矿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的杰出典范。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今天的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正以昂扬的姿态务实奋进、以饱满的激情争创一流,谱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奋楫扬帆行致远勇立潮头著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815日)

机声隆隆争时光,一线处处建设忙。走进兴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起重机长臂挥舞,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师傅顶烈日忙施工,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保障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兴宾区干群上下一心,只争朝夕,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经济增速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转化迸发、人民收入逐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定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扩优势、补短板,抓重点、破瓶颈,求创新、培动能,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去年,兴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09亿元,同比增长11.6%,较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15亿元,增长62.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均排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4%,增速排广西第三、全市第一;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9.7%。今年上半年,兴宾区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5%,排全市第一;新增规上企业28家,排全市第一。

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去年,新增“四上”企业68家,排全市第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7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排全市第一;规上木材加工企业达37家,规上木材加工业产值达27亿元,同比增长62.9%,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绿色碳酸钙企业达45家,汇宾钙业入选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名单。今年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排全市第一;获评自治区工业投资先进县奖励资金1000万元;规上木材企业达48家,木材加工业产值达46亿元,增长31%;绿色碳酸钙产值达4.3亿元,增长29%。

现代农业稳中向好。去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生猪出

栏超64.5万头,产量居广西前列;2021/2022榨季进厂料蔗稳定在500万吨左右;生态畜牧、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成功举办广西农民丰收节暨兴

宾区第三届小龙虾美食文化节;“北回桂稻”入围“广西好嘢”品牌名录;凤

凰镇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今年上半年,兴宾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建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12个,总面积2737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实施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水产品累计产量1.44万吨,同比增长4.35%。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去年,新增入库批零住餐企业22家、服务业企业8家,均排名全市第一;开展“33消费节”等各类促消活动,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19.8%、10.4%、19.9%、31.6%;加快推进服务业挖存量育增量,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3位数增长,排名全市第一;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22.81%、24.77%。今年上半年,运营119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和乡村物流配送点,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463万元;全力推进“云上木业”建设,单板企业全部上线,并实现交易;投放“桂惠贷”超31亿元,拉动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4%,惠及市场主体2300户;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

二、高位推动提档增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压实各方责任,转变工作作风,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工作有效开展、提档增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建设快速发展。去年,统筹推进市级层面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开工项目39个、竣工项目18个;获专项债、乡村振兴、中央预算内资金等项目共17个;申报2022年乡村振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301个,申请中央资金约

59.23亿元;全年投放“桂惠贷”金额约35.59亿元,投放金额排名全市第一,惠及2395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统筹推动市级层面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23个、竣工12个,完成投资54亿元,增长13%;鹿钦、贺巴、武忻、来宾西过境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获批专项债5.42亿元,7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去年,完成到位资金83.6205亿元,完成市级下达兴宾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75亿元的111.49%;组织外出招商17批次,开展对接行企39家,收集梳理重点“行企”28家,对接会员企业12家,组织32家企业到兴宾

考察,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171亿元,完成任务的122.14%;新引进亿元项目28个,拟投资总额570.51亿元。今年上半年,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先后引进广西神威药肥、山东弗思特等8个项目,新引进亿元项目5个,到位资金超6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8%。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去年,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75.42%实现“一次不用跑”,办税缴费服务平均网报率为99.44%,工程项目报建领域审批串联变并联提速61.9%;深化“跨省通办”改革,打造“跨省通办+套餐服务”事项6个,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43件;深化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完成20个乡镇249个“农金村办”金融创建工作;全面启用“一枚印章”、推行全科受理,实现“一窗通办”。今年上半年,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力争实现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

三、保障民生增进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增进人民福祉。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去年,聚力推进新(续)建农村公路和乡乡通二级公路项目建设55条;完成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093.27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运维项目10个、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30个;投入600万元资金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套;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以优秀等次高标准通过自治区核查验收,完成风貌改造3839栋;有序推进卫生院(服务中心)项目9个,医共体覆盖率达100%。今年上半年,稳步推进4条二级公路、2个码头和总长369公里的农村公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6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家医疗卫生机构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育》刊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上半年,重点推进10所新(扩)建城区学校建设,建成后将增加学位1.2万个。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去年,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列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良好,顺利通过自治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四个注重”防贫机制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249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实现总收入2707万元,同比增长11%。

今年上半年,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消除监测对象705户2628人;“234”防贫经验获广西乡村振兴局刊登推广;五山镇马则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去年,坚决有效推进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扫黑除恶等各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测评排广西第十五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信访维稳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区)称号,化解信访积案做法获自治区信访局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受理、审执结、人均结案数均排全市第一,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排名广西第一。今年上半年,各类矛盾纠纷调节成功率达99%,打击治理电诈违法犯罪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奋力谱写茶乡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丈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83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丈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历史任务,顺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和广阔发展前景。

2011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12.9亿元增长到33.9亿元,年均增长

9.5%;人均生产总值由10077元增长到31356元,年均增长1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0661元、3002元增加到25566元、10982元,分别增长9.1%、13.8%。

一、这十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全县8995户3514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千年绝对贫困难题。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近45万亩,2/3以上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稳定增收、精准脱贫。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6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村卫生室69个,建档立卡户参保率100%,贫困户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5%以上;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103个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681户2831人,改造农村危旧房4170户,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目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效,“白叶一号”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山村幼儿园”“县校合作”和稳岗就业等脱贫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等殊荣,连战连捷,决战决胜,提振了全县上下戮力拼搏、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了茶乡儿女接续奋斗、追赶跨越的斗志和干劲。

二、这十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近十年新扩茶园12万余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5万亩,获评“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示范县”“世界生态古丈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古丈毛尖”荣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范围,

“古丈红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茶叶产量产值连续翻番,2021年完成茶叶加工11380吨、产值14.32亿元。油茶开发闯出新路,2016年以来,累计新造油茶5.3万亩、低改2万亩,总面积达到16.5万亩,成功引进东方天润油茶精深加工项目。生猪养殖高位起步,新五丰智能生态农业养殖项目正式投产,全县年内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提质增量。

新型工业后劲增强。成功招引湘泉酒业、东方天润、煜诚陶瓷、京投创业、俏湘妹等优质企业,入园企业达31家,新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方向发展。全域旅游提速发展。栖凤湖、河南河西片区等专项旅游规划调整基本完成,栖凤湖樱花一期工程顺利实施,茶兮泰酒店建成营业,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全面提升。成功举办“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等活动,央视

《美丽乡村》、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等知名电视节目在古丈实景拍摄,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字号品牌。墨戎苗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龙鼻嘴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夯吾戎寨正式开业,翁草、中寨、坐龙峡等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旅游经济在疫情严重冲击下依然逆势上扬。

三、这十年,城乡蝶变焕发新颜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古罗大道全线贯通,城区面积扩大40%。依托古罗大道和古丈西站进站路拉开城市骨架,全面启动新城路网体系、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项目建设,迅速掀起“优质教育”“高端住宅”“城市功能”“医疗服务”新城4大特色板块建设高潮,中伟世纪城综合体、卓良尚书府、易通广场城市综合体、文化馆图书馆、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树栖柯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交通建设空前发展。着力构建“大通道,大循环”城乡交通网络,张吉怀高铁古丈西站进站路及站前广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古丈昂首迈进“高铁时代”。坐龙峡通用机场顺利通过民航和军方批复,永吉高速古丈段、张花高速古丈连接线建成通车,罗凤公路(一期)基本建成。多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438公里、安防工程868公里,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畅,25户100人以上自然寨全部实现通达,居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8%,位居全州第一,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按质按量完成中央、省、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实施古阳河水库流域水污染综合治

理、尾矿库污染整治、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等一大批生态环保项目,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南方水泥绿色矿山在全州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依法取缔栖凤湖及酉水河段网箱养殖,县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山绿水净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四、这十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全省率先建成芙蓉学校,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山村幼儿园”“慧育中国”项目,为全国幼教工作探索出“古丈经验”;基础教育国家质量监测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县玉玲举重学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综合医改成效突出,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投入资金3.1亿元建设县医疗集团集中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智慧医疗+健康扶贫”覆盖60个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社会保障更加稳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提高。新增创业主体2942户、城镇就业152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7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26万元。实施棚户区改造6327户、老旧小区改造3000余户。完成移民避险解困搬迁1432户5599人。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多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县”。持续用力抓好安全生产,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县,古丈坪社区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教育强县、质量强县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奖励。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踏上新征程,古丈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全县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大调整、城乡建设迈出大步伐、生态质量彰显大优势、民生福祉取得大改善,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古丈新征程。

赋能市场主体轻装前行

邯郸市税务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816日)

为助力市场主体焕发生机、轻装上阵,跑出发展“加速度”,市税务局统筹推进“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聚焦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任务落实,持续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致力打造“纳税服务效率最高、办税缴费环境最优”的税收营商环境高地,为企业发展“赋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

一、“智慧税务”,个性化定制服务

2021年7月30日,市税务局搭建“智慧税务服务数据监控指挥中心”上线运行,初步实现办税服务全渠道数据的集成分析、集中展示、监控预警,有效解决服务对象不精准、服务数据难应用、服务质效难量化等问题。从纳税人缴费人体验的角度出发,建立8大类31项指标体系。贯彻“以数治税”理念,对全市6万余户重点纳税人实行标签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以来,市税务局尽锐出战、拼搏进取,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干部职工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上下齐心、加力加速推进政策落实落细落准落稳。

天创管业是一家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永年区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通过大数据平台摸排梳理,主动联系企业负责人,告知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政策,企业感到非常及时。“永年区税务局通过‘政策上门+专项辅导’,让我们第一时间享受到100%加计扣除减税1399.4万元,这笔钱对于我们真是及时雨,目前我们的研发项目已经批量生产,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也已消除,是税务局让我们企业有了新的活力。”天创管业负责人介绍道。

为确保退税减税政策早退、快退、退稳、退准落地见效,市税务局针对留抵退税不断加快办理流程,把握“长流水、不断线”工作节奏,在服务举措上做“加法”,在办税流程上做“减法”,将退税减税政策及时送到纳税人缴费人手中。通过科学划分退税时间、退税类型、企业规模等切实可行方式,引导符合留抵退税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科学合理、分批均衡办理退税。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帮办”实现全程网上“无纸化退税”。同时,注重强化与财政、人

民银行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以“支部联建、服务联动”构建财政、税务、国库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以三部门联动之力全面打通退税绿色通道,确保退税减税红利高效便捷办理,直达快享。

二、“活水滴灌”,助企纾困解难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的“重头戏”。4月1日,当此项政策开启之时,我市多地发生疫情,市税务系统党员干部“战疫情、保退税”,让退税减税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企业、滋养市场主体,为护航企业发展、渡过难关提供有力支撑。

是日,鸡泽县企业停工停产,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多重考验,鸡泽县税务局迅速启动退税减税远程帮办全天候服务,让纳税人封控管理期间在线无忧办理退税减税。4月份,鸡泽县税务局退税减税工作进度在市税务系统名列前茅,实现了战疫情与保退税“两手抓、两不误”。

涉县税务局利用钉钉、微信、阳光e税远程帮办中心、线上支持中心等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建服务团队,制定企业清册,开展“一对一”精准辅导;开展上门服务,解答政策疑难,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尽快申请退税;与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保障退税资金,加快退税效率。

市税务局强化“主动式作为”,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换位体验察实情。组织市、县、分局三级144位一把手“沉浸式”体验办税缴费流程,变“等意见上门”为“出门找问题”。建立“快响应机制”,开展“有诉求码上说”税费诉求有需必应。

市税务局搭建全方位线上税费服务诉求专项征集系统,建立线下纳税人诉求服务专岗,常态化收集办理纳税人反映的税费服务问题诉求事项。针对纳税人提出的不同税费诉求分类分责专项专办,对涉税服务需求做到“服务诉求现场化解、政策诉求快速响应、管理诉求即时转办”;对税费服务争议做到“服务争议直接处理、行政复议事项前置”。截至目前,已通过现场“不满意请找我”专席、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子税务局“好差评”系统、“远程帮办”税费服务功能以及“有诉求码上说”等问题征集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共计467条,均在1—3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反馈了处理结果,市局“不满意请找我”专席也在事项整体办结后,逐一回访纳税人,确保诉求解决100%满意。

三、红利速达,助力研发扩产

市税务局为保障政策落实各环节精准科学、合理高效,不断提升留抵退税

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全链条服务与管理的规范性、便捷性、精准性,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作为促进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加成一定比例进行扣除。这项政策对准企业的研发投入,通过税收杠杆,既降低企业的税负,又促进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龙凤山铸业是我国专业研制生产高纯生铁和超高纯铁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突破产业链瓶颈,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级,该企业联合上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经研中心等科研单位实施产学研用创新模式,研制生产4N级高纯铁和5N、6N级超纯铁高端铁基新材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列入了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技术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龙凤山铸业财务总监算了一笔账:“2019年、2020年公司分别享受各项税费减免3018万元、4258万元,补充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公司还加强研发人才建设与培养,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支持员工外出培训、子女上学就业,公司科研人员由2018年前的110人增加到现在的230人。”

资金紧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武安市税务局为该企业量身定制方案,积极对接,甄别符合企业享受优惠的政策条件,确保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为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充足的资金。目前,项目得到了建行的信贷支持,目前正在加紧实施,已完成投资10多亿元。

感恩奋进勇争先担当实干谱新篇

武威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829日)

非凡十年踔厉奋发,凉州大地日新月异。

2021年,武威市凉州区生产总值达37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9亿元,较2012年年均分别增长8.2%、10.8%,固定资产投资较2012年年均增长27%;进出口总额2.7亿元,较2012年增长1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5亿元,较2012年年均增长5.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397元提高到2021年的35912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554元提高到2021年的18137元;县域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十强县第四位。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是凉州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面貌更加亮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基础底盘稳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菜果菌薯药草“10+N”特色优势产业,设施蔬菜、食用菌产量和生猪饲养量居全省县区第一位,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凉州农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伊利乳业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黄羊抽水蓄能电站被列入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户,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6户。

着力打造百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在武威市率先规划建设新能源示范园区——九墩滩光伏治沙产业园,一体推进光伏治沙、配套电网建设和协同产业发展,呈现出递增突破、加速集聚、延链成群的强劲

态势。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投资近百亿元的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永丰镇四十里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建成投运,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凉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建成荣华绿洲等“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安置点33个,搬迁移民18182人,现行标准下11.3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紧盯“两类人群”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培育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45.5万亩,排查整治撂荒地0.12万亩,粮食产量达71万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成立乡村振兴公司5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粮站、供销社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75个。

三、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十年来,凉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全面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8.36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5.71万亩。坚持向南部山区要绿,建成国家储备林1.1万亩。新增城区绿地456.24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6.66%,每个镇1处以上休闲公园、每个行政村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的目标全面实现。凉州区被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2个地级集中式饮

用水水源地、6个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石羊河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示范河湖。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面积110万亩,西营五干片区调蓄水池建成蓄水,凉州区调蓄工程PPP项目11座调蓄水池全面开工建设。2021年全区用水总量较2012年减少1.47亿立方米,中水回用率达到100%,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四、城乡面貌更加亮丽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科学规划、依规建设、精细管理,着力补短板、强管理、提品质,全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智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促进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建成保障性住房60886套,完成棚户区改造48976户。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04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加1.5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94%,较2012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园广场、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鼓励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设置临时经营摊点1040个,带动就业4000余人,城市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扎实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建成新型农村社区77个49894套,建设新民居试点6个403户、居民收缩安置点11个1091户。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复垦废旧宅基地7132宗5300亩,建成人居环境示范点64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41个,新改建农村公路4307.5公里,改造农户厕所8.9万座,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十年来,凉州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办好各类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80%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划拨城区教育用地1310亩,新改扩建中小学、幼

儿园25所,新增公办学位园位2.32万个,城区“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健康凉州建设。凉州医院异地迁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区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设、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方舱医院启动建设,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成功创建。

——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持续深化平安凉州、法治凉州建设。“六五”“七五”普法成效显著,“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2015年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凉州区是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个优秀县区之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区。出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合理消费、节约用餐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六、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十年来,凉州区始终牢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久久为功促改革、优环境、谋发展,动能活力进一步释放。

党政机构改革,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城郊村“村改社区”试点工作,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国企、公务用车,公交公营改革全面完成,城建、水管、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达8.05万户,减税降费62.81亿元。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区。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十年来,凉州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和党建工作信息化,村级组织“危

旧小”活动场所全面“清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增强。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纠治“四风”顽疾和隐形变异问题,干部作风逐步好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扬帆起航踏征程,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凉州区将只争朝夕、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凉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高原盛开幸福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援藏工作综述

2022818日)

“缕缕清风你来到天边西藏,朵朵格桑花你开遍极地芳华”近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的首次援藏主题晚会上,主题歌曲《故乡之上》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在风雪中前行,在砥砺中奋进;他们,把忠诚和信仰,铭刻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为西藏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就是援藏干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先后选派近7000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工作,援藏投入持续加强,“组团式”援藏深入推进,产业援藏硕果累累。

一、中央特殊关怀全国大力支援

对口援藏是由“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援藏制度演进而来,对西藏实行对口支援最早开始于1973年,由八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卫生事业;1976年到1979年,先后又在教育、农机、干部援藏上实行对口支援。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支援方针,对口援藏大幕正式拉开。

对口援藏机制的建立完善,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举,也成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完善对口援藏顶层设计,高效推动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把工作衔接好,把任务落实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批接着一批干,不断谱写援藏事业新篇章。

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以来,9批近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踏上西藏这片热土,他们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中央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援厚植在雪域高原,把关怀和关爱刻印在西藏人民心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藏干部的使命与荣光,有力推动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二、交往交流交融深情厚谊永存

“扎西,姐给你带了点广东的粽子,你们尝尝。”盛夏时节,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谭琼再一次来到了米林县彩门村达娃扎西家。“你终于回来了,我们都很想你,谢谢你!”达娃扎西一边说着,一边将谭琼迎进了家门。

两年前,在工作队开展的“结对结亲、交流交融”行动中,谭琼和达娃扎西一家结了亲戚。援藏期间,广东援藏工作队协调推进广东33家医疗机构、138所学校与林芝结对共建,广东67个市县区与林芝66个县乡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队154名援藏队员与170户726名农牧民群众结亲。

“粤藏一家亲”情谊深厚,产业援藏快速推进。广东援藏工作队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依托林芝资源禀赋优势,“六园六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张建华说,回去以后不管我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一定会实时关注我们西藏;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李久佳说,援藏收获,将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未来奋进的动力。在这3年里,援藏干部有付出也有收获,而更多的是与西藏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情谊。

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不断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三、援藏深入推进结出累累硕果

藏北5月,春风刚开始吹拂大地。那曲市申扎县雄梅镇江雄村的村民在大棚里打理黑土豆苗,这是援藏干部为解决高海拔牧民吃菜问题而特别引进的品种。

江雄村党支部书记旦增罗布说,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王军强刚来申扎县援藏,就到江雄村了解情况。不少外地人不习惯牦牛肉、酥油茶的味道,但王军强非常自然地就喝起了酥油茶、吃起了牦牛肉,像个老牧民、老朋友。

就是这位让旦增罗布感觉如此亲切的援藏干部,2022年5月8日,在下乡调研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牺牲。而王军强为申扎县极高海拔牧民引进的黑土豆马上进入丰收季了。

风风雨雨为人民,山山水水留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援藏干部扛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携手奋进新时代,义无反顾奋斗在西藏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近10年来,全国对口援藏共投入援藏扶贫资金171亿余元,实施援藏扶贫项目2311个。2015年以来,通过8批次、约1500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和广大本地医务人员的

接续努力,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

洁白的哈达映衬着蓝天雪山,幸福的格桑花开遍高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高原儿女与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同心奋斗、攻坚克难,必将奏响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时代强音。

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汉中公安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2022830日)

初秋的傍晚凉风习习,汉中天汉湿地公园散步休闲的群众络绎不绝,滨江路派出所的巡逻车慢慢行进在汉江岸边,守护着这片安宁祥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公安始终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初心使命,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1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8.2%、对公安系统满意率98.53%,创历史新高。

一、政务改革便民利企

“过去买车办手续没个一天半天都办不完,现在20多分钟就能办好所有手续,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市民李先生说。

家门口就有交管业务办理点,交通事故实现快处快赔,车辆年检免除异地奔波之苦近年来,汉中公安应用现代科技,构建智慧警务,持续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改革,在户政、出入境、交管、治安等方面下放权限,实现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就近办,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组织开展“护校安园”等活动,完成1461所校园安防标准化智慧改造,一键报警全部安装到位,切实维护校园安定和师生安全。

近年来,汉中公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便民利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4项措施,对市级233项行政服务事项和县(区)级2547项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全部进驻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全面落实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服务,努力让企业、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二、平安汉中提档升级

平安是民生,也是民意。十年来,汉中公安始终坚持依法严打方针,哪类犯罪突出就严打哪类犯罪,紧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各项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汉中,全力维护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汉中公安以雷霆之势铁腕扫黑,坚持“有黑必扫、有恶必处、有伞必打”,纵深推进“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掉涉黑涉恶团伙59个,全面整治了治安乱点,有效净化了社

会治安环境。

针对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态势,汉中公安积极构建“立体化宣传、智慧化技术、一体化联动”三道防线,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公安主战、行业系统主治、县区镇办主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把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全民反诈”全警先行,“打防管控宣”同步发力。2021年至2022年6月,汉中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持续排名全省第二,“两升两降”工作目标初步实现。

三、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7月18日,公安汉台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警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仅用一天时间就帮助外地游客找到遗失的行李箱并完璧归赵;7月25日,汉中交警一大队路面执勤民警接到集成指挥平台警务通指令,5分钟后在一处路口成功拦截一辆涉案小轿车。集成指挥平台实现了重点车辆查缉由“人工布控核查”向“智能布控核查”的转变,这都是汉中公安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全方位提高风险防控、打击治理、服务管理效能的一个缩影。

汉中公安坚持情报主导、突出重点,立体布防、整体联动,全力打造闭环式治安防控识别圈,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针对农村面积大、留守人员多、防范意识弱的实际情况,汉中公安联合综治、法庭、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社会力量,成立了“红袖标”联防队,专门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近年来,汉中公安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积极融入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在全市建成308个智慧安防小区、179个前端安防建设小区;创建省级“枫桥式派出所”4个,建成标准化社区警务室221个、农村中心警务室383个,配备民警645人、专职辅警556人,努力把风险隐患消除在源头,以“小平安”累积全市社会“大稳定”。

四、淬炼铁军敢于担当

2018年7月,特大洪灾使略阳县五龙洞镇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电力中断,县公安局党员先锋突击队义无反顾挺进“生命孤舟”;2020年1月,汉中高速交警帮助被困高速的湖北司机,以“教科书式执法”“汉中式厚道”感动全国人民;2021年11月,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跳入冰冷的江水,将落水老人托举上岸的画面感动无数网友;新冠疫情来袭,汉中各级公安机关闻令而动、向疫而

行,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党的十九大、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忠诚铸警魂,淬火炼铁军。在一次次的困难挑战面前,汉中公安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以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了合格答卷。十年来,汉中公安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周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帆、李秀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公安汉台分局经侦大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等众多先进集体。

共建文明城共沐幸福风

韶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2022826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表达。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放在重要位置,早部署、细谋划、紧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韶城百姓共同的追求。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市民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同步提升。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总成绩列全国97个地级提名城市第39名,比2020年进步了22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如今,驻足韶城街头,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公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置身社区,邻里和睦友善互助。

一、精细部署狠抓落实

2021年以来,我市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三年创建周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市文明委领导下,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精心谋划工作,以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容貌美化、交通畅化、改造提升工程和“善美韶关”品牌建设工程建设。先后制定印发《韶关市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工作方案》和《韶关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实施意见(修订稿)》,不定期召开专责小组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压实由市领导牵头负责的各专责小组的工作责任。以“集约”理念和“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印发了《韶关市城中村微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和《韶关市城中村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印发了《韶关市关于开展新一轮(2021-2023年)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持续开展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发展工作。实施“挂图作战”,切实解决“怎么干、干什么、对标干”的问题。各区各责任单位按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科室负责人和资料员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城市提升:每年有变化还可再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一直是制约韶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短板,“补短板、筑基础、促提升”是我市创建工作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主要领导的亲自指挥协调下,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主动融入对接,加强统筹协调,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风貌提升,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南水水库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惠及130万群众的“南水梦”终于实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顺利挂牌,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圆满召开,韶关发展大数据产业旭日般崛起;持续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产业集聚、城市人口集聚的新高地;加快推进100个老旧小区和12个城中村改造,全市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37个老旧小区加快“旧貌换新颜”进行时;扎实推进城中村微改造、城中村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保护好中心城区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脉,加快建设“风情小岛、韶关记忆”特色文旅商业区。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深入开展车窗抛物专项整治,做好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的规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管理,细化抓好城市管理服务。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了为群众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现在韶关的背街小巷整洁干净了,社会治安更好了,在抗洪抗疫中群众主动担当协助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这些都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城市建设的归属感。

三、价值引领:选树典型弘扬新风

市民是城市之魂。市民文明素质多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善美韶关”是韶关全新的城市形象,是韶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品牌,其核心和实质归纳起来就是:人心善、风物美。这6个字体现了韶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韶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不仅让韶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更源源不断地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注入这座城市的肌骨。

2021年以来,我市以“小、常、真、深、实”五字诀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中,韶关市中心血站医生李慧文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成为继黄桂祥、廖聪济于201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之后的又一精神丰碑。并涌现出一大批好人楷模:有5人被评定为“中国好人”,7人被评为“广东好人”,2人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1个组织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项目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个社区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还评选出34名“韶关好人”及20名道德模范,成功举办了第十九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受众达60多万人次。

在日常生活中,臻善臻美的观念深入民心,涌现出了全网热议热推、人民日报、央视等官媒热捧的韶关正能量:“撑伞女孩向菲、李梦灵”,主动为雨中骑车摔倒的老人撑起了温暖伞;抗洪中为救老人,只露出头部在水面托举老人的社区干部“曲江托举哥”黄志忠;在山洪爆发时冲走消防车,临危不惧、奋力保住车辆和战友的“消防英雄”林燕生等。做到“讲好韶关故事,传播韶关声音,树立韶关形象”,在全社会日益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文明风尚。

此外,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举办主题实践活动350多场次,受众近3万人次,刊播公益广告20万多条次,印制公益广告宣传海报5万多幅;深入开展铭记先烈、移风易俗等活动,号召全体市民文明拜祭、网上祭祀,在网络平台搭建“清明网上祭英烈”页面,共20.7万人参加。与此同时,督促和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互联网领域失信问题等10项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了“3·5”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志愿同行”、弘扬文明新风等500多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受众近万人次,持续擦亮“善美圈”“河小青”等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品牌,着力打造“诚信之城”和“志愿之城”。

四、文明实践: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坚持“以城带乡、四级联创”,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进一步扩大基层文明创建覆盖面,形成全域创建格局。

制定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入开展韶关市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通知》

《韶关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等方案,督促和指导15支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和各县(市、区)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并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种优质的便民服务,推动文明实践全面开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今年5月,全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翁源县翁城镇召开,研究分析当前我市工作进展情况,

加快推进我市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推动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445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352支,文明实践志愿者人数23.92万人,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近10万场次,服务人群260多万人次。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3605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020万小时。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淳化乡风、敦化民风、培育新风。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典范引领,锻造良好家风。制定《韶关市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在全市部署开展文明村镇达标创建工作,引导全市村镇改善人居环境、倡树文明乡风。规范了韶关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标准,加大了对各地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提升创建工作质量。目前,全市有783个村镇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村镇,280个单位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单位,90户家庭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家庭。

五、关爱幼小:铸魂立德育新人

深入贯彻“强国复兴有我”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了身边榜样,今年以来,举办了“新时代好少年”“最美韶关少年”等评选活动,一批青少年脱颖而出。此外,1名同学荣获2022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称号,4名同学荣获广东第七届“最美南粤少年”称号。全面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了800多场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共计20余万人次参与;举办“童心向党·探索红色密码”演讲比赛、开展英雄事迹宣讲会及英雄影片观看、红色故事阅读、爱国诗词朗诵、唱英雄赞歌等班(团、队)拓展活动等近1000场次。全面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乳源瑶族自治县选取了7个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开展建设,仁化县1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了乡村“复兴少年宫”。目前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固定辅导员229人,志愿队伍42支及志愿者达580余人,目前我市结合实际,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乡村学校少年宫两条路径着手,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原则,积极盘活了乡村学校“复兴少年宫”资源。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凝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常态化开展了对校园欺凌、交通安全、毒品危害的联合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管理和引导,为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在已取得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之上,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宗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共同描绘新时代下“善美韶关”崭新面貌。

合力抗疫共克时艰

阿克苏地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综述

2022830日)

众志成城的决心,团结一心的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青年学生、退役军人等化身志愿者,不惧危险,冲锋在前,一个个“红马甲”的逆风奔跑成就了无数感人瞬间,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身影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志愿赞歌。

一、织密织牢“防护网”

“医大白”“警察蓝”“红马甲”“红袖标”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践行初心使命,让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党组织迅速发起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作好表率、彰显担当、凝聚合力,携手同心织密织牢“防护网”。全地区6048个党组织14.6万名党员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奋战在抗疫一线。

拜城县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配合村(社区)科学、安全、有序开展防疫宣传、便民服务、秩序维护、物资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温宿县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县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组织动员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1005名党员干部到所居住社区报到,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地区教育系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地区教育局干部张春梅在阿克苏市红桥街道双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她说:“我主要负责楼栋的值班值守,向小区居民宣传少出门、不串门等防疫知识,尽我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把身份亮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当好疫情防控“主心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奋力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

二、筑牢防控“桥头堡”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危急关头,越能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

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抓紧抓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情怀。

阿克苏市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到就近社区党支部报到,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全面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工作,同时做好居民水、电、暖等基本生活保障及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以暖心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水韵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明龙带领所在党支部成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刘明龙说,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守好阵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里,齐心协力守护一方平安。

“我是党员,我必须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政治本色。

库车市93岁离休干部党员赵玉庆主动要求捐献爱心物资,在组织部门工作人员的协调帮助下,购买“志愿者”字样红袖标100个及矿泉水、火腿肠、牛奶、酸奶等满满一车爱心物资送到各社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真的太辛苦了。我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无法参与志愿服务,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赵玉庆说。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党支部书记带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广大党员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筑牢防控“桥头堡”。

三、“疫”线志愿暖人心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集结,以“疫情警报不解除、志愿服务不停歇”的决心,用担当、奉献与忘我的情怀,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力量,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成为这场战疫中最美的风景。

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支志愿服务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5支志愿服务队共计6000余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拜城县人民法院志愿者陈璐每天都会按照居民需求,把一袋袋米面、一包包蔬菜送到居民手中。“在关键时期,我们多一份付出,群众就多一份保

障。”陈璐说。

当前正是各地果蔬成熟上市季,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群众采收、销售果蔬,确保农业生产正常有序。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镇达康村农民王玉俊家种了7亩葡萄,由于家中劳动力少,加上连日来的降雨,如果不及时采摘,葡萄容易腐烂。正当他为此发愁时,镇政府组织志愿者来到他家帮忙采摘葡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多亏了志愿者上门帮忙,葡萄已采摘完成,非常感谢他们。”王玉俊说。

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和志愿者所表现出的大爱与奉献,如和风细雨,温暖了万物,浸润了大地,唱响了志愿先锋“最强音”,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力量,让社会充满爱。

厚植沃土聚英才引领振兴谋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人才工作综述

2022815日)

“年轻一代要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夸赞企业年轻人才打破国外长期垄断,长了中国人志气。

“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东北地区要优化人才环境,做好人才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对人才发展谋划之深,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

辽宁牢记殷殷嘱托,不负使命担当,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千帆竞发立潮头,万舸争流我自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将深耕人才沃土、发达人才根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

一、强化组织“牵引力”,健全人才“新机制”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全面振兴,人才为先。

从“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到“紧扣振兴发展需求,释放人才效能”再到“实施兴辽英才计划”辽宁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人才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切实将人才工作紧紧嵌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2月,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鲜明提出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发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办好辽宁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省委调整设立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

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5位省领导任副组长,吸纳教育、科技、工信、人社等27家省中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5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辽宁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统筹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动,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作出全面部署,彰显了辽宁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有力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强烈人才意识,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沈阳发布“沈阳人才新政4.0版”,大连市加大人才政策整合集成和执行贯彻落实力度,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形成新时代大抓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个接一个的重磅文件、一项接一项的有力措施、一次接一次的改革创新,激活一池春水、激励万千英才、激昂创业斗志,构建起人才资源汇聚、人才活力迸发、人才工作联动的大格局。

二、汇聚政策“向心力”,打造人才“强磁场”

振兴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政策激励。

省委积极推动全省人才政策优化整合,系统重构“兴辽英才计划”,制定出台《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建立靶向精准、务实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竞争优势,着力建设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拿得出“真招实策”,舍得花“真金白银”。围绕产业所需,瞄准技术所求,“兴辽英才计划”提出培养集聚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人才力量、成建制引进加快“三链融合”的“带土移植”团队、支撑智造强省建设的产业人才、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等,既给“政策优惠”、又给“发展机会”,既给科研经费、又给个人奖励,各类人才在辽宁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棋局布定,落子有声。在“兴辽英才计划”的引领带动下,辽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是不是人才,让用人主体说了算。各地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制定实施符合政策要求、契合自身实际的人才举措。

——沈阳推进“人才认定”政策再升级,不唯帽子、头衔、称号、论文、

职称、学历、奖项等,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实事求是的行业评价机制。

——鞍山市发布“钢都英才计划”若干政策2.0版,围绕集聚壮大人才规模、激励人才发挥作用、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等方面,出台了25项具体支持举措,对引才聚才留才系统推进。

——航空工业沈飞发布“人才新政30条”,从事业立人、待遇留人、文化塑人、素质育人、感情化人五个方面制定了30条人才政策,强力支撑员工成才、人才成长。

谋定而后动,奋进而有得。以2018年557名“兴辽英才”为例,3年多来共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省级科技奖125项,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破解“卡脖子”技术542项,在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研发产品504个,转化科技成果440项,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创造留才“好服务”,营造爱才“好生态”

人才能否留得住,关键要看环境和服务。

每年为近1000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服务,一次性为291名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累计向人才和人才企业发放低利率、无抵押贷款1.2亿元。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人才工作紧紧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目标任务瞄准战略需求来确立,政策措施围绕战略实施来制定,工作成效根据战略成果来检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落实到哪里。

——制发高层次人才专用健康证,持证可在医疗保健定点医院干诊科门诊和省属医院普通门诊就诊和住院,享受就医和预约转诊“绿色通道”,其父母、配偶、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可根据个人意愿,分层分类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急需紧缺人才、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在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等,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专业技术职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服务,发出了广聚天下英才的积极信号,对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人才深切地感受到融入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后顾之忧持续减少、干事创业劲头更加充足,积极参与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01项,集聚200余名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集中智慧攻克关键

核心技术160余项、开发重大创新产品180余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辽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把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各类人才选择辽宁扎根、来到辽宁圆梦,生活更加舒心、工作倍加安心。

四、搭建平台“提效能”,赋能振兴“新引擎”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人才最看重的不仅是优待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更需要创新创造的平台、干事创业的舞台。

当前,辽宁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取得新突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强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一项项事关振兴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一个个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势的塑造,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团队,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高端特殊钢材料领域获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解决了“卡脖子”关键材料制备难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马宗义团队,研制出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挤压棒材、锻件和厚壁管材,解决了月壤钻杆“无材可用、有材难加工”的困难,为“嫦娥五号”钻采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沈鼓集团自主研发的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打破了大型风洞“心脏”设备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为我国迈向航天强国打造国际一流的“人造天空”梯次跃进,雁阵高飞。一支支高层次人才大军各得其所、各展所长,正在源源不断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与此同时,辽宁聚焦重点人才重点管理、高层次人才流动动态监测,努力实现人才流失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引进到人才用好留住全链条闭环管理。

踏上新征程,启航向未来。辽宁已经拿出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求贤若渴寻觅人才、各尽其能用好人才、无微不至服务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让更多千里马在辽沈大地竞相奔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激扬巾之志绽放夺光彩

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综述

2022831日)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谋划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引领我国妇女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妇女事业稳步发展

妇女的成就地位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妇女的权益保障彰显着国家文明的高度。

十年来,党中央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部署,有力促进我国男女平等进程,为妇女事业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制度保障更有力——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单列章节对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首设“加强家庭建设”专节,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和家庭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发展规划更全面——

在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国家颁布实施了又一个十年工作规划。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从8个领域提出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规划部署未来十年妇女发展的目标任务。

法治体系更健全——

反家庭暴力法颁布施行,全力护佑女性安全;多次刑法修改强化对妇女的保护,严惩相关犯罪行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已在31个省区市建立,为从源头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正是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下,我国妇女发展状况取得了明显进

步。

妇女健康状况极大改善。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1/10万,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88岁。

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9年。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

妇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超过6亿人。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程度更加深入。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女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1.14、1.50和2.55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尊重和关爱妇女逐步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

十年来,广大妇女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贡献巾帼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不畏艰苦,一干就是50多年。她说:“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我的誓言”。

芳华竞展,映照时代荣光。数不清的巾帼之花像路生梅一样,选择植根热土、倾情奉献,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她们应对挑战、潜心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在抗击疫情的阵地里,她们挺身而出、向险逆行;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她们无畏束缚、突破自我,展现自信自强的动人风采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肩挑重担,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妇联组织广泛开展富有女性特色的巾帼建功立业活动,助力新时代女性在更加广阔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2013年以来,涌现出3985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226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5493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她们的事迹勾勒出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貌。

她们中,有几十年潜心钻研传承创新,致力于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有克服重重困难,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四号二叩苍穹的“英雄航天员”刘洋;有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有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乡奉献、将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巾帼榜样,引领奋进。在时代进步与个人奋斗相互激荡中,广大妇女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用勤劳与智慧书写新的历史荣光。

十年来,妇联组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网格妇女议事会帮我家解决了大难题。”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的李奶奶和老伴患有慢性病,家庭生活困难。龙居镇网格妇联了解情况后,组织召开了帮扶活动议事会,通过爱心企业捐赠、志愿者定期入户等帮扶措施,改善了李奶奶家的生活状况。

妇女议事会是近年来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基层妇联组织工作能力,2016年,《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将“推动在城乡社区‘妇女之家’普遍建立妇女议事会,组织妇女开展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制定修订等议事协商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及时、高效、就近协商解决妇女身边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100多万个妇女组织,超过70万个“妇女之家”。基层妇女组织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履行职能、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广大妇女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彰显担当和作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十年来,妇联组织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争做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

浙江省妇联联合银行推出“好家庭信用贷”项目,向各类好家庭提供金融优惠服务;甘肃省妇联筹资在全省村(社区)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积分管理的形式动员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适应广大妇女和亿万家庭新时代的新需求,妇联组织将“好家风”建设、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业创新进行融合,弘扬“德者有得”价值导向,推动小家庭、大社会和和美美。

积极签署和批准联合国性别平等领域国际文书,全力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高度重视支持妇女领域的对外交流,与145个国家,429个妇女组织、机构以及联合国相关组织和专门机构保持友好交往;2015年以来,全国妇联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妇女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妇女交流活动,有力提升了中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国际影响力。

走过十年,我国妇女事业留下阔步前进、提升跨越的坚实足迹。面向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妇女事业必将书写崭新篇章。

坚持自革命锻造法铁军

党的十九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工作综述

2022815日)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

党的十九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定紧跟党中央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步伐,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以铁的决心、铁的担当、铁的纪律全面锻造“五个过硬”法院铁军,引导广大干警守初心、担使命、严纪律、勇担当,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

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广大法院干警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在全国法院深入开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全体法院干警不断加深对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感情上衷心拥戴核心,在思想上时刻紧跟核心,在政治上绝对忠诚核心,在行动上坚决捍卫核心。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态化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活动,高标准举办新入院人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全覆盖开展政治轮训,多渠道办好在线培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坚持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全国法院队伍“必修课”、新进机关青年干警“第一课”,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各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引领改革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为指引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机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始终把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置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高度、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重任中谋划和推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引领广大法院干警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司法答卷。

二、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持续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两个坚持”专题教育、“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人民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坚决抓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扛稳主体责任,攻坚难点堵点,狠抓整改落实,引导广大干警筑牢政治忠诚之魂。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坚持把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作为管党治警的利器,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自觉服务“国之大者”。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检验标尺,建立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

大决策部署和中央文件精神快办督办机制,紧盯落实情况持续强化政治监督,督导各级法院依法履职尽责,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人民法院工作落实就跟进到哪里。

三、完善制度规范体系,以清晰导向和严格约束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注重发挥法规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用,坚持以制度管党、治警、用权,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把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准则。聚焦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行法官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统一法律适用、审判监督管理等机制,明确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健全法官惩戒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约有效、监督到位、权责统一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日益成熟。聚焦关键少数关键环节。细化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措施办法,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对标落实规范干警近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禁止法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规范离任人员从业等规定,分类明确近亲属禁业清单,健全完善任职回避制度,坚决从源头上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聚焦激励干警担当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深化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推动实现法官等级择优选升常态化。系统推进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干部考核评价、内部交流、政治素质考察等机制,完善依法履职免责、容错纠错、不实举报及时澄清等履职保护制度机制,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警,广大干警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奋进新时代、奋发新担当、奋力新作为蔚然成风。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严的主基调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既坚持问题导向打好攻坚战,又保持战略定力打好持久战。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深入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院机关和各级法院细化措施办法强约束、扭住年节假日抓纠治,引导广大干警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干事创业。扎实开展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对司法领域突出问题重拳出击、露头就打,紧盯审判执行工作突出问题、法院队伍突出问题、司法作风突出问题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以雷霆之势正风肃纪。做实做细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立“三个规定”填报月报告、零报告制度,以管在日常、严在经常的务实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知纪知畏知止。

五、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任重道远”的科学判断,正确把握法院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自觉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国法院自下而上、分两批次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筑牢政治忠诚,有效整治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年底不立案、违法“超审限”、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等一批顽瘴痼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切实增强,法院队伍经受革命性锻造,实现了刮骨疗毒、激浊扬清、铸魂扬威。坚持从严监督执纪。每年召开全国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深入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等警示教育活动。常态化运用签订责任书、印发公开信、节假日教育等方式抓实警示提醒,推进反腐败防线前移。建成“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举报中心”网站,严格规范问题线索受理处置,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让广大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严厉惩处以案谋私、徇私枉法、充当诉讼掮客和保护伞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确保法院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坚决肃清周永康、孙力军等流毒影响,深刻汲取沈德咏等法院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教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力度不减,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加强纪法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文化建设,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举办警示教育展、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印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切实守住拒腐防变底线、廉洁司法防线。

六、整合强化监督力量,以敢于善于斗争的过硬队伍深入推进自我革命

深刻把握人民法院审判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的特点规律,不断凝聚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合力,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加强组院协作配合。自觉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派驻监督,坚定支持驻院纪检监察组依法履职,主动配合驻院纪检监察组强化政治监督、落实日常监督、开展警示教育、督促问题整改,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院党组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部门负责

同志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贯通落实院机关纪委、督查机构、干部监督部门监管职责,选优配强用好党务廉政专员队伍,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警工作格局。加强督查机构建设。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推动监察局更名为督察局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配套内部监督工作制度,统筹开展政治督查、审务督察、司法巡查和内部巡视,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加强审判权力制约监督取得新的工作成效。加强专责机关建设。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锻造坚强的专门力量、过硬的纪律部队,深化“三转”工作,调整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规则,规范工作流程,切实提高纪检监察队伍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代新征程上,最高人民法院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不移把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定不移强工业全力以赴稳经济

2022年上半年曲靖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022817日)

工业稳增长,经济有活力!奋进之城,雄姿英发!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构建“3+6+2”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年度目标,紧盯工业增长点,狠抓运行调度,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较好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1月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国增速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9.1个百

分点;全市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18.3%,排全省第1位,其中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4%,能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9%。

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的“加速器”,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抓投入、促增长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项目联系人制度,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重大项目总体推进比较顺利,27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14个、续建8个、竣工投产5个。

坚持把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按照补链强基、延链融合、强链突破的总体思路,突出绿色硅、绿色铝、有机硅、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招商。上半年,列为市级重点推进的已签约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9个,占全市重点项目(27个)的70.4%;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签约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797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7.26亿元。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定盘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措并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1月至6月,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60.67亿元、同比增长

416.82%,绿色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95.56亿元、同比增长368.03%,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23.04亿元、同比增长43.14%,稀贵和液态金属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15.91%,高端钢材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41.65亿元、同比增长2.29%,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64.15亿元、同比增长59.03%,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05亿元,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5.53亿元。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始终按照“一切围绕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要求,强化“工信是工业企业的娘家人”的责任担当,真诚服务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截至6月底,全市有工业企业6456户,有中小企业78412户、占全市企业总数(85316户)的91.9%。1月至6月,全市已有18户工业企业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其中制造业15户。

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研究制定《曲靖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并抓好贯彻落实,着力解决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定位模糊、基础设施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全市8个园区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推进有力、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专项债项目累计申报36个,申请专债资金合计181.78亿元。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标”,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靠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新建5G基站561个、通信铁塔906座,实现中心城区、县(市、区)城区主要区域信号覆盖率达98.1%。云南双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数字工厂示范项目被认定为云南省2022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荐6户企业申报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坚定文自信守护健文化

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综述

2022825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综合执法队伍,如何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意义非凡、责任重大。今年以来,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提高工作政治站位,以“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健康文化”为工作方向,把“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为工作目标,按照支队创新提出的“党建+执法”“执法+服务”的工作理念,突出日常依法监管“一条主线”,围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大重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开展文化市场“四类专项整治”,落实“扫黄打非”工作“五大专项行动”,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切实履行依法管理职能,让文化执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规范繁荣全市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赋能业务谱新篇

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以党建品牌“文化卫士”为统领,以护航文化市场平稳运行为本职,将各项工作任务转化为文化市场管理措施,使管理手段更加人性化、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本着为人民解忧的目标,积极发挥文化执法工作职能,聚焦个案办理、类案治理、专项推进“三个维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在重要时间和重要节点对文化市场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不断强化“执法+服务”理念,统一设计制作证照公示栏,并免费为市辖区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发放安装,进一步规范证照公示和经营行为;积极组织市辖区内的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及应急演练专题培训,不断强化经营业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红线”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扫黄打非”正当时重拳出击扬正气

今年以来,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以“扫黄打非”的“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固边”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出版物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歌舞娱乐场所”“印刷复制企业”和“营业性演出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出版销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

凶杀暴力的出版物,坚决遏制“耽美”类出版物在校园周边传播;全面开展冬奥会版权及标志保护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冬奥视听、文字、美术、音乐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重点整治制作、销售涉冬奥侵权盗版衍生品的违法行为。上半年,支队通过“双随机”方式共检查印刷企业106家,对6家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商铺进行处罚,收缴涉案出版物1612本,对吴忠市利通区华新伟业书店、北京粉笔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等5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收缴非法出版物1422册。近期正在办理一件非法出版物案件,涉及非法出版物1.2万余册。

三、疫情防控不放松齐心协力抓安全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以来,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压实行业各经营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选派3名执法人员参与吴忠市疫情防控督导组工作,不定期对市辖区及各县(市、区)进行疫情防控督查。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每天及时在各经营场所微信群发送最新防疫政策,引导经营场所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疫措施。积极对接共建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共完成核酸检测6轮,总计5400余人次,确保核酸检测覆盖全面,不漏一人。

严守底线抓实行业安全生产。针对文化市场领域不同季节安全生产隐患和消防安全事故诱发特点,紧抓重要时间节点,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推动文化市场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确保文化市场领域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积极组织市辖区内的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开展2022年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及应急演练专题培训,不断强化经营业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红线”意识,形成全体经营业主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文化执法亮利剑专项整治显成效

为全面落实执法人员责任,明确执法人员的监管区域和监管任务,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化管理,采取重点执法、常规巡查、“双随机抽查”、暗访调查的方式开展日常执法监管,提高检查频次频率,整治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执法支队以养老诈骗专项整治为重点,持续开展了石刻文物拓印排查整治工作和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对市区范围内古玩、字画等艺术品经营市场进行检查,及时妥善处理市场上现

存销售、展示拓片情况;同时对旅行社及分支机构依法设立情况,有无虚假宣传行为、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等情况进行排查,并广泛开展养老诈骗的宣传教育。

结合吴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对校园周边KTV场所、商店、文具店、打字复印店等文化经营场所开展全面整治,并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场是否售卖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树立不正确价值观等违法出版物,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检查各类场所456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4735人次,办理文旅领域行政执法案件36起,结案31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85份,处理“12345”转接举报投诉160件。

五、普法宣传重实效法治意识入人心

近年来,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文旅行业法治建设特点,健全工作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创新普法形式,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深入落实。一方面,积极利用报纸、“吴忠文化执法”微信公众号、行业微信群等媒介平台,及时推送行业动态、业务政策、疫情防控等信息500余条,制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余份,为经营主体做好各场所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另一方面,组织执法人员积极参与“国家读书日”宣传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节,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利用各场所LED显示屏等设施进行宣传,通过法律进场所、进社区等形式,进一步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

六、乘势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下一步,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将会把促进发展作为综合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统筹做好县区执法工作,积极开展好文化市场整治行动。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有关工作,以印刷发行、娱乐、营业性演出市场为重点,对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整治,严厉打击文化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面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匠人匠心创新宜宾

宜宾市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综述

2022824日)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考察期间来到宜宾,眺望三江口考察长江生态保护,走进高校调研就业问题,深入企业鼓励自主创新一路调研,一路思索,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国家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同时要给予人才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们更要做制造强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强国、技能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始终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5.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万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8人、天府工匠荣誉称号1人、四川省技术能手19人、“宜宾工匠”称号10人、宜宾市有突出贡献技师118人、宜宾市技术能手218人。

一、精心用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宜宾市坚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市之基,坚持“人城产”的营城逻辑,以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新型产业功能区为重点,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2021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3000亿元,连续3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宜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5年间将近大了一倍。宜宾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增长1.62万人,增量在全省仅次于成都市。

技能人才是宜宾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的重要基础。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宜宾强势崛起,离不开一支越发壮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2022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高职园,推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迁建和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省级“双高计划”院校;积极申建宜宾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全市中高职生达8万人以上。

为全力打造现代工业产业集群,宜宾市支持重点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开展补贴性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推行《宜宾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模式,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抢抓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遇,宜宾组建产教联盟3个、职教集团(联盟)8个,把技能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丰富产教融合载体,支持在宜高校联合市内企业、重点单位,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四川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园区等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区域生产性实训平台集群。3年技能提升行动,全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4.41万人次,支出补贴资金11986.4万元。

二、悉心育才: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当日在天津开幕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新近出台的《宜宾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紧密对接我市现代工业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专业体系,重点支持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领域紧缺专业建设。在支持技工院校提质增效方面,“支持省级示范及以上中职学校创建技师学院”,“支持技师学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培养规模”,“落实技师学院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培养生均拨款与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同等待遇。”

2002年,宜宾市政府统筹整合全市中职教育资源,5校合并组建了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宜宾技师学院)。2014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9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宜宾技师学院,是全省唯一获批设立技师学院的公办中职校。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教名校,学校开办了智能制造、汽车工程、信息工程等六大类36个专业,在校学生9千余人。目前,宜宾技师学院与宁德时代(四川时代)、极米光电、比亚迪、西门子等企业专业共建;聘请清华大学陈红旭(汽车工程)博士后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冯珂(智能制造)硕士专家领衔指导专业建设;与五粮液普

什集团、长城汽车等20余家企业共建专业教师培训基地10个、产教融合校外实训基地15个;为五粮液集团培养技能人才5千人以上,为三江新区智能终端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千人以上。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牛鼻子”。当前,宜宾市大力支持以院校承载、企业参与模式,建设含有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的综合基地,构建产业发展“蓄水池”和“蓄电池”。从职业技工院校、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民办培训学校、企业培训中心,遴选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好、办学质量高的机构,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目前,全市有定点职业(技工)院校13个、民办职业培训学校34个、企业培训中心5个。

三、细心选才:以考识才以赛引才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对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创建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宜宾市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评价、考核机制,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已备案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6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批准四川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5家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宜宾设立考点,评价工种覆盖与我市经济发展、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50余个工种。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是针对可就业的最小技能单元的岗位需求,对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下,宜宾市组织宜宾学院等相关单位编写了《宜宾燃面制作》《竹根制备》等7个地方特色鲜明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宜宾市还加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有效提升了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全市已有2.34万人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即将在宜宾开赛的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汇聚各类技能高手同台比武,为展示四川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和技能人才风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顺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和宜宾打造“世界动力电池之都”宏伟蓝图,大赛增设了新能源汽车赛项。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了“技能人才招聘会”,组织了20家宜

宾本土企业参加现场招聘,不少于100家成渝地区优质企业参加网络招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以赛聚才、以赛引才的平台。

四、真心爱才:技高一筹礼厚一分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宜宾市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形成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为培养造就支撑“宜宾制造”“宜宾创造”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质产业人才,宜宾市相继出台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见》《推进“人才展翼工程”加强本地人才培育扶持的实施办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全市现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3个、市级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31个。

宜宾市积极引导企业在薪酬构成中充分考虑技能贡献的因素,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增强企业员工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技能价值导向薪酬体系,在保证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畅通的同时,还与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全面挂钩,激励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技能水平。2021年10月,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技能价值导向薪酬体系激励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入选全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

为激励高技能人才精益求精,宜宾市开展了“宜宾工匠”评选,对获得“宜宾工匠”称号的技能人才,每月给予2千元岗位补助,并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提升技能人才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宜宾市对市级、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每人给予0.3万元至2万元的奖励。

技能汇聚三江,人才共襄盛会。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宜宾举办,对健全宜宾职业技能竞赛激励体系,推动职业技能领域互学互鉴,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打造人才乐业之都、宜居之城、向往之地,必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属于我们产业工人的好时候。”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彭辉说,近年来,他明显感受到技能人才的地位在不断提高,留在制造类企业、愿意从事技能类工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长江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宜宾正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新的起点,聚焦主导产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创新技能人才制度机制,增强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以更高水平谋划推进工作,奋力谱写宜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篇章。

巾帼逐梦谱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综述

2022826日)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高点定位、强化举措,统筹推进,实现了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广大妇女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尽显巾帼力量、展现巾帼担当、彰显巾帼情怀,作出了新时代无愧于“半边天”的贡献,谱写了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事业发展上台阶

——妇女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妇女。建成婚前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网,将三岁以下及七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所有儿童享有免费体检。

——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较好维护,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职院校在校女生比例达到42%。全市家长学校的建校率达到100%。

——妇女儿童福祉不断改善,全市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1564个,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队伍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委会儿童主任全覆盖。建设省市级妇女儿童之家107所,协调完善活动场所配套专项资金47万元,全市儿童中心数从129个增至523个。

——妇女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参政议政比例逐步提高,各层次女干部比例稳步增长,女性及村(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比例均达100%。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大批女企业家、女专业技术人员和女性创业者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才智和力量。就业人员女性比例达44%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女性比例达49.8%。

二、思想引领站位高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巾帼心向党”系列主题宣教活动,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公益大讲堂、素质提升培训等活动,通过政治学习、报告会、巾帼风采故事汇、基层宣讲、文艺展演等形式,利用“妇

女之家”、网络新媒体平台等阵地,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走进家庭、走进妇女群众心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树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先进典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广大巾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社会,凝聚起强大的巾帼正能量。

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制定实施朝阳市家庭教育规划,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广大妇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独特作用日益彰显。全市涌现出孝老爱亲、勤政廉洁、创业致富、诚实守信等各类“最美家庭”1000余户,135户家庭受到全国和省级表彰。

三、服务发展创佳绩

龙城区联农菌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成功申报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注册“菇菇响”等2个食用菌品牌,获得全国绿色食品标志,带动就业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2-3万元,类似这样的基地全市共有38家。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为载体,多角度、全方位推进妇女创业创新、巾帼建功。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服务、送荣誉,助力“妇”字号产业和女企业家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全市共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17.52亿元,争取中央、省财政贴息1.69亿元,22983名城乡妇女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制品等创业就业项目。使用巾帼再就业资金135万元,扶持项目37个,安置妇女1783人。创建全国、省、市“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36个,累计争取培训经费200.5万元,培养巾帼致富带头人,开展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业技术、电商等培训近9万人次,越来越多妇女群众通过妇联组织提供的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近稳定就业和转移就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4024个庭院被评为最美庭院。

妇女儿童民生有保障。通过“母亲安居”工程,争取资金856.7万元,为884户农村单亲贫困母亲援建、维修住房;通过“母亲致富”工程,为1141名贫困母亲提供173.6万元致富帮助;通过“母亲健康”工程,为29万多名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免费检查,为1683名贫困妇女争取“两癌”救助金1639万元,为全市39500人次贫困母亲投保妇科特种大病保险金79万元。

四、强基维权有保障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改革创新、自我革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市县两级妇联常委、执委、妇女代表中各行各业优秀代表比例明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735(80篇)各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2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