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系列5704--2022年理论文汇系列编(23篇)

2023-03-14 05:05:35 121

●政治素质是干部的核心素质,是干部履职的首要条件,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决定性作用。必须树牢政治标尺,真正把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及时发现出来、坚决清除出去

●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要件,在细化实化考察内容上下功夫,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政治过硬是首要标准,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干部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重大举措。新征程上培养选拔干部,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把严把紧政治关这个首要之关,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能放心,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部署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干部的核心素质,旗帜鲜明把政治过硬的标准树立起来。政治素质是干部的核心素质,是干部履职的首要条件,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决定性作用。确保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树牢政治标尺,真正把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及时发现出来、坚决清除出去,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第一位。干部政治素质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必须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极端重要位置。各级党组织必须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担负选贤任能重任,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首要任务,作为干部任职考察、换届考察、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工作硬性指标,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必须让政治过硬的干部得褒奖、受重用。政治素质考察不仅是发现、识别、用好干部的重要手段,更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必须把考察结果鲜明而具体地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评选表彰等工作中,推动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去年吉林在市县换届中,对政治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13名贫困县党政正职提任上一级领导职务;在今年年初疫情大战大考后,开展“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好干部”推选,评选出111

名县处级以上好干部人选,有效释放正向激励效应。必须让政治不过关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必须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深入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那些存在政治能力不过硬、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组织观念淡薄等问题的干部,在领导岗位上的坚决予以调整,已列入考察对象的“一票否决”,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坚持紧扣“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强化政治把关,确保在考察内容上更加聚焦。“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第一要件,在细化实化考察内容上下功夫,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吉林出台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和《操作手册》,聚焦“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细化17项正向考察指标和8项反向考察指标,确保了考察可识别、可判断。重点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聚焦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看干部有没有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表对标,按照贯彻落实“施工图”和“五化”闭环工作法推进实施,定期跟踪督促检查确保落实,

从做得怎么样识别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重点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把自觉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评判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要素,具体看干部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教育培训、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等情况,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等情况,以是否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作为最终评判标准。重点看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的担当精神和履职情况。把干部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关键时刻的现实表现作为评判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主要看是敢于斗争、敢于负责、措施得力,还是消极躲避、拈轻怕重、工作不力,从具体事实事例中识别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担当。重点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注重看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行为,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情况,严守“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情况,以是否立场坚定、对党忠诚、老实可靠衡量干部的政治素质。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确保在考察方式上更为精准。丰富拓展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的方式方法,坚持以事见人、知事识人,综合运用调研访谈、日常了解、分析甄别等手段,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无所遁形。开展个别谈话“听其言”。拓展谈话广度和深度,重点与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干部、服务对象

及干部本人进行谈话,保证谈话数量和谈话时间,在谈深谈透中掌握大量“活情况”。组织会议测评“察其表”。制定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表,列出具体测评指标,对考察对象进行全覆盖测评,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核实,发现政治上确实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考察资格。日常联系了解“观其行”。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政治素质的日常了解,防止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等问题。吉林探索推广“五个一”日常联系制度,干部工作部门每年至少各参加一次分管领域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议党会议、班子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决策会议、研究干部工作会议,观察记录干部理论学习、政治生活、决策执行等方面情况,有效掌握干部政治上的一贯表现。深入一线调研“考其绩”。把考察干部的“探头”延伸到工作最前沿,重点了解干部工作作风、履职能力、实绩实效、群众评价等实际情况,看干部想的是大局全局还是局部利益,谋的是狠抓落实还是避责推诿,干的是踏踏实实还是花拳绣腿,为的是群众福祉还是一己之私,为考准考实提供现实依据。运用各方成果“析其里”。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督查检查、信访等各部门监督成果,以及干部人事档案审查结果、个人有关事项核查结果等,与考察了解情况比对验证、分析研判,确保多维印证。

坚持以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为契机,全面落实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要求。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融入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以考促学、以考促改、以考促严,推动各级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加强政治领导、坚守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涵养政治生态,使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要求落地见效。推进政治领导不断加强。通过考察干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立场、态度、成效等,有针对性督促干部严格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教育引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推进理论武装走深走实。通过考察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点名调训,督促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吉林以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铸魂赋能”工程为载体,结合政治素质考察情况,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有效推动入脑入心、融会贯通。推进政治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考察干部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的偏差和不足,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党内政治教育和政治历练,帮助干部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本领。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净化。通过考察干部个体政治表现、研判班子整体政治素质,有针对性督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指导开展民主生活会,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推动各级班子加强自身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作者系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五个牢牢把握”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沿着伟大复兴领航人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

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船重千钧,领航一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充

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不愧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

形态。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

深刻理解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深刻理解、切实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深刻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确定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勉励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振兴、科教振兴、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经贸协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枢纽。奋力改革攻坚,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强化漓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和北部湾海域修复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转型。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坚决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新时代守边固边兴边,加强边海防管控能力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和平安广西。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好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深入推进清廉广西建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肩负选贤能、育良才的重任,必须立足时代之需、把握时代之要,进一步规范各层级、各类别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政治标准“选”。政治标准是硬杠杠,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只有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才能在选人用人上筑牢“第一道关口”。要细化考察标准,聚焦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政治标准,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量化正向和反向考察指标,形成具体化、能识别、可操作的硬杠杠。丰富考察方式,将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日常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行政治表现和廉政自律党委(党组)“双鉴定”“双签字”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政法等部门的联动,精准评价干部政治素质。强化结果运用,把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该优先使用的尽早使用,该一票否决的坚决不用,真正把政治过硬的干部发现出来、选拔上来。

突出时代之需“育”。抓好干部培养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只有立足时代之需,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大局大势和中心工作,分类培养、按需培养、精准培养,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

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分类分级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和系统培训,常态化开展党史教育和党性锻炼,引导教育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强化专业训练,围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用好本地优势资源,加强与其他省市合作交流,统筹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金融财税、党的建设等专题培训,分类举办各层级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研讨班,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人才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坚持在赛马场上选“千里马”,在实践中选“实干家”,常态化选派地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财政、住建、水利等重要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部委、内地省市、自治区有关厅局挂职或跟班学习,选派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一线挑大梁,推动干部在急难险重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着眼激发活力“管”。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树苗再好,得不到修剪和浇灌,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只有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干部关心关爱和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正向激励,立足实际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发挥好考核“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扎实推进容错纠错、受处分干部跟踪管理工作,适时重新启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最大效应,依法依规提高广大干部工资待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关心关爱,保障干部职工轮休、休假、探亲、体检等基本权利,依法审批办理干部调动、退休,最大限度解决干部合理诉求和切身困难,推动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加强监督管理,坚持管在日常,严在经常,突出“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监督,延伸“朋友圈”“生活圈”监督触角,严格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运用日常掌握、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等渠道,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干部监督管理格局。

注重事业为上“用”。干部成长有其独特的规律性,什么岗位用什么人,必须从工作和事业需要出发,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从而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良好效应。要加强

日常分析研判,加强对领导班子日常运行和领导干部一贯表现情况的调研了解和经常性考核,常态化对领导班子的职数,班子成员年龄、学历、专业等要素进行分析研判,科学提出调整配备建议。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健全完善日常发现、动态管理、递进培养、适时使用的全链条机制,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分层级、分类别建立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岗位培养人选储备库,常态化掌握一批各层次优秀年轻干部,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实绩优秀的放开手脚大胆使用。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领导班子结构情况进行分析,精准开展需求供给测算,有针对性提出选配建议。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对有培养潜力的女干部,及早放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接受历练;对表现优秀的党外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配备使用。

(作者系新疆阿勒泰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并向全党作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部署。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开创新时代统战工作新局面。

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契合了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需要,创造了全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河北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地,见证了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我们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工作,召开多党合作座谈会,组织研究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政策举措,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着眼加强政治协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规范细化政治协商活动筹备、开展、成果运用和反馈等各环节工作制度,完善支持推动、工作联系、监督问效等保障机制,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互相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断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着眼深化政治交接,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把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作为最生动鲜活的现实教科书,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引导广大统战

成员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着眼支持履职尽责,专门制定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推动机制,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等开展联合调研,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参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着眼加强参政党建设,支持省各民主党派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组织、履职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河北地处京畿要地,肩负着拱卫首都政治安全的特殊使命。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承德时的重

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一手抓思想政治引领,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开展省内各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历史研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鼓励引导宗教界顺应时代自我变革,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手抓防范化解风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解决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多年积累的影响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认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健全完善摸底排查、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等防范机制,注重抓早抓小、加强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一竿子插到底从末端发现问题,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努力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凝聚大团结大联合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一百年来,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宏伟史诗。党的统一战线的百年光辉历程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党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新时代新征程,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责任。河北统一战线成员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思想多元、利益多样,团结整合各方力量、凝聚政治共识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们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扎实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把全省广大统战成员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全省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政治培训、实践锻炼和安排使用力度,常态化开展联谊交友和谈心交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党同心同德、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工作,创新网络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下发专门文件,充实人员力量,加强部门合作,明确工作职责,把“面对面”和“键对键”结合起来,依法抓好网络空间治理,支持网络人士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正能量,扎实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细致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经济人士、港澳台侨等各领域统战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广大统战成员对党的向心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激发统战干部队伍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干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对全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也为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新时代统战干部要强化政治训练和业务培训,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我们倾力打造一支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创新目标考核机制,坚持用考核考察、识别、使用干部,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气神,凝聚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树立鲜明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支持各级工商联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省委省政府“1+20”政策体系落地落实,支持各民主党派积极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言献策、争作贡献,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在科研、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建立台账、定期通报情况,形成合力。制定省委对各市统一战线工作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省委统战部年度量化考核办法等,确定科学、简便、务实、管用的量化目标,树立明确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要求,在省直统战系统深入开展加强政治、思想、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平

台载体、联系渠道、基础数据,提升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效活动。加强基层力量建设,配齐配强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力量,压实基层党组织和下派工作队责任,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带领广大统战成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作者系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重大部署中,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落实这一任务和要求,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意义重大,事关全局和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重温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就提出“实行最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又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实践中,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为建党原则之一,使“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从而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总结后来苏联解体的教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搞所谓各级党组织自治,最终导致这个大党老党轰然倒塌。

我们党在战争年代,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成熟的、有权威的中央领导集体,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使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当年就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坚持“四个服从”、特别是全党服从中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强调“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得到加强,党的事业就不断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受到削弱,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严峻复杂形势,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才成功地反贫困、建小康、抗地震、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在中美经贸摩擦、钓鱼岛主权捍卫、中印边境冲突、南海主权和权益维护以及涉港、涉台、涉疆、涉藏、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多。我们党作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和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世界最大政党,治国理政的艰巨性复杂性可想而知。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就越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二、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最重要的是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10年来,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生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有志气骨气底气、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意义,决定道路方向,决定事业成败,决定党的兴衰,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只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才能将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众志成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信赖和崇敬的领袖,核心地位是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中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

创立的。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两个确立”是内在统一的,应当整体把握、全面贯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正确把握“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关系。“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和思想基础,“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政治责任和实践要求。要把“两个维护”建立在对党的核心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上,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的学习践行上,自觉以理论的清醒确保政治的坚定,以党性的纯洁确保行动的正确,自觉信赖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既要有鲜明的态度、自觉的行动,也要有刚性的制度要求、有力的落实机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我们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要求。当前,全党落实“两个维护”总的是好的,但个别党员干部在理解和执行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比如,有的嘴上说一套、实际干一套,做“两面人”、搞伪忠诚;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满足于照抄照转、机械套用,甚至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乱提口号、乱贴标签,甚至搞“低级红”、“高级黑”;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防止和解决。要聚焦“两个维护”,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做到“两个维护”,提高维护能力和效果。要把做到“两个维护”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督促检查的重要内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使“两个维护”更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创新,党中央已形成一整套有效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每次中央全会都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决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决定重大事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发展、财

经、外事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审计、机构编制等领域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加强对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实践证明,这些制度机制符合实际、行之有效,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要求,推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完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决不能做选择、搞变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方面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供了有力保障。要认真总结经验,有成效的继续坚持,有缺失的及时弥补,有薄弱的及时加强,该修订的抓紧修订,使各方面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健全“任务分工—督办落实—抽查检查—定期报告—跟踪问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使中央和国家机关发挥好“最初一公里”作用、地方党委和政府履行好“中间段”职责、基层组织完成好“最后一公里”任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全面贯彻。要完善定期就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和报告、通报制度,切实解决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

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这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和重要政治纪律。经过这些年实践,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逐步完善,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工作。要按照《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规定,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既报喜又报忧、既报功又报过、既报结果又报过程,决不能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上瞒下。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主动担当,决不能推诿塞责;对重大突发事件在及时请示报告的同时果断应对处置,决不能“等靠要”。

四、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管长远,干部是关键。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关键少数”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加强学习教育。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个别领导干部在重大关头迷茫、关键时刻摇摆,根子上还是理论素养不过硬。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相结合,同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相联系,在强化理论武装中不断提高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充分运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宣讲等方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自觉。

注重政治历练。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行动,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能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也不能搞简单化、机械式执行,而是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与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紧密结合,既吃透上情又吃透下情,既有思想上的坚决性又有行动上的科学性,真正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落实落地。

增强斗争精神。新征程上,大量矛盾问题叠加交织,各种风险挑战严峻复杂,全党上下必须坚决斗争。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特别是要在大是大非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保持定力、毫不动摇,坚决反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目无政治纪律、无视党中央权威的现象。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损害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形形色色的“低级红”和“高级黑”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强化管理监督。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是抽象的、不能空喊口号,应当体现到日常管理上、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考核考察中重点看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了“两个维护”、是否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决策部署,指导督促他们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政治条件。要强化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聚焦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开展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对那些有悖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专章进行了重点部署。学习贯彻这一安排部署,首先要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更好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市长宁区考察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一重大命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

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第一步,就是“争得民主”,其所建立的国家必须是“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当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时,它的人民性在中国就得到了充分贯彻。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因而也就需要相宜的制度体系、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

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和西方民主的本质区别。西方民主政治大都囿于选举和公投的过程,局限于民主过程的票决环节,在民主的过程和民主的成果之间存在断裂现象。有的“民主”过分重视过程,至于人民享有民主成果的多少则无人问津。有的“民主”过分强调过程的某些环节和方面,造成民主成果的残缺不全。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不仅存在于票决环节,更存在于民主过程的整个链条;不仅存在于民主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民主治理的质量和效能上;不仅存在于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中,更存在于公民权利实现的成果里。如此,就保证了民主过程的可靠管用,保证了民主成果的真实有效。全过程人民民主,从过程上看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从成果上看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把“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作为尺度,来评价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在马

克思看来,选举只是一种政治形式,“选举的性质并不取决于这些名称,而是取决于经济基础,取决于选民之间的经济联系”。列宁进一步透过经济联系揭示了民主的实质之所在,把生产关系、财产权和所有制作为判断民主的性质以及民主功能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本质,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当今西方民主的乱象,证明了列宁当年的论断。所以,超越西方民主固有的缺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制度体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包含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如果仅仅重视过程民主,很容易导致在民主运行中出现目标置换,把过程当作目的而置民主的实际成果于不顾。我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向来旗帜鲜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未来发展蓝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愿景。

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体现。实质民主与国体相连,程序民主与政体相关。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以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为基础,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国体是国家的性质问题,反映了民主的本质;政体是国体的表现形式,是政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指出,“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列宁也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自然就意味着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战略任务时,重申了这种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这首先从国体意义上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家形态内涵。民主毫无疑问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存在方式。

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意味着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必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必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与此同时,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在民主发展进程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还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的,必须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就要求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多种形式,着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在体制机制上要求民主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使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程序支撑,我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从完整的参与实践来看,

人民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行使民主权利,这既体现在投票选举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上,也体现在参与国家治理其他环节上,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政治参与是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传送带。在间接民主方面,人民通过有序参与影响各级权力机关的决策,使之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直接民主方面,人民通过有序参与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共同利益。在当代中国,从开门立法、立法直通车,到协商座谈会,再到议事会、恳谈会、听证会等,民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相结合,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如何当家作主的全新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国家层面的民主同社会层面的民主有机结合、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

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层逻辑。这种统一在中国直接体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包含了政治运行最基本的逻辑,涵盖了政治生活当中基本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在三者有机统一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根本保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不断总结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前途,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撑。

一、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把选贤任

能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战争年代,着眼革命斗争需要,党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着眼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大力培养选拔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毛泽东在1957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着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大力培养选拔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邓小平指出,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正是因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我们党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出过硬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把干部队伍

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围绕建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实现了新时代选人用人方针原则的守正创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立起了选人用人的时代标尺;提出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产总值、不唯年龄,不搞“海推”、“海选”,纠正了一度存在的选人用人偏向;提出一体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指明了干部工作的科学路径;提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推动干部队伍形成青蓝相继的生动局面;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提振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出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明显好转。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新时代干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气象,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素质能力更加过硬,纪律作风更加严明,精神斗志更加饱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把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好,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经过接续奋斗,我们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从干部队伍现状看,总体素质是好的,战斗力是强的,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比如,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强,有的为民宗旨树得不牢,有的缺乏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有的实干精神不足、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这些问题说明,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不断建强执政骨干队伍,更好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二、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

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一论述,科学把握德才辩证关系,是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把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

要注重培养选拔政治过硬、对党忠诚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现在,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干部政治上的考验是很现实、很严峻的,如果政治素质不过硬,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因此,培养选拔干部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严把紧政治关这个首要之关。要大力选拔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干部,坚决把那些政治上的“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那些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等问题的人挡在门外,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要注重培养选拔业务精通、本领高强的干部。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

越来越复杂,既有不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有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适应的一面在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干部的素质能力,大力培养选拔有真才实学、能力过硬的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要求各级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尤其需要各级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各级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处置能力。要在干部培养选拔中突出这些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不断学习、实践、提高,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要注重培养选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现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如果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误事、坏事。这就要求我们突出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坚决不用不愿做事、不敢扛事、装样子、混日子的干部,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要注重培养选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新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甚至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只有各级干部保持敢于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把敢于善于斗争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标准,注重使用那些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在重大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爱惜羽毛、畏首畏尾、怯阵退缩的人。

要注重培养选拔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党的事业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作风导向,切实把那些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选上来。现实中,有的干部抓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表态上、概念上,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对问题是不是真正解决、情况是不是明显改观、工作有没有落地见效却不管不问;有的满足于照抄照转、上传下达、不动脑筋,消极懈怠、得过且过,上面推一推才动一动、不推就无所作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违背群众意愿盲目蛮干,热衷于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对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用,还要严肃批评教育,该处理的要及时处理。为政清廉是干部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骨气,做事就不硬气。要大力培养选拔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反对“四风”和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口碑好、形象好的干部,对廉洁上有硬伤的人必须一票否决。

三、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统筹抓好干部育选管用工作

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广大干部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才能保证信仰不迷茫、思想不迷航、行动不迷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坚持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广大干部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精准科学选用干部。选人用人,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汇系列5704--2022年理论文汇系列编(23篇)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01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