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写材料用典汇编

2023-03-13 02:58:19 123

1115.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例文】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一个人如果不能俭于己,挥霍无度、欲壑难填,必定向别人乱伸手。以案为鉴,很多官员的贪腐,追根溯源就是从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开始的。贪腐之风的背后往往是奢靡之风。(中国纪检监察报《欲教以廉 当先使俭》)

【典故】出自清代魏禧《日录里言》,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当省而不省者,必至当用而不用。

【释义】意思是,凡是那些自己不能节俭的人,必然会对他人乱加占取;应该节省却不节省的人,必然会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无所使用了。

【赏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把勤俭节约作为传家之宝、修身之本。《尚书》教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训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断定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诸葛亮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咏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韩非子喻老》中曾记载: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竟让太师箕子感到恐惧。其实,箕子忧虑的不是象箸本身,而是其背后衍生的奢靡享乐之风。由此足见,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倘若为官之人不能俭于己,最终必然给糖衣炮弹留下可乘之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俭于己方能正于人。唯有当清正廉洁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习惯,当崇俭抑奢成为一种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干部队伍才能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凝聚奋发有为的活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廉政党课、任前集体谈话,侧重于强调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四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1116.挽上滩之舟,停一棹则退千寻

【例文】风气建设如挽上滩之舟,停一棹则退千寻,必须常抓不懈、严字当头、一严到底。调研了解到,现在仍有少数基层单位党组织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在抓作风、正风气上存在责任缺失现象。有的斗争精神不强,落实制度打折扣,对违规违纪现象缺乏警觉;有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不力,对官兵约束不够,习惯于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这些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不解决,风气建设将难以深入推进。(解放军报《用原则性战斗性堵住“责任缺口”》)

【典故】出清朝金缨《格言联璧》,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涯之马,体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释义】意思是,凡事一定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待。挽救已成败局的事情,千万要格外小心谨慎,如果驾驭临近悬崖的烈马,千万不要轻易地加上一鞭;谋取即将成功的胜利,一定要竭尽全力,如同划着逆流而上的船,千万不能稍停一桨。

【赏析】老子讲,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事实证明,事业的成功,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如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信心满满、全心投入、状态极佳的选手,往往能够战胜对手,登上领奖台。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尤须树立必胜的信念、不屈的意志。特别是当前作风建设已经成为常态化阶段,保持常态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过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旦执纪问责稍有懈怠,制度约束就会出现破窗效应,不良风气必将卷土重来。让好作风成为常态,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好第一关,警惕第一次,守好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对那些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用法】主要适用于干部大会讲话、党校培训讲话等,侧重于强调持续推进某项工作,比如作风建设、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底线思维,发扬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117.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例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如果领导干部都把不羡浮华、崇俭尚廉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行动自觉,那么,我们干部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定会有质的提升,尚俭戒奢的美德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纪检监察报《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典故】出自《诗经·邶风·雄雉》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释义】忮,嫉妒,即。意思是,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在一起站着,而不觉得自己耻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什么行为能不好呢?

【赏析】这段话是孔子告诫弟子子路的一段话,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我国古代先贤一直强调,不在物质上和表面上与别人攀比,不眼红,不贪求物质享受,是君子的必备品质不贪图安乐,才会实现远大的理想。人生在世,总有七情六欲,对名和利的追求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这种追求一定要适可而止,且要符合道义。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老子对贪求也有精辟的论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无节制的贪求,一定会走入岐路,这已被无数事例所证明。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古人身上汲取人生智慧,提升身心修养,克服贪欲,正直为人。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用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抑制四风侵蚀,筑牢防风墙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座谈培训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1118.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例文】所谓“诤友”,是指敢于直言规劝、勇于开展批评的朋友。古语有云:“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陈毅也曾写过诗句:“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这就是说,真正的诤友是在你面前,始终坚持说真话,敢于当面指出你不足之处的人。这样的朋友,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要多交几个。(云南日报《部要有几个诤友》)

【典故】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谏浄》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释义】争友,即诤友,能够以直言规劝人的朋友;令名,即美好的名场。意思是,一个人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一位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那么他就不会陷于不义之地。

【赏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推崇正确的交友观,留下始交不慎,后必成仇的告诫之语,总结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的经验教训。在交友观上,古代思想家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交友的基本遵循。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深刻认识,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可以听到真话实话,关键时刻有人咬耳朵扯袖子;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可以远离算计下套,做事用权无需徇私情坏规矩;和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可以开眼界提修养,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公仆意识。结一个好友,就如入芝兰之室;交一个坏友,则如入鲍鱼之肆。进入新时代,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慎友,不交无德之人,不交无义之人,不交无耻之人,防止被围猎、防止被拉下水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廉政党课,侧重于强调注重择友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净化生活圈,多交诤友、不交损友,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筑起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


1119.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例文】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持俭戒奢,方能生出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方能锤炼严紧硬实的好作风。党员干部不仅要节约朴素,会过紧日子,还要务实节制,工作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多做利民惠民的实事。(中国纪检监察报《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典故】出自清代陈廷敬《陈文贞公廷敬事略》,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释义】根柢,即根本。意思是,治贪污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奢侈和勤俭又是贪与廉的根本。想要教育官员廉洁,必须先让他们做到勤俭。

【赏析】陈廷敬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相国,一生恪字清、慎、勤的为官之道,这三个字成为他始终遵循从政箴言。康熙皇帝曾评价陈廷敬为,恪慎清勤,始终一节。陈廷敬虽然官至宰相,但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生活非常俭朴,留下了我自长贫甘半饱的佳句,故有半饱居士之称雅号。为官以清廉为本,自身清正廉洁,才能率先垂范、正己正人,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化一方之民、正一方之风。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抑制不正之风,带头持俭戒奢,不仅要节约朴素,会过紧日子,还要务实节制,工作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多做利民惠民的实事。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讲党课、干部大会讲话,侧重于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观,锤炼严紧硬实的好作风,不断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带头弘扬和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1120.不畏多难畏无难

【例文】面对成绩可以自豪,但绝不自满自大;面对挑战可以谨慎,但绝不畏惧挑战,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不畏多难畏无难的最好诠释。志行万里者,不因忧患而畏惧,不因安逸而自喜。从离开西柏坡开始,我们党已持续进行了70多年的赶考,应该说已经考出了优异成绩,但考试远没有结束,还要持续进行下去。每名党员干部都需要清醒面对赞誉,勇于担当,慎终如始,永不懈怠,方能确保伟大目标如期实现。(纪检监察报《不畏多难畏无难》)

【典故】出自《新唐书·崔群传》,赞曰:圣人不畏多难,畏无难。何哉?多难之世,人人长虑而深谋,日惕于中,犹以为未也,曰:吾覆亡不暇,又何以安?故能举天下付之兴,畏之也。

【释义】意思是,圣人不害怕困难多,而怕没有困难、安乐逸豫。这句话表明了古人对于忧患和安逸较为清醒的认识。

【赏析】忧患是人生奋起的学校,苦难是走向辉煌的磨刀石。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苏轼在《志林》中提到,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古代先贤用哲理告诫后人,要警惕安乐逸豫的状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人处逆境时,往往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头脑冷静清醒,故而能胜;而处顺境时,难免自视甚高、自我膨胀,对风险视而不见,对危机丧失警觉,故易跌倒。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能够打败一个人的只有自己,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党课、干部大会讲话,侧重于攻坚克难,教育引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不以事难而不为,不以任而退缩。二是适用于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讲话,侧重于安全生产类警示教育,促进干部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11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例文】先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都是强调这种修养。事情办砸了,把锅往外一甩,觉得是客观环境不利、是别人“拉胯”误导,必然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反过来,好好复盘来龙去脉,反省自己哪些地方疏忽了,哪些做法不合适,方能对症下药,至少能够避免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北京日报《自省的边界》)

【典故】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君子,即有才能的人参省乎己,即对自己检查、省察。意思是,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

【赏析】及时省察、时时观心,坚持知行合一,不仅是先贤们的处世哲学,也可谓今日的修身之要。一个人无论是阔步于坦途还是涉深水、闯险滩,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陷于低谷,都需要停下来喊喊自己的名字,多些自问、多些“敲打”,及时从亢奋的激情或失意的抑郁中跳出来。正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被称为哲言,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就已是谬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思想上的危险因子常常处于潜伏状态,一旦稍不留意,便会潜滋暗长。葆有“以恐惧修省”“不敢有一毫自肆”的意识,用好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能及时扫除思想阴霾,避免让初心蒙尘,不断坚定前行的步伐。

【用法】主要适用于机关干部大会、年轻干部座谈讲话,侧重于强调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自警自省自励,坚守底线、划好红线、不碰高压线,在反思中剖析自己,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1122.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

【例文】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部队是要打仗的,更加离不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武器和制胜法宝。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为军队政治工作一整套优良传统之一。不了解实际就不能很好地指导部队建设、推动战斗力跃升。特别要看到,随着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部队体制编制、力量结构、武器装备、工作方式、基层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军报《注重实际实事求是》)

【典故】出自清代王夫之《宋论卷十高宗》,处静以待动,奋弱以抗强,动者必折,强者必摧。无他,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君子观于此,而知所以自求,知所以应天下矣。

【释义】纽,即纽带、节点。意思是,虚假与实际的分别,是祸患与成事的转化节点。

【赏析】图虚名者往往为虚名所累,务实效者才会有大作为。古往今来,凡事无不成于真、毁于假,兴于实、败于虚。盛唐时期的宰相姚崇,临终前有人问他有什么为政经验,他只讲了四个字崇实充实,意思是说,为政只有崇实,国库才能充实,同样,百姓的日子也才能殷实。为官从政,当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以实干为基、拿实绩说话。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是要作为不是作势,是要实惠不要虚荣。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头脑清醒、认识到位,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从实处抓起,谋实策、出实招,务实事、求实效,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党课报告、干部大会讲话,侧重强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干事,追求实实在在的业绩。


112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例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虽然清谈容易实干难,但在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中,多些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多些起而行之,少点坐而论道、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收获精彩。(中国纪检监察报《知行合一行而有果》)

【典故】出自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释义】笃实,踏实、实在;精察,精细明察。意思是,识清楚实在,本身就是行动;行动自觉、明察,其中就有认识。

【赏析】古人早有知为先,而行为重的主张,留下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富有哲理的传世佳句,一直以来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王守仁继承并发展南宋陆九渊的学说,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诸多命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其核心就是知行合一他指出,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虽然清谈容易实干难,但在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中,多些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多些起而行之,少点坐而论道,才能取得突破、收获精彩。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听真话、察真情、办实事、求实事,在实际实干实践实效中创造实绩,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党课报告,侧重于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真抓实干的能力本领。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座谈、培训讲话,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要立足实际、注重实干,摒弃坐而论道的虚假作风,追求起而行之的实践效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9写材料用典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5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