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系列№664(53篇)解放思想素材汇编材料(改革创新、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2024-04-05 23:52:14 932

#*#系微信@dadawk01

“智囊团”系列№664

【联系微信da^d@awk01

~联系微信^dada~wk01@

2024年3月

一、文件

二、理论文章

大党解思想的重逻辑7^【联系微##~信dadawk01】

持续推进龙江乡村振兴中解放思想的思考13

解放思想必须力戒五种错误倾向21

解放思想是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基石28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34

解放思想与振兴发展的内在逻辑40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46

论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50

展阶段一步解思想的力点59

代党员部如何放思想67

代解放想的四审视73

代解放想重要述的哲底蕴及著特点79

代进一解放思的哲学87

三、评论文章

思想奋进取是创河北展新局的必然93

思想,好高质发展先95

行动起,积极身解放想大讨论97

干部要头解放想奋发99

以更大勇气解放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100

以解放思想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102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104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06

大力解放思想必须加强理论武装107

大力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务实重行109

大力解放思想必须提升专业能力110

大力解放思想必须勇于自我革新112【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激发奋勇争先的滚滚热潮114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116

解放思想激发奋勇争先的滚滚热潮118

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是邯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120

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办法122

破除思想坚冰激发内生动力124【联系微信da*%%dawk01】

在解放思想中奋发进取125

解放思想要突出知行合一126【联^*#系微信dad^@%awk01~】

以“解放思想牵引高质量发展之路127

切实解放思想提振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精气神129

【*%^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转作风凝心聚力抓落实131

在不断习中解放思想提干劲133

下大力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135

用好解放思想金钥匙”…137

用解放思想打开振兴发展的大门139

解放思想,我们等不起141

持续解放思想提振精神状态144

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146【&联#系微%信dadawk01】

四、其他文章

从深圳的改革开放历程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48

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151

以“五破五立推动解放思想闯创干153

对解放思想的再认识155

深挖思想根源破除机制障碍以解放思想推动全面振兴发展157

【联~系微&~信da%^dawk#01】

推动黑龙江振兴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159

解放思想转观念重振雄风创佳绩161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164

解放思想须破心中贼”…166

【联系微信^dadawk01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委,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省属企业和省属高校党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委决定,从现在开始,集中一段时间,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下简称大讨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湖南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什么时候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发展就又好又快;什么时候思想保守、畏首畏尾、墨守成规,发展就迟滞缓慢。当前,湖南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使命,处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只有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我们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才能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的实际需要。当前,我省正处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开束缚、打开视野、放开手脚,下大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找准湖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把握省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前瞻布局、战略举措、关键抓手,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进一步引领湖南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明确开展大讨论活动的主要任务

本次大讨论活动以“锚定‘三高四新’发扬‘四敢’精神”为主题,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贯彻落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讨论:

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居安思危,做到未雨绸缪,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通过深入学习讨论,从思想深处解决好发展信心不足、使命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等问题,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根本扭转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的速度情结,扭转不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不愿意承受转型阵痛的换挡焦虑,扭转一门心思在数据上“想办法”“造业绩”的造假冲动,扭转不顾风险乱举债、盲目跟风上项目、好大喜功铺摊子的路径依赖,扭转不顾客观实际、不按规律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唯上”思维,扭转单纯靠拼资源资金投入刺激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扭转迷恋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的功利主义倾向,扭转决策“乱画饼”、落实“翻烧饼”的折腾做法,扭转刻意逃避、掩盖矛盾和问题的“鸵鸟心态”,扭转“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躺平”思想,以湖南一地一域发展为全国全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深入学习讨论,从思想深处破除四平八稳搞建设、按部就班求发展的惯性思维,大力营造尊重改革、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引导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紧盯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等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瓶颈制约,紧盯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项目等要素”“企业等要素”等瓶颈制约,紧盯产业园区运行机制不畅、机构“叠床架屋”等瓶颈制约,紧盯部分国企主业聚焦不够、行政化色彩浓厚、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等瓶颈制约,紧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和“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问题突出等瓶颈制约,紧盯对外开放能级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制度型开放成果不多等瓶颈制约,紧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物流

【联系微@信%dadaw#k0^1】

贵及用工结构性矛盾等瓶颈制约,紧盯一些地方违规收费、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营商环境的瓶颈制约,紧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规模过大、人浮于事、财政供养负担重等瓶颈制约,紧盯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等方面体制机制不活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打破“不可以”的旧观念,勇于创造“不可能”的新奇迹。

通过深入学习讨论,从思想深处解决好顾此失彼、片面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牢系统的发展观念和科学的施政理念,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进一步统筹好稳和进、立和破,统筹好稳增长和稳预期,统筹好扩内需和优供给,统筹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好城市和农村,统筹好园区内和园区外,统筹好“条”和“块”,统筹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统筹好开源和节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突出守好民生底线、生态环境底线、安全生产底线、社会稳定底线,推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三、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总体安排

本次大讨论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处级以上单位开展,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衔接,自2024年2月上旬启动,3月下旬基本结束。

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组织开展“链长到一线”活动,找准相关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由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开展“湘里乡情话发展——与湘商面对面”活动,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回湘投资的湘商代表和返乡创业人士进行座谈交流。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开展“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组织评选“献策湖南”十大金点子。

四、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是一次关系全局、意义深远的重要活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一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抓好落实。

大讨论活动结束后,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并将情况报

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中共湖南省委

2024年2月5日

【联系#微信d#&~adaw%k01】

百年大党解放思想的三重逻辑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徐艳玲

干事创业,思想先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解放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拓创新谋发展、继往开来谋新篇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深刻意蕴,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互动交织中深度考量,以确保解放思想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充分涌流,获取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思想条件。

一、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曾经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客观地指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②这“一正一反”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解放思想的生动诠释,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解放思想树立了光辉典范。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范式,总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动自身学说的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博大体系中,深蕴着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

从马克思主义视阈看,“思想”一词有着明确的理论意涵。一方面,思想是隶属于精神层面的社会意识,总是反映着特定社会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另一方面,思想又对特定社会现实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对社会现实的引领之力。因而,思想的流变与社会现实的变迁总是处于一种共生共变、相互激荡的辩证关系之中。每到历史变革的重大关头,文名公众号整理,总有解放思想的勃兴相伴随。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具有创造性的;失去创造性的意义维度,“思想”只能沦为局限于描述层面的“映像”,从而丧失其对社会现实的引领之力。解放思想的本质诉求即是基于思想的创造性规定启动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进而在思想领域率先形成先导性的观念变革,以引致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主观与客观相契合是解放思想的认知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历史变革条件下,社会现实的持续变迁要求生成与之相匹配的思想观

念和思维方式,要求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契合。解放思想由于具有充分释放思想创造力的功能,因而能够成为调适主观与客观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论,在不同的历史变革阶段,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会呈现出不同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即便是同一变革阶段的不同时段,也会出现各有侧重点的现实发展诉求;而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为解放思想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促成了解放思想的主题和重点的变化,赋予了解放思想以具体的、历史的内容规定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换言之,解放思想必须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现实出发,始终以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为着眼点,摒弃主观偏见和思维定势,对以往的错误认识或片面认知进行纠偏,不断实现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同频共振,这实际上就落地到了解放思想的归宿——实事求是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明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③

“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诉求。从主观与客观相契合的认知规定看,解放思想即是不断“破”除不切实际的理念认识和主观偏见,变革思维方式,改造精神状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要求。可见,解放思想有着深刻的辩证法意蕴,其内在诉求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言:“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④。解放思想首先具有“破”局的要求,因为解放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扬弃,是在对现有理念认知和客观实在进行全面审视和评判的基础上采取的或吸纳、继承,或改造、整治,或摒弃、抛却的思想态度。同时,解放思想也具有“立”论的诉求,任何时期的解放思想无不经过“破”局和“立”论的环节,无不包括否定和肯定的过程。在“破”与“立”的辩证运动中,解放思想通过两种向度的批判——“向外的批判”和“向内的批判”得以进一步彰显自身,向外的批判主要针对既有的理念认知和客观实在,是确保思想与社会现实同向同行的重要环节;向内的批判主要针对思想本身,是确保思想在自我扬弃中保持活力的重要环节。向外的批判和向内的批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两者历史的、动态的统一形塑了解放思想的完整意蕴。

实践是解放思想得以启动和激活的中介力量。主观与客观相契合、“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中介力量,这一中介力

量即是实践。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进驻”主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质和品格。正因如此,实践得以勾连人的思想与现实,融汇人的思维与环境,实现主观与客观、“破”与“立”的联通,赋予主观与客观相契合、“破”与“立”辩证统一为具象化内容。诚如马克思所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⑤进而言之,实践作为观念得以对象化的根本路径,不仅可以使思想的正确性得以检验,而且可以使思想的功能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诠释和发挥。思想的功能包括现实的“观念化”和观念的现实指导性两个方面。主观与客观的契合,“破”与“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实就是现实的“观念化”和观念的现实指导性的互动演进。作为一种中介力量,实践的重要使命就是启动和激活解放思想的演进程序。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的凝结

中国共产党在破除“本本主义”和洋教条的禁锢中开启解放思想的历程。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适时的思想储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中国实际的省察均不到位,难免出现“本本主义”的思想倾向。特别是当时,由于缺乏经验,也时常将共产国际的指示与苏联革命的经验奉为圭臬,存在着照抄照搬洋教条的思想倾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既有结论,也不执念于国际共产主义的既有经验,而是基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延安整风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又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为清除造成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将矛头对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破除一系列错误思想倾向的禁锢中夯实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全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统一的思想基石。

中国共产党在破除思想僵化中发出解放思想的时代强音。面对“文革”之后中国思想领域的僵化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不啻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不啻为新时期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由此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此迈进了“快车道”。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在解放思想的历史接续中“凯歌行进”。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时深刻指明:“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中再奏解放思想的旋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冲破陈旧的思想观念的障碍,再奏解放思想的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回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诉求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多方发力,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以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推动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实践路向

首先,解放思想要“守正”,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等特质,在近代多元思潮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最终被历史和人民选定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解放思

想所要坚持的主观理论与客观实际相契合、“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始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调适和实现,否则就超出了边界。解放思想的闸门一旦开启,边界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如果一旦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解放思想就会演变为“胡思乱想”,不仅无法有效发挥其正向价值,甚至还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置于危险的境地。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规制着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性质和方向,使解放思想能在“守正”中实现创新性的逻辑展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之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贯穿始终;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⑥,不断坚持真理,擦亮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底色。

其次,解放思想要“破旧”,即以打破思想束缚为关键环节。人往往是观念的囚徒,解放思想就是“让思想冲破牢笼”。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渐破除脱离客观实际的旧观念和思维定势,打破固化的思想束缚,这是解放思想的“破”与“立”的辩证统一的基本维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打破思想束缚于党和国家事业的价值不言而喻。事实上,解放思想这一命题本身就蕴含着打破思想束缚的含义,解放思想成立的逻辑前提就是思想受到了束缚,否则也就不存在解放思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解放思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解放思想不可避免地要直面积弊已久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打破落后思想的束缚为关键环节,使人们的思想可以“遨游”在新的天地,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中要善于破除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善于准确识变,精准定位实践变化中的落后观念;同时,要科学应变,做到在辩证地扬弃中适时“破旧”;要主动求变,坚决破除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势的束缚。

再次,解放思想要“纳新”,即要以研究新情况为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要想推动思想解放,解决“认识端”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实践端”,把理论交给实践去阅读,把主观交给客观去审视。可见,解放思想的重要实现方式就是立足新情况、新变化,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中获取第一手的素材和资源,这既是解放思想确立新理论的现实依据,也是解放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路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联系微信dadaw~*k#0*~1】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换言之,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地”到实事求是上,否则解放思想就可能成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统筹考量而作出的新判断,为新一轮解放思想提供了新场域和新实践。

最后,解放思想要“解题”,即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最终归宿。解放思想由问题导航,并着力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题”,把解放思想的效度落到实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⑦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明:“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即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总问题下聚焦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艰巨改革任务、有待提高的创新能力、任重道远的环保任务、存在短板的民生保障等问题。概言之,解放思想的最终指向是在聚焦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破题”和“解题”的统一。只有在不断的“破题”和“解题”的过程中,才能达致主观与客观的动态契合,实现“破”与“立”的具体统一,解放思想的价值意蕴才能得以充分彰显。

【%联系微信dad*a*~wk01】

持续推进龙江乡村振兴中解放思想的思考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国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随后,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发布,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下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指出了方向。“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东北振兴、龙江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龙江实际,将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放在龙江振兴的突出位置,最终如期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深化改革,使得各项“三农”政策落地生根,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初,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推进龙江乡村振兴的“九条意见”,成为全面推进龙江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其中,是否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能否对“九条意见”的深刻实践,关乎着龙江乡村振兴能否取得新突破,同样事关新一轮的龙江振兴。

一、观念认识上:深刻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继续破除长期固有的思想观念短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并提出,源自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所作的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该报告实际上也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旨报告。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拨乱反正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完全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胜利。新时代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推动和实现龙江乡村振兴的首要之意,就是要从观念认识上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真正立足于龙江乡村振兴实际,实现解放思想在龙江振兴过程中的现实力量。

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改革开放以后,龙江振兴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特别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东风下,龙江人民发扬敢破敢立的精神,不断实现思想观念取得新的突破。在龙江“三农”事业中,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着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实现粮食总产量屡创新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龙江粮食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已经成为龙江“三农”问题中的难点和痛点,如何进一步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新时代推进龙江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东北振兴、龙江振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特别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

[2]可以说,解放思想是龙江乡村振兴实践等一切工作的重要思想前提,其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激发龙江振兴活力的基本逻辑。在推进和实现龙江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也就不可能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短板,更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条件,其决定了解放思想的成效。作为解放思想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深刻地强调:“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3]龙江乡村振兴要立足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正确认识龙江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现状。一方面,要明确龙江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黑龙江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做全国现代化的标头兵是龙江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始终坚持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四个农业”发展方向,应当成为龙江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另一方面,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广大农村共同富裕依然存在短板,返

贫致贫现象风险依然存在。如何多举措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龙江新农村目标,这就更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针对性的有效方法。简言之,龙江乡村振兴的发展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其战略定位,进一步为龙江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又要从细节上紧紧围绕龙江“三农”问题,逐一认真地加以解决。只有真正做到了一切从龙江农村的实际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才能让解放思想显示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坚决反对将两者进行割裂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一是解放思想在于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活力,而并非仅仅局限于在思想的认识里打圈圈,更应当避免出现空谈和蛮干的错误倾向。要敢于进一步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将决策的出发点归结于具体实际,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同时,开动脑筋,以行动回应想法,以实践检验真理,将解放思想真正的效能发挥出来。二是解放思想并不是要求各行其是,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各环节的关系,在尊重差异、彼此解放的过程中取得共识。因此,要坚持全省农村一盘棋,在明确各个部门聚焦各自工作重点的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各自的关系,切不可出现“独自单干”和“闭门造车”的结果,从而真正实现全省“三农”工作的新突破。三是要特别注意,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要始终强化底线思维,明确政治方向,坚定基本原则。要明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针、大原则、大方向,坚持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过线行为”,对涉及危害“三农”核心利益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对触碰党政国法的相关禁区更是坚决不容。【联系微信&%~dadawk0&1~】

二、现实实践中:始终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推进乡村党建的自我革命和乡村革命的活力互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要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广大群众的解放和幸福视

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下的社会革命相结合的伟大奋斗史。由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持续动力。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党

—国家—人民的关系,则体现了高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探索。新时代龙江乡村振兴必须要按照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般经验,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将以党建促改革的深刻革命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龙江乡村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积极推进乡村党建的自我革命和乡村革命的活力互动,就是要求进一步实现人的主体力量得以释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龙江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逻辑。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改革,以深刻的改革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龙江乡村振兴,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是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高标准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时刻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进行自我革命,坚持以身作则。因此,要将政治标准放在考核党组织成员的第一位,坚持从严把关,进一步打好“能力作风建设”攻坚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基层党组织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重点抓补齐“四个短板”,突破“三偏”瓶颈,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推动和实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成。作为最了解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全面打造基层党组织的优质服务,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向。要真正树立起新时代农村的“标杆旗帜”,就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队伍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化建设。各基层党组织成员要将工作的重心全部用在“三农”问题上,结合当地发展的具体实际,科学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表。明确各党组织成员的具体分工,划分“责任田”,脚踏实地地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注重实地考察,实现与百姓沟通零距离,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三是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合力”。坚持聚焦“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动力”的意识,创新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30条具体措施,尤其要积极克服重引轻育、重评轻用的观念,深化人力资本结构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配套设施,制定行之有

效的留人留才政策,为龙江留得住人才,聚得住人心;积极关注并利用政府政策、市场资源、社会团体、企业发展等条件,整合各类农业农村发展信息,充分活跃各生产要素,为农村经济发展赋能,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给予人民以更大的幸福和解放,进一步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实现建设幸福农村的美好目标。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而进一步激发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农村社会的大发展。一方面,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了人民,造福百姓。因此,要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人民”来做的,这就需要将“三农”问题的落实进一步细节化、具体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业“十二项工程”,积极开展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全面落实农民增收“四项计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五项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交通、水利等利民惠民政策,持续做实做好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把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分配中的公平,真正实现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受益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让人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来,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乡村民主和“有效”治理的相匹配,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的发展环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活跃供给要素,释放发展活力,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持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主流精神和文化充实百姓头脑,让智慧和文化帮助百姓致富;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革命等一系列能够实现百姓生活方式转变的改革进行到底,在正确处理好民间风俗与乡村发展关系的同时,做到良法善治。

三、精神世界上:进一步唤醒和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龙江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理论创新,能够有效地改善生产关系,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缺乏对龙江文化、特别是龙江乡村文化的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致使龙江乡村发展走向封闭的自我防御

状态,走向注重保守和安于现存的精神枷锁中。对龙江而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推进和实现龙江乡村振兴离不开全体龙江人民的倾力贡献。而如何确保龙江人民上下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向前看,就需要为龙江人民找到内心深处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唤醒龙江人民的文化自觉,进而坚定龙江文化自信,这对于龙江一切振兴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刻认识和理解龙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弘扬和发展近代百年来形成的龙江系列优秀精神,从而构建形成龙江乡村振兴事业的统一战线,汇集起龙江振兴磅礴力量,真正开创龙江乡村振兴事业的新局面。

一)正视龙江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系列龙江优秀精神,构建起龙江人民的精神认同和文化信仰,实现龙江乡村振兴的代际传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千年来龙江人民所形成的朴实勇敢、刻苦坚韧、直爽豪迈的民族性格,始终是支持龙江人民不断创造辉煌事业的内在因素。平凡而又伟大的龙江人民培育了独具特色的龙江气派和风格,锻造出了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龙江风骨,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龙江精神文化财富。我们更要深刻地认识到,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龙江人进一步锻造出了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耀眼的龙江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的那样:“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党员干部。”[7]因此,新时代要深入挖掘好、整理好、保护好、利用好龙江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文化遗产,特别要避免将对文化建设片面地打上经济烙印,更要杜绝重形式失本质的所谓的系列“文化”活动。在龙江乡村振兴中,对于龙江文化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致力于打造龙江农村乡土文化,提升龙江乡村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如此灿烂辉煌的龙江文化和龙江精神,足以成为龙江人致力于龙江乡村振兴、推动龙江振兴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身份资格和强大资本。要改变城市化条件下所带来的自卑情绪和躺平心理,在深刻体会先辈创业之艰、成就之大的过程中,唤醒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龙江乡村振兴固本铸魂。二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全方位营造并形成以精神引领实践,以认同共筑振兴的良好氛围。坚持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将龙江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传递到每一位乡村人心里,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乡村文化,进一步发扬龙江百姓伟大的奋斗精神,真正实现龙江农民爱党爱国爱村目标的统一。三是坚持以乡村文化建设为重点,特

别是要注重打造乡风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龙江和谐新农村。坚持在龙江党政领导下,在全省内形成龙江乡村文明家庭参与,乡村特色龙江文化教育开展,社会力量协同支持下的龙江乡村文化建设的全新局面。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支持和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乡风文明”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时尚。

二)优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环境,形成龙江特色创业文化范式,实现新时代龙江品牌文化助力龙江乡村振兴的美好目标。在黑龙江乃至中国,农村一度被视为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这很大程度上源自农村特殊的现实背景,即农民主体创造力不强、农业农产品发展方式和结构形式单一、农村环境相对闭塞等。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之际,要实现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要紧紧围绕着农民主体力量建设、农业农产品生产发展、农村其他特色优势方面等三项内容,推进和实现龙江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具体而言,在农民主体力量建设方面,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建设和教育的支持力度,优化农民主体力量结构。在现有的振兴乡村30条的既定方针下,创新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和“助力乡村振兴千人行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返乡创业,在源头上强化振兴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体系,推动“三农”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农业农产品生产发展方面,持续推进农业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目前,全省地理标志商标已经有105件,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已经累计711户,诸如东宁黑木耳、五常大米等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因此,推进农业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坚持以品牌塑造为重点,以地理为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改变传统农产品种植和发展技术,大力推广绿色技术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利用区位资源等优势,实施对重点区域的重点品种进行培育和建设,动员政府、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深入挖掘相关农产品的品牌潜力,制定切实有效的品牌战略,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特色优势方面,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文旅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再迈向新台阶。一般而言,在原始农耕文明时代留下来的慢节奏生活方式下,各村落都有自己保留的特色传统文化习俗。对龙江而言,其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此为契机,着眼于带领全体村民打造“一村一品”的文旅产业,可以成为龙江乡村振兴中的一个有效抓手。除此【联系微信dadawk0~1】

之外,在清理“空壳村”的同时,结合本村特色,丰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文底蕴的双向互动,也是未来龙江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在龙江乡村振兴进入关键阶段之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推进和实现龙江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进一步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实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因此,要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党建促革命、促改革、促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特别是唤醒和坚定龙江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龙江百姓更大的思想解放和劳动解放,从而开创龙江人民共谋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必须力戒五种错误倾向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石建国

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光辉历史,同时也是反对错误倾向、同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历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在系统总结、挖掘、学习我们党解放思想正确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汲取过往的深刻教训。

一、解放思想要力戒“空谈”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非在思想认识里打圈圈,更不应该是只说不做的空谈论道。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解放思想同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紧密相连,同党的理论创新紧密相连。解放思想、理论创新需要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而言,它需要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用以指导中国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也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创业史、奋斗史。党成立后不久,就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马上付诸行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冲击,个别党员干部的信念发生了动摇、革命意志衰退,虽然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但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早已淡化,甚至抛到脑后,思想僵化、固化成为常态,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用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也有的遭遇本领恐慌,内心焦虑,但却不知如何是好,面对上级决策和文件精神,做不到真正解放思想,最后只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整日间在文山会海中推动工作,在高谈阔论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种空谈论道的行为与中央一贯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切实的行动,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空谈论道的党员干部,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毫无裨益,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我们党在人民中的光辉形象。

反对空谈,崇尚实干,这既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告诫,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促行动、抓落实,把新时代“两阶段”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联系^微信d%#a%dawk01】

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都在和时间赛跑,很多必须要干的事情躲不过,慢不得,也等不起,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大原则下,各地方、各单位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棋局中谋划落子之策,把中央的决策部署精神切实转化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联系微*信&d&ad*a%wk01】

二、解放思想要力戒“蛮干”

从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维度看,解放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武器,更是党指导实践的有力工具。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①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摆脱偏见和束缚,才能想出新办法,才能创造性地改造世界。正是在解放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谱写了一曲曲独具风采的时代华章,讲述了一个个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但解放思想绝不是脱离实际的蛮干。不解放思想,就很难出新思路、好办法。但解放思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如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堕入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随心所欲的胡作非为的境地。这种以解放思想之名的胡想蛮干一旦占了上风,就会给革命、建设和改革造成极大损失。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八七”会议后,党内因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愤怒而增长起来的“左”倾情绪占了上风,形成“左”倾盲动主义并在党中央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错误倾向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错误地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已成为革命对象,力主没收民族资本家的工厂;在革命形势判断上,过分夸大敌人统治危机和革命力量发展,武断地认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进而主张各地武装暴动。在这种错误倾向的指挥下,党的事业和革命力量招致了许多重大损失。在党内许多同志的严肃批评和有力抵制下,1928年初,党中央终于终结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蛮干行为。

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经过艰苦探索,党终于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围绕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建立方面,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既充分照顾到我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又从事关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

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本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典范。

1956年底,我国成功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军。这本是我国独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一系列胜利和成就面前,党内一些干部和群众不那么冷静了,变得不那么谨慎了。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大背景下,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下,我国先后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狂潮,在“敢想”“敢说”“敢干”的“左”的氛围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等口号此起彼伏,响彻全国。这种形式的所谓解放思想,脱离了现实国情,脱离了具体实际,脱离了科学理论,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的主观臆造和幻想。最终,这些运动不仅没能创造出人间奇迹,反而受到了历史的无情惩戒,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久以后,以“反修防修”为目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更是将整个国家推入了十年内乱的深渊,迟滞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却不能超越。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具体国情,无论人们的思想多么“解放”,目标多么鼓动人心,举措多么富有勇气,但终究难免失败的下场。

三、解放思想要力戒“分散”

新问题不断涌现,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在此过程中,保持齐头并进、整齐划一的状态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也没这个必要。但解放思想不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而是要力戒“分散”,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尊重差异中取得共识,最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看,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相统一,始终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②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就为这一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注脚。1942年初,

为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我们党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通过自学、听课、讨论、党内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解放思想,联系党的历史和自身革命经历,进一步认清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错误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巨大危害,从思想根源上破除了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经验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使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战胜敌人、赢得胜利,需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也需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受体制惯性和传统思维的影响,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仍在“两个凡是”束缚下的僵化道路上踯躅前行。为了开辟新局面,在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号召要“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③。此后不久,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当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他郑重告诫全党:“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④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全党胜利完成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任务。经过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和艰辛探索,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我们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抓住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大成果。为了顺利完成这个目标,党中央号召要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邓小平更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斩钉截铁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⑤当然,伴随着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我国也曾出现过反对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

级自由化风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我们要始终牢记、认真汲取。【联*系^微信@da#*dawk^0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更需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也更需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进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新时代统一思想和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好这一理论武器,经常对标对表,坚决反对分散主义和自由化的错误倾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解放思想要力戒“过线”

解放思想需要去大胆地探索、思考,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要讲政治、讲大局,强化底线思维,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力戒“过线”。从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针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违建别墅案件之所以发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缺失缺位,一些领导干部不讲政治,阳奉阴违,对政治纪律缺乏敬畏,踩踏政治红线,最终他们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解放思想不仅要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同时还要严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曾几何时,一些领导干部“见了绿灯抢着走,见了黄灯闯着走,见了红灯绕着走”的从政经验,竟被当成“解放思想”的先锋、改革开放的典型加以大肆炫耀。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而是刻意规避法律规定和政府监管,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比如,国家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有着严格规定,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产业项目,一般都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审批程序。面对严格规定,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了提高本单位财政收入,增加政绩,他们不是去转换工作思路,调整投资方向,而是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把自己想上马的产业项目化整为零,拆分成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小项目,分头做工作,向有关部门报批。这样的“解放思想”,既违反了中央政令统一的权威性,又踩踏了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教训十分深刻。

五、解放思想要力戒“怠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

思想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永恒的奋斗主题。

首先,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就决定了解放思想、深化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大抵上花了14年的时间,才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引入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分;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新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次,事物不仅复杂,而且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事物本身发展了,要求对它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这就决定了人的思想必须随之不断解放。在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认识必将超越前人,后人也终将超越我们。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看出,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由上,事物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决定了我们要始终解放思想,力戒“怠惰”。一旦解放思想停止了,或者我们的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事物的变化,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将遭受损失或者失败。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我们要接过前人的接力

棒,力戒“空谈”“蛮干”“分散”“过线”“怠惰”这五种错误倾向,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实事求是,努力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争取跑出一个好成绩,不断开创新发展阶段的崭新局面。

【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是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基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望漫漫历史长河,人类实践活动的动力大都来自于理论上的自觉。邓小平同志曾对解放思想的内涵做过明确的表述:“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感悟中国共产党引领各族人民将新中国的辉煌载入史册的70余载,推动中国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乃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时代。面对繁纷复杂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世人已真切认识到,解放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斐然成绩的有力法宝,也是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基石。

一、解放思想是摆脱人类文明发展困境的密钥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德雷曾对此作过如下表述:第三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生产分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彻底打破了地方性的自我孤立和自给自足状态的藩篱,为空前的国际联系和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种“打破”所带来的结果是多维度的。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传统地区闭合性社会的消解推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化转移,国家间的区域性合作成为此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打破了闭合性的封闭社会,却没有打破民族国家之间的壁垒。在经济全球化于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的同时,相关壁垒在传统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内所发生的作用,继续制造着分配结构的不均衡与不公平。

经济全球化所展现出的社会发展自主性,使得国家之间的合作利益实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既有秩序的正义框架和利益机制出现的诠释困境,难以满足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的诉求,并成为导致其面临调整的根本原因。既有的国际秩序中“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零和博弈,不但在“边缘”国家

或地区中不断地创造着动荡和矛盾,也令西方发达国家遭受到自身政治框架和社会基础的日益弱化。有学者将民粹主义势力的抬头、英国脱欧公投等事件作为此轮经济全球化的拐点,对保守主义在西方的全面回归表示忧虑。在这种忧虑的驱动下,将视野聚焦在中国发展路径选择上,围绕中国的国家身份究竟是既定秩序的维护者还是挑战者展开了争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走科学的、可持续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遂成为世界各族人民摆脱人类文明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如何看待国与国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何根治既有国际秩序自身存在的弊病等,随之成为推动人类文明演进难以回避的话题。

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向世界传递了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中国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全球治理方案,不仅终结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优越论”的鼓噪,阻遏了逆全球化思潮和实践的肆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根本担当。还阐发了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科学路径和基础。

二、解放思想是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基石

在近代欧洲产生的民族主义现象,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它所追求的外在体现形式,都是建立在领土政治基础上的“民族国家”。由此,当时的思想理论家们便把这种追求概括为“一民一族一国”的简明公式。旨在强调以语言文化同质为基础结合而成的一国人民,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在世界上应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共同体即国族,并且应建立一个主权国家作为保护外壳。这种理论和方案的政治思想基础是,因帝国统治而产生的各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近现代世界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或出路,就是各族人民通过自决,分别建立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家。与权力实体化的帝国制度所不同的是,民族国家通过国家层面意义的“族体”即所谓民族的构建,将国家原本所具有的社会、政治共同体范畴演化为民族共同体,以适应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二元关系。当民族认同国家,将自己的政治诉

求纳入国家框架之中,对国家报以公民忠诚时,民族构建进程就得以完成。因此,“一民一族一国”成为西欧原生性民族国家构建时的通行法则和不变信条。自民族国家体系于17世纪中叶问世以来,因局部冲突、民族分离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等因素所引起的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层出不穷。在世界各国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的同时,文明的多样性亦得以彰显。从政治制度角度而言,世界各地出现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联邦制等。从民族国家体系本身的发展形态与治理模式上说,亦呈现出多样性光谱。

20世纪末期,世界历史进入“后冷战时代”,多极化趋势日渐增强。美国为保持其世界霸权地位,推出了“文明冲突理论”,并将之作为对外强行输出的“普世文明观”。认为,人类的冲突不可避免,全球政治的冲突主要体现为“文明之间的冲突”。该理论从“不同文明必然产生对抗”“西方中心论”等理念出发,强调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文明之间的隔阂与潜在的冲突,忽视或某种程度否认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夸大了文明对国际冲突的影响。反映了美国将“文化霸权”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用以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动机。

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人与自然关系分裂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疫情、因消费主义改变人类生活状态而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以资本、技术和消费逻辑为基础的人类文明,在悖逆人类社会发展正向维度的徘徊等问题接踵而至。冷战后的世界未来走向如何?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来自民族主义、地区冲突,以及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实力是趋于衰落,还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等等,成为全球治理难以回避的话题。

中国共产党人从全球治理实践出发,对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很多场合提出了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的主张,向世界各族人民描绘了文明互鉴、命运与共的美好愿景,解读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七色阳光”说起,阐释了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和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应成为人类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指出,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语言、一种音乐、一种服饰,则是不可想象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实践证明,“文明冲突论”会误导人们选择战争之路,而“文明互鉴”理念将不断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各

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回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清楚地感悟到人类文明观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历史意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实践证明,“文明冲突论”会误导人们选择战争之路,而“文明互鉴”理念将不断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和谐共处。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理念和展现的蓝图,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大局和沿线国家共同价值追求出发,向全世界提出的超越资产阶级文明观、正确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一种道路设计。旨在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汇聚沿线人民对和平、持续和繁荣的共同希冀,实现相关地区的共同发展、持续繁荣和长治久安。今天,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以及我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主张。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已被视为重要的引领力量。其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将成为激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族人民实现文化繁荣、经济进步的动力,以及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基石。%【联系微信^d#@a&%dawk*01】

三、解放思想是把握人类文明本质属性的指南

多样性乃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通过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不同人类文明成果,对于维系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用不争的实例证明,只有深刻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本质,才能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激发人类文明的生存活力,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进而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富有内涵的精神生活条件和多姿多彩的未来愿景。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人类文明极大的打击。集中营屠杀和种族灭绝等残忍行径,揭示了以本民族利益至上为特征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体制结合的可怕性,也为不同文明之间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创口和裂痕,人类文明本质属性受到毁灭性的摧残。为了走出频繁战争的怪圈实现民族和解,欧洲社会率先开始对其曾经引以为傲的民族国家体系进行理念反思

和实践改良。

需要指出的是,从“煤钢联营”的出现,到欧盟的诞生,欧洲一体化一直都是欧洲民族国家寻求自我保护的现实途径。在欧盟的框架下,共同的经济政策使各成员国可以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认同基石未发生变化,国家的私利性使各成员国在政治生活中既有的敌对情绪和互相竞争的关系,并未因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而消失,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霍夫曼所言,“互相竞争和权力平衡是欧洲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19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的爆发迫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维度上进行调整和重构。在这一时期,民族国家自主性的弱化为超国家合作、协调和次国家行动留下了空间,区域性组织的出现填补了民族国家边界后退所留下的领域。然而,区域性组织的兴起并非在挑战民族国家的传统地位,而是作为一种适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政治整合形式,帮助民族国家进行“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自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让世人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主导下传统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弊端。随着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勃兴,欧盟、东盟等区域性组织治理能力的有限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弱点日渐凸显。区域性组织迫切需要更加有效地挖掘民族国家的制度潜能,应对来自传统国际秩序框架的挑战,这已经成为相关国家政府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从维护人类文明本质属性的根本目的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意令人瞩目。首先,它超越了语言、地域、历史、血缘等既往存在的人类共同体的认同基石,而将共同的未来(命运)视为认同对象,以共同命运作为纽带将共同体成员的权利和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其次,它从共同体结构关系出发,以将命运概念纳入共同体的范畴之中的方式,在原

#【联*系微*信dadawk01】

有民族国家的结构框架之下,规避了零和博弈指向的传统的国际秩序。主张将民族国家从强权性、冲突性、竞争性与剥削性交织的传统国际关系中解放出来,建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世界文明新秩序,实现不同文明合作共赢这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普遍共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为谋求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举措,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新的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的决心与能力,对当代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而是一个世界各族人民在共同风险面前热切憧憬可以休养生息的,重塑彼此信任、互相依赖的世界。作为一种构建新时代人类文明体系的科学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引领民族国家的未来走向。

回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解放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相生相随,解放思想沿革路径昭然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过程。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开启中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就不可能始终走在新时代前列,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站在当今世界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人类文明向多样、平等和包容方向发展,依然离不开解放思想。毋庸置疑,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客观应对世界文明格局走向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将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前行,引领世界各族人民迎接“美美与共”新时代的到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联系微~信dadawk01】

~【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天民

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弥足宝贵的精神传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风雨沧桑的百年历史,新中国70余年建设发展的辉煌经历,改革开放40余年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把解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法宝,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对于继往开来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总体引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质属性和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紧迫和关键的问题是务必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因此,新时代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以解放思想为总体引擎,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一点既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属性所决定,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身理论的开明态度和未来期许所确证的理论事实。变化、发展、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静止、僵化、机械则是形而上学的固有属性,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倡导者总是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总是以创新发展的态度对待一切理论,包括他们自己创造的理论。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革命化,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更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待自身理论的态度和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生动示范。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教条”,从表面上看来是“原封不动”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却是脱离甚至违背了作为

【~联系微信d#adawk01】

“指南和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革新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精神、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所以,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只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在理论上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开放的理论态度决定的,在实践上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工作作风彰显和实现出来。纵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百年历史,每一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飞跃式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有力推动,无不与解放思想密切相关。从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到开辟改革开放崭新局面的邓小平理论,再到确立开创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伟大奋斗目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重大理论跃迁,都是中国共产党大力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的重大理论创造和理论贡献。与之相反,但凡以教条主义、僵化思维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形,无不导致思想的困锁和事业的挫折。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教条路线给革命造成惨重损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极左教条主义思想导致徘徊落后困难局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充分证实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于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意义,之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前行、捷报频传。立足新时代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必须一如既往秉承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理论创新基本原则,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坚挺的实力、突出的优势强劲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有序推进。面对辉煌的建设成就,必须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工作,充分发挥理论引导实践的优势,坚决避免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弊端。为此,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宝贵精神,深入客观总结建设成就,全面精准把握发展形势,努力形成系统性规律性认识,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认清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切实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奋勇进取。【联^系微信dadawk01】

二、解放思想是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境界的内生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用,没有固定的方案可以参照,但是社会发展总体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跃迁规律,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样式,不同于自在的自然规律,凸显出鲜明的以人为主体的“自为”属性。人的作用,特别是人的理论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贯穿于“质量互变规律”和“由低级到高级跃迁”过程,且在其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和彼此推动。由思想解放达至观念创新,再由观念的创新达至新发展任务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境界提升的内在动力机制。及时充分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总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主题更新、境界升华;思想禁锢、观念僵化,往往会导致方向迷茫、发展迟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凯歌行进,持续发展,不断跃向新的发展主题和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在主体动因。从实现拨乱反正,到开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再到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目标,每一步跨越都是解放思想的重大成就和结果。

思想解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1978年前后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崭新局面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而充分的体现。面对当时徘徊低靡的发展困境,迫切需要通过充分解放思想,破除僵化观念,消除“两个凡是”教条主义思想禁锢,实现社会发展主题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变。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引领和推动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拨乱反正,鲜明地挺立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旗帜,从根本上消解和破除了陈旧僵化观念和教条主义思想。通过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破除关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定性的种种抽象僵化的理解,返本开新,提出了具有重要思想启蒙和实践号令意义的时代命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具有深刻反思意蕴的理论命题,如同头脑清醒剂,又似及时的春雨,使党内党外、社会上下冰封的思想开始解冻,普遍认识到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共识性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工作重心、努力方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新判断、新结论、新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冲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念启蒙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现实地推动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确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跃迁新的境界,开启“改革开放”崭新历史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建设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时代主题,社会发展跃入新的境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优良作风,全面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历史,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研判,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的新定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各项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和小康生活的实现,社会矛盾状况、人民的生活向往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准确研判形势,把握时代大势,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研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定位,开启了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美好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事业境界。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有利时机,积极避免不利干扰,对内加紧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和平发展福祉,仍需要大力解放思想,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务实解决“国际格局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国理念、大国观念,以开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积极担当的态度处理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稳中求进、兴国强国、高质量发展问题,大国竞争与合作问题,中华民族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与带动落后国家共同进步问题。面对风云激荡的时代变换,社会主义中国要通过大力解放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观念、正义必胜信念,顺应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大势,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托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激发新时代兴国强国信心与实力;以“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精神气度、大国格局增强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在解决自身问题、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危急中,奉献中国智慧,彰显大国担当,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境界。^【联系微信d^#ada~&w%k01】

三、解放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攻坚克难的锐利武器

建党百年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精神法宝,帮助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难关,度过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辉煌的事业,彰显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和锐利武器。越是遇到困难、遭遇挑战,越要大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联系微信d%ada^wk01】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空前增强,国家和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空前成就,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接近。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面对的挑战依然严峻,无论国内建设、自我发展还是国际交往与合作都面临着攻坚任务和严峻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从国内发展来看,面向未来我们虽然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面对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高瞻远瞩,告诫全党同志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新阶段新矛盾新挑战的重要论述,再次充分发扬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宝贵精神、优良作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攻坚克难、行稳致远、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了根本指导。全党同志和社会各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告诫,坚定必胜信念,大力解放思想,积极拓展视域,及时更新观念,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大力解放思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应对新阶段新矛盾新挑战的号召,

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信念。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历史的进步不可阻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只有大力解放思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要通过历史纵向维度对比今昔变化,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社会发展阶段变迁,心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顺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发展势头,凝聚共识,激发斗志,提升境界,坚持不懈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之以恒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开新局布新篇,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要通过世界横向维度审视国际格局,深刻把握大国关系变化,调整发展方案和外交思路。要立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一步发展传统国际友谊,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国际欺凌。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修文德以来之”外交智慧,彰显“近者悦,远者来”大国外交风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源发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实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和思想利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辉煌成就,充分证实了解放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化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弥足珍贵和重要。新时代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唯有充分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强化初心使命意识,激发革命斗志和创造潜力,客观深刻实事求是地思考和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争朝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与振兴发展的内在逻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安会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刚刚落幕的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强调“聚焦补齐思想观念短板,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从思想、观念、思路层面破题,坚决破除思想禁锢和惯性思维”。解放思想、振兴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应该对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理解两者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刻领悟解放思想对于实现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性,以及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从而开辟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是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振兴发展,换句话说,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现振兴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历史遗留因素造成的,有些是新发展中的新挑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内生动力不够、潜力挖掘不足的问题。但是不管哪一方面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以创新性思维寻求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

首先,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突破旧观念的束缚,才能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大胆思索、勇于创新,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新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东北振兴发展必须解决“四大短板”,其中“思想观念”就是短板之一。不可否认,黑龙江省由于历史、地域等多方面因素,传统思维、陈旧观念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还根深蒂固,在一些干部中还存在等靠要、官本位、不思进取、怕险畏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人们思想、拴住了人们手脚、冷却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降低了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破解难题先要解放思想,面对新的矛盾与挑战,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思维,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找出矛盾根源所在,从思路上、方法上、效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1]88解放思想可以使我们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将蓝图变为现

实。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教条主义、唯书、唯经验、唯习惯的思维方式,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真正使黑龙江省的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其次,解放思想是事物革新和自我完善的力量源泉。任何事物有没有生命力,就在于其有没有创造力,有没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之所以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其是一个发展着的理论,能够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和发展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历时几千年而不衰,也正是因为其有巨大的包容性,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自己。《易经》设鼎、革两卦,革是去故,鼎是取新,旧去方有新来,旧灭方有新生。革故鼎新是事物发展的不变原则,解放思想就是观念的更新,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就没有发展的突破,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最后,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总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还固守老思路、老传统,固步自封不懂得更新观念、转变思维,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时代所抛弃,这样,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并且发展还会越来越滞后。解放思想是求真务实的前提,思想解放向前一步,实践便向前一步。解放思想能引领黑龙江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直面风险挑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项事业的攻关期。黑龙江省发展同样正面临一些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资源禀赋、优势潜力还不相称,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体制机制还不够活,有的干部思想观念、市场意识、能力作风与振兴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这些新的问题与挑战,无疑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推动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急先锋。

二、振兴发展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

解放思想不是为了思想而思想,其目的在于促进振兴发展。振兴发展指的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相比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其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全”字。“全”一方面指覆盖面“全”,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全”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战略的振兴,是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全过程全覆盖的振兴,

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人人担当尽责的振兴。”并提出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教振兴、农业振兴、产业振兴、区域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民生振兴、人才振兴。这“八个振兴”是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有力诠释。另一方面“全”体现了一种立体振兴。如在现代农业振兴计划中,就包括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从而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这里面又包含了科技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因素,立体地支撑了农村振兴计划。

解放思想属于思想观念的层次,思想观念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524即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525。这里马克思实际上阐述了一种道理,即思想观念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它是从属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不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不同的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本身没有独立的历史,意识的历史和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决定的。但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当思想观念落后于经济基础时,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二是当思想观念适应经济基础时,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破除思想观念中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部分,对落后的旧思维、旧观念进行扬弃,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从而最终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充分发挥解放思想对促进振兴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实现黑龙江省的全面振兴全方振兴,报告还明确提出了“九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定不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这“九个坚定不移”既是未来五年黑龙

江省的发展任务,也是实现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方法、路径。这说明实现黑龙江省振兴发展除需要解放思想外,还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齐头并进,需要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才能走出振兴发展之路。

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振兴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且事物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这时,影响一个事物发展的因素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一个因素的轻微变动可能引起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所以要实现振兴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不能仅就思想谈思想,必须与其他因素有效结合起来。

三、探索如何解放思想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之一

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打破陈旧、落后的思维观念的束缚,建立与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思想意识。因此它与其他条件相比,对于振兴发展主要起到了一种思想引领的作用,位于前提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3]

任何行动或举措都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4]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看,每次解放思想都成功地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才能突破观念的禁锢,实现行动的超越,走出一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发展之路。同样,要想实现黑龙江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也离不开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联系微%信dadawk01】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解放思想,用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打开龙江振兴的大门。

首先,解放思想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不是毫无规矩地随意解放,解放思想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联#系微信dad%aw%k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5]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用普遍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加以机械重复的教条,他们的学说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2]527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我们解放思想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保证我们的思想能往更正确、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另外,解放思想更需要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6]统一思想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奋斗百年历程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实现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凝心聚力共同促进黑龙江省的振兴发展。

其次,解放思想要有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又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7]因此,解放思想不是泛泛而谈,也不是形式化地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解放思想需要我们要有省情意识、问题意识。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有着自身发展优势,也有劣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且还特别针对黑龙江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既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同时也有大湿地、大森林、大江、大湖等丰富的绿色发展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优势,并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实现生态、科研、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黑龙江省的创新发展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黑龙江作为施行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

【联系@微信~*dad~*awk01】

的地区,“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并且加上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来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以及黑龙江省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使黑龙江省发展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三长三短”的辩证方法,把握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的政治机遇、政策机遇、改革机遇、开放机遇,迎难而上,克服旧传统、旧观念、旧路径,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最后,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世界是永远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问题,这一个目标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目标,因此解放思想永远没有停滞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1]72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在总结以往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黑龙江发展的新规划,以及催人奋进的黑龙江新的振兴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以及目标的实现绝对离不开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如今年春季黑龙江省的疫情此起彼伏,这大大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防疫压力。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要有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切实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常怀忧患之思,常怀发展之责,才能清醒地看到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风险,才能尽快适应新形势,从容应对各种新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准确把握事物发展态势,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出新举措,走出新路子,创出新事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勃

近年来,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综合实力得到稳步提升,企业管理持续规范化,青年干部队伍也在快速壮大,各项工作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在全面推行“内部承包责任制”背景下,以开展“反对‘四种主义’、打造‘四种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契机,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优势,促进企业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改革发展过程中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问题愈发突出,已经跟不上发展规模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唯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解放思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梯队相对单一,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仍存在“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等陈旧思想,影响了青年人才的干事积极性。针对以上发展短板,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通过分析发现,主要由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真正补足公司改革发展的短板。

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因素

想和崇高追求,争先进、当先进意识不强。

三、在解放思想的驱动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重点在推行“内部承包责任制”落地见效、“反对‘四种主义’、打造‘四种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党建生产融合等方面加强督导督促,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彻底、落实到位。此外,还应着力打造2-3个有亮点特色、有成功经验的集体典型,大力推广复制可行经验;以及着力打造一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个人典型,多形式宣传宣讲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争先创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664(53篇)解放思想素材汇编材料(改革创新、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74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