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系列129赵智奎: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二十大学习材料)

2023-03-12 21:57:45 121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

(2022年10月25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下面,我们将以这两段话为索引,从三个方面来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主题。

一、思想理论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由此可见,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就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即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从哲学上说,飞跃是反映事物质变形式的哲学范畴,指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的过程。恩格斯指出:“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总是一种飞跃,一种决定性的转折。”无论是物理现象中“相”的转变、化学现象的化合与分解、生物现象中物种的变异,还是社会现象中社会形态的更替,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运动等,都是通过决定性的飞跃来实现的。所以说,飞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一个事物飞跃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说来微观世界物体质态转变的飞跃时间短暂,宏观和宇宙世界物体质态转变的飞跃时间较长。无论在哪个物质层次上发生的飞跃,都具有时间持续长短和空间规模大小的特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飞跃形式,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飞跃的形式也会不同。飞跃的形式会随着事物性质及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事物飞跃的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马克思强调“现实生活过程”是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主要关注社会形态的更替,认为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人类社会将发生社会

形态的更替,即实现“飞跃”。我们知道,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也就从哪里开始。思想的逻辑来自现实的逻辑。同理,理论飞跃的原因在于现实生活过程的飞跃。

理论创新是理论飞跃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关于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由此可见,理论飞跃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时代紧密相连。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由实践而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

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也不能简单拿党过去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和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举措来套今天的工作。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几十年前是怎么说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亦步亦趋,那还怎么前进?!那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态度。

纵观党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

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系列129赵智奎: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二十大学习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