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系列689(58篇)“国之大者”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2023-03-13 12:53:15 121

20224

1.杨自度:

“国之大者”,执政之纲⋯⋯⋯⋯⋯⋯⋯⋯⋯⋯⋯⋯⋯⋯⋯⋯⋯⋯⋯⋯⋯12.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乔兆红:

“国之大者”: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基点⋯⋯⋯⋯⋯⋯⋯⋯33.中共济南市天桥区委组织部:

“国之大者”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路径⋯⋯⋯⋯⋯⋯⋯⋯⋯⋯⋯⋯⋯⋯⋯⋯94.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

“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指向⋯⋯⋯⋯⋯⋯⋯⋯⋯⋯⋯⋯⋯⋯⋯115.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

“国之大者”及其政治逻辑⋯⋯⋯⋯⋯⋯⋯⋯⋯⋯⋯⋯⋯⋯⋯⋯⋯⋯⋯176.中国建材杂志社副社长:

“国之大者”铭记于心⋯⋯⋯⋯⋯⋯⋯⋯⋯⋯⋯⋯⋯⋯⋯⋯⋯⋯⋯⋯⋯307.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傅学坤:

把“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328.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赵东方:

把握“国之大者”全力维护边境稳定⋯⋯⋯⋯⋯⋯⋯⋯⋯⋯⋯⋯⋯⋯⋯349.财政人的“国之大者”⋯⋯⋯⋯⋯⋯⋯⋯⋯⋯⋯⋯⋯⋯⋯⋯⋯⋯⋯⋯⋯36

10.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陆宁安:

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3711.王宇萌: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牢记“国之大者”?⋯⋯⋯⋯⋯⋯⋯⋯⋯⋯⋯⋯⋯⋯3912.董振华:

党政领导干部如何牢记和服务“国之大者”⋯⋯⋯⋯⋯⋯⋯⋯⋯⋯⋯⋯43

读懂“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4914.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万艳明:

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5315.张士永:

放管服改革要心怀“国之大者”⋯⋯⋯⋯⋯⋯⋯⋯⋯⋯⋯⋯⋯⋯⋯⋯5516.金文斌:

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的四个维度⋯⋯⋯⋯⋯⋯⋯⋯⋯⋯5817.团太原市委:

关心“国之大者”担当时代重任⋯⋯⋯⋯⋯⋯⋯⋯⋯⋯⋯⋯⋯⋯⋯⋯6118.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胡惠林:

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文明⋯⋯⋯⋯⋯⋯⋯⋯⋯⋯⋯⋯⋯6419.郭隆:

紧扣国之大者谋划履职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7220.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常庆欣:

经济发展视阈下的“国之大者”⋯⋯⋯⋯⋯⋯⋯⋯⋯⋯⋯⋯⋯⋯⋯⋯7621.芦静:

聚焦“国之大者”续写时代荣光⋯⋯⋯⋯⋯⋯⋯⋯⋯⋯⋯⋯⋯⋯⋯⋯8222.上海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学新:聚焦“国之大者”以强有力的

政治监督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8423.河南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曲孝丽:

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8524.王畅颖:

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8825.人民法院报评论员:

牢记“国之大者”司法服务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示精神做好法院工作系列评论⋯⋯⋯⋯⋯⋯⋯⋯⋯⋯⋯⋯⋯⋯⋯⋯⋯9026.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

牢记“国之大者”育可堪大任之才⋯⋯⋯⋯⋯⋯⋯⋯⋯⋯⋯⋯⋯⋯⋯9227.勘探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冯建辉:

牢记“国之大者”争当勘探主力⋯⋯⋯⋯⋯⋯⋯⋯⋯⋯⋯⋯⋯⋯⋯⋯9428.赵厚川:

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企之所能”⋯⋯⋯⋯⋯⋯⋯⋯⋯⋯⋯⋯⋯⋯9529.杨雪:

牢记“国之大者”为何如此重要?⋯⋯⋯⋯⋯⋯⋯⋯⋯⋯⋯⋯⋯⋯⋯10030.冯维江:

论“国之大者”和国防安全⋯⋯⋯⋯⋯⋯⋯⋯⋯⋯⋯⋯⋯⋯⋯⋯⋯⋯10331.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处参赞杨军:

努力践行“国之大者”⋯⋯⋯⋯⋯⋯⋯⋯⋯⋯⋯⋯⋯⋯⋯⋯⋯⋯⋯⋯11132.本报评论员张立君:

企业家要心怀“国之大者”⋯⋯⋯⋯⋯⋯⋯⋯⋯⋯⋯⋯⋯⋯⋯⋯⋯⋯11333.新疆昌吉市委组织部马卓勋:

人才培养须心怀“国之大者”⋯⋯⋯⋯⋯⋯⋯⋯⋯⋯⋯⋯⋯⋯⋯⋯⋯11534.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京清:

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11735.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深刻理解“国之大者”⋯⋯⋯⋯⋯⋯⋯⋯⋯⋯⋯⋯⋯⋯⋯⋯⋯⋯⋯⋯12536.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贺恒扬:

深刻领会“国之大者”处理好“五个关系”⋯⋯⋯⋯⋯⋯⋯⋯⋯⋯⋯12737.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蕾: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三重审视⋯⋯⋯⋯⋯⋯⋯⋯⋯⋯13138.万成:习近平关于心怀“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

和价值旨趣⋯⋯⋯⋯⋯⋯⋯⋯⋯⋯⋯⋯⋯⋯⋯⋯⋯⋯⋯⋯⋯⋯⋯⋯⋯14139.人民日报评论部:

心怀“国之大者”,步调一致向前进⋯⋯⋯⋯⋯⋯⋯⋯⋯⋯⋯⋯⋯⋯15140.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曹秀琴:

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四个必须”⋯⋯⋯⋯⋯⋯⋯⋯⋯⋯⋯⋯⋯15341.马鞍山财政局(国资委)局长吴斌:

心怀“国之大者”切实“为民理财”⋯⋯⋯⋯⋯⋯⋯⋯⋯⋯⋯⋯⋯⋯15542.武城县武城镇党委书记朱绪登:

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5843.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李向明:

心怀“国之大者”守护“平安海南”⋯⋯⋯⋯⋯⋯⋯⋯⋯⋯⋯⋯⋯⋯16044.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心怀“国之大者”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6345.宁彬:

怀“国之大者”彰显责任担当⋯⋯⋯⋯⋯⋯⋯⋯⋯⋯⋯⋯⋯⋯⋯⋯16846.中国石化报评论员:

心怀“国之大者”答好时代考题⋯⋯⋯⋯⋯⋯⋯⋯⋯⋯⋯⋯⋯⋯⋯⋯17347.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习骅:

心怀国之大者发挥监督保障作用⋯⋯⋯⋯⋯⋯⋯⋯⋯⋯⋯⋯⋯⋯⋯⋯17548.本刊评论员:

心系“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17849.徐文耀:

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岗位建功⋯⋯⋯⋯⋯⋯⋯⋯⋯⋯⋯⋯⋯⋯⋯⋯18050.陈方晓:

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两个维护”⋯⋯⋯⋯⋯⋯⋯⋯⋯⋯⋯⋯⋯⋯18251.周珊珊:

胸怀“国之大者”⋯⋯⋯⋯⋯⋯⋯⋯⋯⋯⋯⋯⋯⋯⋯⋯⋯⋯⋯⋯⋯⋯18452.王会亮:

以“国之大者”的胸怀从严监督执纪⋯⋯⋯⋯⋯⋯⋯⋯⋯⋯⋯⋯⋯⋯18653.李翔:

以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奋力跑好历史接力棒⋯⋯⋯⋯⋯⋯⋯18854.文子玉:

在国之大者中找准奋进坐标⋯⋯⋯⋯⋯⋯⋯⋯⋯⋯⋯⋯⋯⋯⋯⋯⋯⋯19455.新华社评论员:

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19756.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孙迪:

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19957.韩振峰:

准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20458.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210

“国之大者”,执政之纲

杨自度

今年开春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

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要求全党牢记这个“国之大者”。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个思想,深刻指出“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即心怀“国之大者”乃是立党执政之纲,只有时时牢记和抓好这个纲,才能正确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必须深刻领悟之、时刻勿忘之、坚定践行之。

党的百年传奇般的历史,是全党全国人民最好的教科书。党为何能从最初仅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疯狂“围剿”下,经过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为何能够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千魔万妖,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历史性飞跃,把一个被列强欺凌的“东亚病夫”变为如今让西方敌对势力恐惧的强大国家?说到底,就是因为我党始终不忘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而赢得人民的高度信任,得到人民的全力支持。近年来,在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西方敌对势力联手多方面疯狂攻击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峻情势下,能够稳如泰山,化险为夷,在全球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苏经济,最根本的还是全党坚持以“国之大者”为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而得到人民一致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编造种种谣言、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情况相反,一些有识之士根据调查答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调查报告。美国肯尼迪学院的三名专家根据其2003至2016

年间长达13年在中国进行的8次调查,同3万余名中国城乡民众面对面谈话撰写了这份报告,结论是,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满意率比过去几十年都高,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效率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对中央政府满意度超过了93%。另据慕尼黑安全会议(当今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最重要的论坛之一),在今年6月9日发布的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数及160页的《慕尼黑安全报告》,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超强信心。该论坛2018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95%的中国民众表示他们非常信任中央政府。加拿大约克大学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已经升至98%。

在现今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为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党政领导必须更自觉、更坚定地举起“国之大者”这个纲。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他告诫“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对“国之大者”不关心,而只关心本地区、本部门和个人之“小账”,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违法乱纪仍然不时露头的主要原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解决好这个问题、顽症,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目标之一,力求作出实实在在的改进,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国之大者”: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基点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乔兆红

一、理解“国之大者”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于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指出经济建设是政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利用新的政治所取得的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的革命任务。他认为如何建设巩固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因而要求对经济要坚持首先从政治角度去看。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了“经济方面的政治”的观点,认为经济建设本身就是政治,由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当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时,经济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成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这一方面是指必须为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是指无产阶级要彻底消灭阶级、实现人类的社会解放这一历史使命,还应该实现社会的经济解放。

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列宁的“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的方针,善于从“政治角度”考察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同志更鲜明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我们的政治路线和总路线。其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都从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经济发达,国力就强盛,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高。因此,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纳入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潮中考虑,赋予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以极强的“政治上战略上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提升了我国在21世纪中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明确了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从追赶走向超越的历史方位,为发展中国家开辟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已经并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牢记“国之大者”成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和治国理政的关键一招。作为“国之大者”,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路径是

整体推进。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理解现代化新征程的理论基点与逻辑起点,那么,整体推进就是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与承前启后的重大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原则和方向。以此为指导,党、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耦合构成了新时代现代化的整体推进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关系,成为我们理解“国之大者”的基本前提。

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之大者”,集中表达了新的历史方位之下的政治要求

为人类作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长期以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国之大者”的大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国之大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中。所谓“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国之大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计,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国之大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怀“国之大者”,认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集中表达了新的历史方位之下的政治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一特定情势下,现代化新征程就必然有着更为繁杂的内容,必然有着作为负责任大国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表明,现代化新征程和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是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走向充满自信的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所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人类社会治理文明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同时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由当代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和最根本任务决定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国之大者”的核心是顾全大局,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工作。只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将“国之大者”落到实处。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之大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表明,经济发展需要围绕生活质量提高和生产率提高这两个基本点展开,这也是现代化高级阶段的要求。那么,如何平衡强国与富民的关系”“经济成长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题中之义。一是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二是经历40多年高速经济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社会领域积累的风险不断累积,迫使我们必须努力在经济成长与社会建设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三是中国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新的难题,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大命题。

“国之大者”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之大者”就是在“强领导、广协商、大统战”的格局中,构建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首先要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了国际社会价值体系的新一轮制高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治理全球事务能力的重要支点。

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政策设计内嵌于现代化的实践之中,是我们何以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据。康德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这一思辨领域的革命,要化为真实的政治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究“国之大者”的动力。就此而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以人民为中心”,可视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两根

价值支柱。在国际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和强权征服的逻辑;在国内层面,以人民为中心则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终极指向。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与相互强化,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我们的研究视角。中国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依然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关键在于,在每次重要的历史关头都能具有敏锐准确的方向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需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断学习现代化更高阶段的新知识,提升治理能力,努力使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这些将是未来三十年牢牢把握现代化领导权的关键。这是理解“国之大者”的基本要求。

三、“国之大者”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要求我们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烈。作为“国之大者”,中国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已深置于全球范围的互动关系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始终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对于人类的“较大的贡献”。在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我们不能固化于过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要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前沿意识”,明辨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中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这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国之大者”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要提高政治执行力,把“国之大者”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将治国理政中的很多事务都称为“国之大者”,判断的标准就是“是否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这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都蕴含着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和全球人民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共同命运联系在一起。20世纪初生态环境危机、地球资源危机、核战争的威慑等使人们发现需要正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今,我们更需要跳出两

极对立的思维来思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同时,也要注意最高层次的人类主体问题,人类主体的出现通过人和自然的关系,即生态危机、资源危机、战争危机,以及政治上两极对立所造成和遗留的人类冲突的各种危机而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实际都在呼唤着在全球性的问题上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就此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人类永续发展。

二,全球化导致了地缘政治的重大改变。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其政治、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和转型领域具有普适性,但中国的发展成就表明,未来社会发展模式将呈现多样化结果。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国家单靠自己的市场和资源发展经济很难取得显著成效,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才能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就此而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是“国之大者”。作为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第三,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两个大局,立足中国与世界两个视野,坚持独立自主,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迈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国之大者”就是要用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来审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果把治国理政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野中,就会发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因此,新时代必须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互动使国家治理难以在封闭的政治空间中充分展开。经济现代化同样如此,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互动使经济建设难以在封闭的市场空间中充分展开。就此而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国之大者”。因为通过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以此构建完整的双循环体系,是顺应时代之需的大战略。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马克思关于现代性与全球化的理论,是将现代化放到全球化过程中来考察,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审视现代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判断,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是社会发展历史性的提升。我们党逐步克服对传统计划经济的“路径依赖”,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道路和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不是表现在更多的领域中直接配置资源,而是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建设和监管市场本身,建设与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确保我国市场本身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此而言,“国之大者”所开创的中国奇迹就是把现代化、市场经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政治生态建设关乎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更加突出政治性。政治生态建设也必须以政治性为统领。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贯穿到政治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良好政治生态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要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其二,要营造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完善党内制度学习机制,使制度执行具有主观保障。从这个角度看,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国之大者”,未来一段时间内政治生态会保持持续优向转型的基本方向。具体来说,一是以“国之大者”进行政治动员。政治动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所形成的政治动员模式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不断创设制度,走向制度文明。因此,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应以创新党的执政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创新人民民主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法治制度建设为保障。三是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强调“两个务必”,牢记“三个坚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才能确保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新发展阶段的一系列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是新时代“国之大者”的风险政治逻辑。这些是我们理解“国之大者”的基本遵循。

“国之大者”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路径

中共济南市天桥区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胸怀‘国之大者’”的重要理念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国之大者”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基本遵循。在新征程上,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国之大者”的理论特质、现实需要、实践路径,才能真正地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国之大者”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独到的理论特质,彰显了旗帜鲜明的政治导向、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实事求是的实践准则。一是彰显了旗帜鲜明的政治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建构,最典型、最鲜明的特质就是它的政治性,集中体现在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对陕西秦岭违建别墅案件,总书记4年作出6次重要指示批示;对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重拳惩治,涉煤腐败倒查20年,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二是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建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质就是它的人民性,集中体现在它代表人民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总书记强调,“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从强调“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到要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再到“保障群众生活用电、供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是总书记对“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生动诠释。三是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建构,最深刻、最独特的特质就是它的时代性,集中体现在它着眼于确保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全局之计、长远之计。

“国之大者”是大时代、大格局、大战略、大构想、大智慧,必须用时代方位、全局视野、战略视角来审视把握。四是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实践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建构,最基础、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它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它要在具体工作中具体落实,在全面实践中全面检验。

“国之大者”的实践路径。“国之大者”是时之所趋、党之所谋、责之所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牢记“国之大者”,

必须把自身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一是践行“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国之大者”,首先是落实政治要求,关键是提高政治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组织工作的根本属性。组工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始终把准方向、找准定位,洞察大势、胸怀大局,全力推动组织、干部、人才等各项工作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落到实处,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干部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让更多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三是主动担当作为,做勤行之的实干派。践行“国之大者”,最终要靠工作成效来检验。组织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守底线、尽本分、出亮点”的工作主线,聚焦抓根本、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聚焦抓思想、持续深化创新理论武装,聚焦抓干部、更加鲜明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聚焦抓基础、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聚焦抓人才、持续强化项目带动效应,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四是严守作风底线,做纪律上的清醒者。践行“国之大者”,“关键少数”要示范在前,“绝大多数”要对标笃行。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主动对标“提标、提质、提速、提效”要求,大兴“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之风,着力提升“开口动笔、识人辨人、破局解难、团结协作、心理调适”五种能力,养成谦虚谨慎、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将“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形象树立好、维护好、保持好。

“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指向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人群,多次提出要心怀“国之大者”。那么,什么是“国之大者”?如何做到心怀“国之大者”?

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具有深刻内涵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针对秦岭违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深刻教训,首次提出“国之大者”,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2020年5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2020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202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

锚定党中央擘划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国之大者”作为高频词,频频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报告中,充分表明其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心之所系“国之大者”,并千嘱万呼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广大青年一代,要心怀“国之大者”。很显然,“国之大者”是指关乎党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使命、大方向、大格局、大利益、大战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最核心、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从价值层面、理论层面以及实践层面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具有深刻的内涵。

从价值层面上看,“国之大者”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国之大者”。

从理论层面上看,“国之大者”就是“理论之树常青”,即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交汇、融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新时代问题为战略导向,将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政策、中国和世界相互贯通,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国之大者”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完整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揭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代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因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是当代的“国之大者”。

从实践层面上看,国之大者就是行胜于言,实干兴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站稳人民立场,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担负起中

二、“国之大者”鲜明的时代指向

在中国历代文献中,与“国之大者”相近的表述有“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国之大务”“国之大权”等。最早记载的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国家的祭祀和军政是“国之大者”。每个历史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社会环境,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应对不同的矛盾和冲突,因而自然便会形成特定的“国之大者”。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国之大者”都是治国理政的一大核心主题,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之大者”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之大者”则是消灭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站起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之大者”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使中华民族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之大者”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当前,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下,“国之大者”

要从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如何做到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心怀“国之大者”,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知行合一的实践磨历、细照笃行的信念修炼、持续不断的自我革命。只有心怀“国之大者”不懈怠,才能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动摇。

第一,树立共产主义崇高信念和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九死一生、历经磨难而生机勃勃,靠的就是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动摇。理想信念是滋养广大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灵魂,是保障“国之大者”行稳致远的精神支柱。丧失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私心杂念丛生,在遇到挫折、陷入低谷时,往往经不起风吹浪打甚至临阵脱逃。因此,理想信念绝不能只讲在口头上、写在文章里,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血脉中、嵌在灵魂里,一辈子坚信坚守、常修常炼。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体现党员干部的思想格局和认识高度。心怀“国之大者”,就要有“大格局”“大气派”,始终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就要着眼于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大方向”“大战略”,高瞻远瞩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基本方向,辩证分析和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心、心中有数,立足大局、统揽全局,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大势谋大事,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在解决冲突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才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行动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进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第三,锤炼政治担当。“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职责和价值所在,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责任观、实践观。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强调责任担当,时刻胸怀忧党、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和作为是浑然一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要作为就要有担当,不担当就没有作为,因此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在脚下,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是因为这是人民的期望、改革的要求、历史的传承、使命的责任。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够做到直面矛盾、勇于挑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折腾、不反复,把工作落到实处,把蓝图变成现实,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就。

第四,常怀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是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的态度,更是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的规矩和底线。古人说,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事有所畏,其业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对规矩、纪律和底线有敬畏之心,做到讲规矩、守纪律、保底线。心怀国之大者一要敬畏人民,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敬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江山才能守得住、立得牢;二要敬畏党纪国法,党员干部要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作为“紧箍咒”“护身符”“金钟罩”,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用党纪国法来规范手中的权力;三要敬畏权力,因为不管小权还是大权,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公权而不是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如果不敬畏权力,就会走偏路、入斜道,作风飘浮。总之,要以敬畏之心心怀国之大者,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常态。

第五,永葆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队伍,如果失去了斗争意志,就会丧失希望、没有战斗力;相反,如果斗争意识强烈,就能衍生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战斗力。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因此,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原则问题上,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要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眼光、政治能力、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为“让人民生活幸福”不懈努力奋斗。

“国之大者”及其政治逻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

心怀“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政治理念。这一政治理念的基本精神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必须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必备政治素质。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在迅速增多,成为左右治国理政国祚根基的重要因素。面对机遇和挑战,始终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智慧,对于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之大者”的提出背景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首次提到了“国之大者”。[1]面对秦岭违建带来的惨痛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提及“国之大者”概念,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国之大者”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要政治坐标,是直面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新药方”,是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挥棒,是对全党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

(一)心怀“国之大者”,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药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适应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

家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面对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跳出局部、地方和部门的狭隘视角,确立“国之大者”的大局视野和战略眼光,集中一切力量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显然,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心怀“国之大者”,就是意识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存在着不看全局看局部、不算大账算小账、不重长远重眼前的问题,在一些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国之大者”问题上不担当不作为,导致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2]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3]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批评忽视“国之大者”的错误倾向,“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4]显然,在他看来,“国之大者”是直面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提出的新药方。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从本位主义和局部利益的狭隘立场中走出来,汇聚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一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景,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聚焦“国之大者”,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锲而不舍地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心怀“国之大者”,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统一要求。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6]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国之大者”。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8]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不难看出,“国之大者”不是孤立的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和某一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中,成为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挥棒。

(三)心怀“国之大者”,是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然而,在党内尤其是领导干部中间还存在忽视政治、虚化政治和淡化政治的问题,对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规矩落实不到位,对各种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斗争精神,在“国之大者”问题上头脑糊涂,缺乏担当作为,政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政治责任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首要能力,明确政治责任和提高政治能力,关键在于心怀“国之大者”。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

的职责定位。[10]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划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11]显然,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不能心领神会,对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不清楚,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和强调什么不关注,“两个维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落空。

心怀“国之大者”是全党上下都应当高度重视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2]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大者”,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治国理政事务中分清主要矛盾,把握重点关键,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国之大者”的主要内涵

“国之大者”是一个扎根于中国治国理政传统的概念,类似的表述还有“国之大业”“国之大计”“国之大事”“国之大局”等,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家总结出来的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核心是关于国政、国策、国运、国事等大政方针的战略性思考。千百年来,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之所以强调“国之大者”,核心都是强调要在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中,找到并优先解决牵动全局的最根本、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实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

在当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国之大者”,意在向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喊话”,提醒全党上下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来看,所谓“国之大者”,就是那些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国之大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

国之大计,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国之大纲,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战略。

(一)“国之大者”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国之大业”。打天下,坐江山,人民政权的兴衰成败是“国之大者”的立命之本。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时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朝代兴亡周期律问题,认为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均没有摆脱这一兴亡周期律。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黄炎培和毛泽东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充满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他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后,要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14]尤其是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战略竞争加剧和国内历史交汇期相互激荡引发的严峻挑战,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15]

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之大业”的明确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6]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17]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显然,民心是一个政权最大的政治,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让人民当家

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国之大者”。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18]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回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二)“国之大者”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是一个国家“国之大者”的执政之基。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早对“国之大者”的表述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强调军政和祭礼的文治武功在治国理政中的显赫地位,因为军政事务决定了江山稳固之柱,祭礼和民政事务则决定者天下归心之基,其核心都是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当今中国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人民最广泛最深切利益的国之大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现代化一直是一项“百年大计”。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表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百年大计。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

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4]总体来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之大计”,是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不仅是一种总体战略规划,也涉及一系列具体的重点工作。在谈及一些具体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使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提法。比如在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就谆谆告诫:“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5]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6]在谈及教育和人才工作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27]事实上,“两个一百年”的总体奋斗目标和一些具体领域的“百年大计”在实践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必须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三)“国之大者”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国之大纲”。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政通人和是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国之大纲”。“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28]历史经验表明,治理一个国家,如果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只关注细枝末节,一些问题会长期得不到解决。政令畅通,人才辈出,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谋求盛世中兴的“国之大纲”。“国之大纲,惟刑与政”,[29]“国之大柄,莫先择士”,[30]千百年来沉淀成为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古今中外的大国兴衰和政权更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遇到重大危机和挑战的时候,中央权威丧失,国家分崩离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

因此,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3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当今中国治国理政的“国之大纲”。显然,理解“国之大者”,不能局限于具体的工作,而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在实践中,每一个党员干部对于“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是什么”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心领神会,多打大算盘、算大账,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这些都是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体现。

三、“国之大者”的政治逻辑

近代以来,中国对政治逻辑的理解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受到西方政治学尤其是日本政治学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对政治逻辑的理解是“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3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对政治逻辑的理解是“思想、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3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将政治逻辑解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35]近年来,习近平强调心怀“国之大者”,认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集中表达了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政治要求,更在深层次上昭示了当代中国政治逻辑的变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取代了“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

(一)固本培元:从利益政治向认同政治转变。固本培元最初是中医学概念,是巩固根本培养元神的意思,将其引申为政治上“国之大者”概念,意在强调维护和巩固政权的本根。本根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党和一个政权要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固本培元具有时代性,每个历史阶段都面临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出现与其时代性质相适应的本根问题,形成特定的“国之大者”。

在农业社会时期,农业事关国计民生,“重农爱民”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国祚基业的本根,故将“轻徭薄赋”、“仓廪有积”、科举取士等天地、宗庙、民生、军事、教育、刑法、财税等界定为“国之大者”。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群体性崛起,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决定政权生死存亡的本根,遂将阶级斗争、富民强国界定为“国之大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三大历史任务”,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被界定为“最大的政治”。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日益从以“富起来”为中心的利益政治转变为以“强起来”为轴心的认同政治。利益政治偏重社会公共权威对复杂利益的分配,认同政治偏重社会公共权威对多元社会认同的整合。“富起来”主要侧重解决利益问题,在价值认同问题上采取不争论的态度,“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因此,在此种政治观指导下,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然而,“强起来”主要侧重解决价值问题,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因此,在这一政治观指导下,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总之,“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36]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国之大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纲举目张:从改革试点向顶层设计转变。纲举目张出自战国时期吕

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强调通过抓住事物的关键来带动其他环节和领域的突破。毛泽东同志曾用纲举目张来表达各项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国之大者”尽管关乎国之兴衰危亡的命脉,但也是由众多具体事情组成的,

在推进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国之大者”重在行动,选择不同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反映了政治逻辑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在发力点上强调改革试点,鼓励基层大胆试点、试验。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9]通过鼓励基层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先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逐步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多的人群内推广开来。无论是在农村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还是在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试点试验的办法启动,然后通过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邓小平在多次会见外宾时强调,“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

总之,改革试点是一种重点突破的政治逻辑,通过开展实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很多难啃的骨头涉及众多领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难题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43]“顶层设计”源自系统工程学,强调运用系统论从全局出发,开展自顶层到基层的战略构想和科学设计,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意在强调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提出:“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44]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

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45]在随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46]为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习近平直接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多次强调要抓重点、抓关键,认为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抓好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统一行动、毫不松懈,才能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全局,不断开创改革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的政治逻辑日益凸显,《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一些重要战略举措,都是顶层设计的产物。

(三)居安思危:从发展政治向风险政治转变。打天下易,守江山难。居安思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总结出来关于打天下、守江山的经验教训,比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于安思危,危则虑安”“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等观点,总结出了很多“国之大失”“国之大患”等“病国之大者也”。所有这一切,均可被视为“国之大者”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出自于《左传␎襄公

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47]一个国家既有太平盛世

的安宁,也有动荡乱世的危险,如果执政者沉湎太平安乐,就会有危乱亡国之险。居安思危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中国历代领导人一直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在众多文献中频繁出现“市场风险”“自然风险”“金融风险”“执政风险”“风险责任”,居安思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原则。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中国政治基本上遵循以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政治逻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看来,“发展才是硬道理”,[48]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现代化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发展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国内来讲,发展是获得人民支持的根本条件。“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49]相反,“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50]从国际来看,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发展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51]“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52]当然,邓小平也意识到风险和挑战,“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5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然要“冒风险”,而且“要冒很大风险”,“我们的改革不只是过五关”“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54]但是,邓小平主张不要怕冒风险,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什么都怕,什么事情都办不成。”[55]此外,在面对风险时要沉着应对,“胆子要大,步子要稳”,[56]“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57]改革是化解风险的关键。“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58]总体来看,邓小平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强调机遇的一面,强调改革开放总体上有利于我,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国家安全成为关乎国际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中国政治日益转变为发展与安全并重的风险政治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忧患意识,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把保证国家安全视作头等大事,决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59]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分析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方面,强调筑牢制度防线,夯实治理根基。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与安全相互交织日益形成一个风险复合体,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面对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一系列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是新时代“国之大者”的风险政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62]“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63]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由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最根本任务决定的。因此,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国之大者”的核心是要从政治高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首要的责任就是政治责任,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自觉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对党中央精神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同时,心怀“国之大者”要求做到顾全大局,能够超越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小局,真正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64]只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才能将“国之大者”落到实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国之大者”铭记于心

中国建材杂志社副社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牢记‘国之大者’”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列起来。可见“国之大者”是多么重要!

“国之大者”,顾名思义是那些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是影响或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

“国之大者”的具体内涵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国”不同,“大者”也不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大者”也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国之大者”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建筑材料行业如何践行“国之大者”?首先要使行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把关系国家利益、全局利益、人民利益的事放到首位。作为建筑材料行业唯一全国性、综合性权威社团组织,自去年换届以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始终从政治上牢记“国之大者”,从战略上总揽“国之大者”,从重点上把握“国之大者”,从担当上践行“国之大者”,发挥了行业综合协会的统领作用——

政治意识强,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清醒,善于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大局意识强,既立足全局,又兼顾局部;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以大局利益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好“国与家”“大与小”“近与远”的辩证关系,确保以“国之大者”统领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辩证意识强,真正把“国之大者”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认识和对待,不因小失大,用“两点论”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用“重点论”的方法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

责任意识强,切实把“国之大者”付诸行动、落到实处,让“国之大者”得到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最广泛的认同,并为之践行。

将“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笃定于行,发挥建筑材料行业“大国基石”的作用,这将是建材人永远的追求。

把“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傅学坤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之大者”,并对其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所谓“国之大者”,解决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大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谋全局、敢担当的高标准严要求。

“国之大者”,大在事关根本利益,大在着眼战略格局,大在提高政治站位,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中,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分清主次、辨别缓急,找到最核心、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并将其置于优先解决的位置,因势利导,未雨绸缪。

市场监管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之大者”思想内涵,就要善于把市场监管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大局,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高要求,将“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努力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勇于担当作为、彰显部门价值。

将“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就要自觉讲政治强党性。“国之大者”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要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性修养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这要求我们把坚持原则和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生的必修课,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忠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党性修养书写在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不懈奋斗中。

将“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就要善于观大势谋全局。观大势,就

是洞察事物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长远趋势,科学预见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谋全局,就是始终把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坚持谋全面、谋整体、谋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工作时要全面权衡,综合评判,科学决断。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着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安全职责,是最接近市场、最贴近人民群众的部门,要在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势中,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局之要务”,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行业性、系统性风险,要坚决履行“四个最严”,着力维护和提升食品、药品、产品、服务质量,让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吃得舒心。

将“国之大者”转为“局之要务”,就要做到敢担当有作为。担当,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这就要求我们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改革发展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改革发展走到今天,“低垂的果子”都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加需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两年多来,队伍和职能从整合到融合,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无数难题,当前要啃的硬骨头就是按照刚刚发布的《成都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目标,心怀“国之大者”,强化担当精神,以“五个突破”引领市场监管改革创新,以“四大体系”支撑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以“一体协同”服务市场监管区域合作,以“十大工程”保障市场监管重大改革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成都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把握“国之大者”全力维护边境稳定

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赵东方

2021127日)

移民管理警察虽身在边陲、口岸,但肩负使命神圣,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以全会精神为统领,把握“国之大者”,激发全体民警铸忠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动力。

把握“国之大者”,就要走稳国之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方向攸关生死。全会《决议》把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说明只有走好自主独立选择、自力更生开拓之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必须着眼未来,紧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树立长远规划,忠诚履职尽责,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我们必须振作精神,充分预判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如磐的初心使命,黑龙江移民管理工作才能乘势而上、大展作为。

把握“国之大者”,就要巩固国之政权。政权是立国之要,人民是兴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必须不负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干事创业、维稳创安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自信自强,深刻认识我国制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为人类进步、世界大同发挥的重要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握“国之大者”,就要信守国之灵魂。体悟信仰之美、理想之光、真理之力,就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答案。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一次次完成艰巨任务,关键是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有力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焕发生机活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懂得珍惜珍重,《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取得的,必须坚决捍卫。我们必须结合实践深学践行,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只有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才能够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才能够推动移民管理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把握“国之大者”,就要坚定国之斗争。立足斗争才有稳定主动,敢于斗争才能争取胜利,这是党和人民战胜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成长壮大必将面临风雨,只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把牢斗争方向,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自身、锻炼胆识、增长才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把握斗争形势,要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必须提升斗争本领,在全球战略博弈大背景下,深刻认识面临的风险隐患,做到未雨绸缪、主动防范,严厉打击、绝不手软。我们必须增强斗争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牢牢绷紧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这根弦,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政策谋略运用,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和障碍,全力推进黑龙江移民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国之大者”,就要守好国之边疆。边疆安全关系国家安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守好阵地寸土不让,又要坚持开放不搞封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边固防工作,作出“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的重大论断,主持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对于巩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意义重大。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强化法治思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颁布为契机,主动融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切实维护边境大局安全稳定。我们必须高效推进全区域兴边任务,准确把握黑龙江地缘特点,推动总站服务支持黑龙江省开发开放十五项措施落实落地。我们必须坚决完成全覆盖强边任务,充分把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坚决落实全国移民管理机构边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调研、科学研提边境重点地段和国门口岸建设需求,逐步实现抵边管控、梯次布防、科技赋能、动态用警的迭代升级,着力构筑坚不可摧、强大厚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边境口岸管控体系。

财政人的“国之大者”

去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大者”事关人民幸福,事关民族复兴,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要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国之大者”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基本遵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作为一个财政人,更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国之大者”。

财政人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时刻不忘初心,切切实实为民理好财,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财政收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本质是要提供让人民满意的公共产品。作为一个财政人,要时刻谨记,我们所理的财是国家的财、是人民的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好我们手里的每一分钱,只有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大的效用,才能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无愧于财政工作。

财政人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中央出台的各项财政政策是实现宏观调控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各级财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才能下好全国一盘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政策离开了落实,都会成为一纸空文。各级财政人要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财政人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财政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须持续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现代财税体制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征程上,财政人要扛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立足工作岗位践行“国之大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好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陆宁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作为全省应急管理部门,唯有在“国之大者”中找准坐标,把工作放到“国之大者”中思考,坚持系统性谋划、主动性部署、前瞻性推进,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借势而起、有所作为。

一、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必须树牢全局思维、大局观念,增强工作系统性

对标对表党中央关心关注、指示批示、谋划推进的事,筑牢“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大局意识。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清大形势、感知大态势、洞悉大趋势。精准把握应急管理事业在生态立省战略布局中的定位,牢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全局之图”中找准应急管理坐标定位,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牢牢把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综合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谋划决策聚焦大局、践行职责服务大局、站位认识维护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二、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必须坚持“两个至上”,增强工作主动

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政治之责、价值遵循、履职根本,

强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理念。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把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筑牢安全防范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超前研判重大风险隐患,着力健全应急指挥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法治体系,加大“四不两直”(不发

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节等监管督导力度,切实把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工作格局落到实处,全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仗,以为民担当、工作实绩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职责使命。

三、从应急管理看“国之大者”,必须聚焦“两个根本”,增强工作实效

聚焦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领悟青海“十四五”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起步、生态建设提档升级、民族团结巩固深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任务给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系统总结应急管理组建两年多以来“边应急、边组建”的成功实践、宝贵经验、实效举措,精准分析研判推进我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新特征新形势,始终绷紧防范化解重大安全之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强化应急干部队伍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能力。认真履行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责,综合运用集中整治、考核巡查、专项督查、指导服务等载体,切实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在攻坚克难中持续提升研判各种风险挑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增强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以应急人的担当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牢记“国之大者”?

王宇萌

近两年,“国之大者”成为备受瞩目的“高频词”。

无论是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心怀‘国之大者’”,还是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牢记‘国之大者’”,都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全面要求。

当前,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复杂多样的挑战,更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将牢记“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从全局出发,培育大视野、大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牢记“国之大者”,就是要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考虑问题。

《光明日报》曾刊发评论指出,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只有科学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清醒把握党情、国情、世情,既有中国大格局,又有世界大视野,才不会陶醉于自我封闭的“一亩三分地”、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万花筒”,才能把一地区、一领域、一部门的工作看得更清、更准、更透,做起事来才会更有章法节奏,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认为,“国之大者”首要的是政治逻辑,而政治逻辑首要的是胸怀大局、服从政治大局的逻辑。

二是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党员干部需要对安邦定国的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做到心明眼亮。

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学会用“国之大者”

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不断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也要善于以“国之大者”的思维观大势、把大局、算大账、担大任,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冲突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二、自觉讲政治,强化政治能力

牢记“国之大者”,本质上是讲政治。仔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一个关键词不时被提及——政治能力。

在《求是》杂志刊发的《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综合研判、辩证分析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一方面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另一方面点明问题:“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什么是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具体而言,要做到牢记“国之大者”,必须掌握三种能力——

政治判断力,即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政治领悟力,即对党中央精神要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执行力,即要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各级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国之大者’,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能力。”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胡昌勇看来,政治能力上去

了,行动才会更坚毅。这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题中之义。也就是说,党员干部要培养敏锐的政治眼光,学会分析事物与政治的关系,

看到其中包含的政治因素,深刻理解其政治意义和政治影响,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项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讲,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就是要在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中遵循“国之大者”理念,通过主动加强责任担当,推动“国之大者”理念转化为行动和绩效,在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中将“国之大者”作为一切行动的总出发点和工作的底线。

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深情地说,“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涌现出无数牢记“国之大者”的英雄榜样:焦裕禄扎根河南省兰考县,与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带领群众摆脱贫困;“铁人”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显而易见,党员干部心中装着人民,就是装着“国之大者”。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秉承“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理念开展工作,才能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

《学习时报》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其全部实践的价值意义就是“为民”二字。初心恒心皆是为民之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是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不仅要对“国之大者”时常观之察之、思之悟之、践之行之、念兹在兹,更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切实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总之,‘国之大者’在民、在民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分析称,一方面,要时刻提醒树立“国之大者”在民的执政思维,坚决摒弃那种“人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错误

想法;另一方面,要自觉把“国之大者”在民的执政思维转化为行动逻辑,以胸怀“国之大者”来推进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党政领导干部如何牢记和服务“国之大者”

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所谓“国之大者”,即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对党中央精神融会贯通,时刻关注党中央关心的,坚决落实党中央强调的,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增强科学思维能力、有所作为。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绝不动摇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原则性、根本性的大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记“国之大者”,核心要点是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所谓大是大非问题,即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原则性、长远性的是非对错的问题,涉及政党和国家的基本方向、基本立场、基本利益、基本道路等的根本性问题。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何为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保证。回望来时路,我们能取得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汇聚起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远眺前行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应对,许多重大风险需要抵御,许多重大阻力需要克服,许多重大矛盾需要化解,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讲还要靠党这个“主心骨”、

这个“定海神针”。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才能万众一心朝着宏伟目标前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首先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那些无视党中央权威,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态度暧昧,对党中央大政方针说三道四、胡言乱语,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大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损害了党的形象。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明确赋予“国之大者”之内涵,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本上也是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百年奋斗征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二字铭记于心,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不谋取任何私利,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意愿,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唯一正确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坚定道路自信,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沿着这条通往复兴梦想的人间正道奋勇前进。那些所谓中国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的论调都是错误的,有的是要把我们拉回老路,有的是要把我们引向邪路,本质上都是要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摇我们根基的别有用心。

牢记“国之大者”,要始终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几代人上下求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些都给我们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巨大考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要始终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发扬斗争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

大是大非问题是事关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基本路线,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守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就坚定不移地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就坚决不做,不搞态度暧昧,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

“国之大者”的“大”不仅是指国域之大、人口规模之大,更重要的在于“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胸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

握‘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关键点是要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所谓观大势,就是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角度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我们才能把握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只有把握住这种发展趋势,我们才能顺势而为,实现长久的发展进步。西方国家的一些执政党也曾力图谋划国家的长久发展,但囿于利益博弈、政党轮替等困境,他们往往只考虑眼前一两年,最多不超过五年,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利益,这也是“西方之乱”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则善于从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联系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联系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180多年的奋斗史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联系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来思考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命运问题,这也是我们能实现“中国之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避免保守和僵化。所谓谋全局,就是要立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深入事物发展的整体和全局,用整体的发展推动部分的发展。登高才能望远,从整体上看清形势、从大局中把握问题,才能掌握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全局出发来系统谋划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靠着这种整体出发把全局、谋大势的思维方式,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许多方面既把握住了问题解决的“牛鼻子”,又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国之大者”是站在全国高度上讲的,是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树立大局意识,把自己所在的地区、领域、行业放到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统筹考虑,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不顾全国利益和全局利益。

所谓抓大事,就是要善抓重点,优先解决主要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服从不平衡性的规律,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着

主导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能够分清主流和支流,善于发现和分析主要矛盾,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就是善于抓大事、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的政党。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当前,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方针政策,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之大者”,就是重点的事情、主要的矛盾、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就要培养善抓重点的能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问题的解决上,通过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的进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牢记“国之大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准方向、抓住要害、行稳致远。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已然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面对越加复杂的风险考验,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力量。

三、牢记“国之大者”,党政领导干部要多算大账,少算小账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年轻领导干部要掌握七种能力,在提及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时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大算盘”指的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利益;“小算盘”指的是自己负责的区域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私利。牢记“国之大者”,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位、身负何责,都要准确把握“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要始终将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放在心中,不可图小利而忘大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大与小”辨证关系的精神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性信念,关键在于看他是否有坚强的政治定力、牢固的宗旨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舍小利取大利。一些党员干部只顾一域小利、甚至一

己私利,而将国家大利视而不见,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淡薄,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首先就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胸怀远大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是说说而已,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强化责任担当,是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大与小”辨证关系的行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家国情怀的体现,心中有责,才会一心只想着国家和人民,才会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才会不介意职责内外,才会不怕艰难险阻,想方设法攻坚克难。一些党员干部只打自己“精明的”小算盘,将精力只放在自己所在的地区、领域、行业,甚至是个人私利,而将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高高挂起,这本质上是缺少责任担当、心中无责的表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少打小算盘,关键在于知责履责。知责履责的重点在于落实,没有落实,再美的蓝图也只是画饼充饥,再美的梦想也只是黄粱一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能仅停留于口头,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是要落实,把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具体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心中有大国,牢记肩上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才能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丽篇章!

读懂“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许乐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在谈及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时严肃指出,“从今往后,在陕西为官,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这个教训”,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国之大者”这个重要概念。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或许,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一、“国之大者”是党中央关心强调的大局大势大事

“国之大者”是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重要概念。每个历史阶段都面临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自然会形成特定的“国之大者”。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1922年召开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人数也只增加到195人。但是,我们党在二大上就鲜明地提出并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会后就开始发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彼时,反帝反封建便是“国之大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到1956年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自然成了这一阶段的“国之大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便是“国之大者”。

综合来看,“国之大者”就是党中央关心和强调的大局大势大事,就是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

对此,《北京日报》刊文进一步指出,党中央围绕应对世情国情党情而提出的思想主张、确立的重大战略、完善的重大制度、推进的重大工作,都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国之大者’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和谋划。”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海红撰文指出,这些“国之大者”包括: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着眼于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其中,生态环境保护也一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

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谈到党中央下决心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战略考量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提升到“国之大者”的高度加以强调,不仅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以“国之大者”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要求。

二、“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国之大者’的本体兼具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特征,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靳诺撰文指出,对于“国之大者”的建构,其抽象性的最典型特征是政治性,即事关国家政权运行和稳定的重大事项、战略和价值等要务才能够纳入“国之大者”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之大者”的论述,总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这构成了“国之大者”的最根本性特征。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期间,在谈及秦岭生态问题时便提及“国之大者”,强调“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不难看出,“国之大者”并非针对某一具体事项的特定称谓,其判断标准非常明确:是否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同时,“国之大者”是一个着眼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大命题,蕴含着对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

流传在党史中的一则故事耐人寻味: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炊事员每天早上起床后,不是问当天有没有米煮饭,而是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关乎的是行动方向问题。这说明一个意味深远的道理:在红军队伍

里,哪怕是一名炊事员,也胸怀大局、着眼大事。

“国之大者”内涵丰富,其落脚点是“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对此,靳诺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国之大者”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指称,这表明“国之大者”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具体有所指,如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等等。这样,通过将“国之大者”与党和国家重大利益、新发展理念、人民生活幸福、保护生态环境等联系起来,实现了抽象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统一。

三、“国之大者”蕴含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国之大者”不仅是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同时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村民王德利激动地说:“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答:“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此语言简意赅、重若千钧,不仅道出了“国之大者”的真谛,也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庄严重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这一真挚情怀,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要求“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到提出“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到“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使命,彰显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底色。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也有具体工作的指导要求,囊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指向是“人民”。

对此,《北京日报》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人民属性、人民基因、人民本色的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无论何时的“国之大者”,无论何类的“国之大者”,党都心存人民,让“国之大者”始终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实践,也是走向未来的不变承诺。

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万艳明

20211214日)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嗅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其中,再一次强调了“胸怀‘国之大者’”的重要性。

“国之大者”,顾名思义,是指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党中央关注的,就是要时刻对表对标的;党中央强调的,就是要坚决落地落实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嘴上无杂音,心里有问号”,而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做到头脑特别清醒、认识特别明确、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

近年来,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到“国之大者”,蕴含其中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回顾我们党百年来的苦难与辉煌,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再到翻天覆地,可以更加深切理解习主席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基于对“时”与“势”、“危”与“机”的准确分析和科学把握基础上的特殊政治考量和重大战略判断。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把认识向高处提领、学习向头脑扎根、工作向纵深推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确保工作高起点筹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古语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在认真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政策举措和战略策略,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并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政策策略也随之需要不断调整,毛泽东同志一直遵循并坚持运用这一方法,对于指导全党分析和把握形势变化、推动抗战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不断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凸显的严峻态势,更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科学把握时

代发展特征,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局势变化,深入研判世界格局变化、全球疫情动态等对我国发展可能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嗅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审慎地作出准确判断、正确决策。

“国之大者”,事事关联政治、处处凸显政治、时时体现政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首先要从政治上看问题,坚决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新的赶考之路上,涉及“国之大者”的风险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越是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越是面对各式各样的诱惑,党员干部越要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善于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遇事多想政治要求、谋事多想政治影响、处事多想政治后果,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体现在工作落实全领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兵者,国之大事。”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求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时刻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必须勠力担当、勇于作为,面对艰巨繁重的备战打仗任务、转型重塑问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险坎坷挑战,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知重负重,真负职位之责,善担干事之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必须矢志使命、练兵备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深刻体悟“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研透“打什么仗”“和谁打仗”“怎么打仗”等问题,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锻造所向披靡的精兵劲旅,以“一失万无”的心态做“万无一失”的准备,备战待战、能战胜战,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放管服改革要心怀“国之大者”

张士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而言,要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务服务为人民,持续优化服务,把心怀“国之大者”贯穿于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心怀“国之大者”,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以过硬的政治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落到实处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推进我省“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放管服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自觉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2015年,中央提出放管服改革后,带来了一系列综合效应,为新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要求“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当下放管服改革融汇了包括政府体制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国改革的基本命题,成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动力机制。我们要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融入国家整个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发挥好政府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自治等在内的结构性改革,有效带动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多领域改革,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主动担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这是谋划放管服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要坚持做到准确把握、落地见效。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来说,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针对仍然存在的一些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要在“卡脖子”的环节,坚持以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为导向,办好放管服改革自己的事,力争走在前列当表率。要不断推动实现政务服务智办好办、政

府运行协作协同、要素市场配置高效、数字社会和谐美好,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以实实在在的放管服改革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心怀“国之大者”,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让人民群众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有幸福感获得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全,更有获得感和尊严。

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要坚持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履职能力的要求更加细化、标准更加严格,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便捷有力。我们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难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切实做到“服务企业群众的投入只增不减”,“一定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全力以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把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政务服务工作就是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证明互认,通过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完善信用监管等方式,推动减少各类证明事项,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做好政务服务每一件事情,将政绩落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中。

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放管服改革政策、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基本依据,使放管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要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新媒体渠道、“一企来”“好差评”系统等,有效建立人民群众评价我省放管服改革举措的常态化机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参与、社会评判、市场主体认可。

心怀“国之大者”,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

化便利化“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知行合一了然于胸,要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和“实”的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统一。建立统一政务服务供给标准,通过政务服务目录式清单化管理,把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职权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有效供给能力。建立统一政务服务运行标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各类事项、服务标准、评价结果、政务数据等要素运行标准统一。建立统一政务服务协同标准,重新梳理政务服务阶段、环节,取消无增值中间环节,整合重复、关联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探索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从现场监管、远程监管两端探索创新手段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监管力量整合,切实管出公平、管出质量。

促进政务服务规范运作。聚焦服务企业群众,聚力打造“苏服办”“一网通办”“一件”“12345热线”等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推动纾困惠企政策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深化拓展“一企来”企业服务,高效提供“一号答”“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贯通。全面推行“苏服码”,打造“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码通行、一码通办”新模式。深入实施数据赋能应用服务,推动各地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和加强数据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做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加速设区市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编制清单为手段,以实施精准赋权为载体,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承诺为要求,确保群众办事少跑腿、更透明,真正为企业减负。持续强化“家门口”政务服务建设,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推广“全员全科”服务模式,实行无差别受理办理,实现帮办代办服务全覆盖。建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长三角通办”、“一件事”改革等线上服务专区,科学设置布局各类综窗、专窗和“一件事”窗口,大力实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便捷化改造,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努力实现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

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的四个维度

金文斌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国之大者”,也是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后面,紧接着阐述“牢记‘国之大者’”。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联系自身的职责使命和工作实际,提升政治站位,从政治性、战略性、价值性、实践性这四个维度,准确把握牢记“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政治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要自觉讲政治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国之大者”,他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2]。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牢记“国之大者”,必须要自觉讲政治,这就必须加强政治学习,筑牢政治理想,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纪律,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时刻留心留意党报党刊声音,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强调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深刻领会“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2],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自觉将“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自觉讲政治,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二、战略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要有长远眼光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

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3]。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牢记“国之大者”,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战略格局、长远眼光,这就要求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思考我们的工作,谋划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要收缩“小我”境界,少想自己的小心思、少打一些小算盘;扩容“大我”境界,扩充自己的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多想想民族大业、国家发展,多算些大账。再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客观看待世界大势,理性分析中国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既要抬头望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又要低头看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永远奋斗。只有这样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三、价值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要以生为本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察看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村容村貌时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4]。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5]。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要以人为本,落实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首先就是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学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次要立足本职岗位,树立生态化教育理念,多为学生服务,多听他们的反映,真听他们的意见,从最突出的教学科研问题抓起,精心研磨每一节课,悉心指导每一篇学生的论文,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不仅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最后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花些时间,做些工作解决这些学生的“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这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四、实践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牢记“国之大者”,要履职尽责担当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6]2020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就“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时强调:“对‘国之大者’了然

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牢记“国之大者”,首先要履职尽责担当,这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精心打造思政课“金课”,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有效性。最后要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通过中外对比、纵横比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厚植家国情怀。只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担当起该承担的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关心“国之大者”担当时代重任

团太原市委

近年来,团太原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以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正向激励青少年关心国家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一、高度重视,纵向搭建联动机制

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这明确了共青团的职责使命,明晰了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太原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聚焦根本任务,明晰政治定位,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思想共识,以指向鲜明的政治执行力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把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到为党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重点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置位于突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中谋划部署,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将该项活动“打造成为青少年政治引领亮点工作”的指示,致力于擦亮“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品牌,将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组建团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和权益部长任第一、二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任成员的“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书记班子系统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部门具体抓的上下联动机制,迅速行动、挂图作战,全盘谋划、一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横向畅通协调体系

前期广泛发动。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权益、组织、学校、青发、统战、少工委、社联等分条线铺排,点穴式发动各行业系统团组织在本战线广泛动员,宣传部门重点通过“青春太原”等融媒体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发动,利用“点线面网”一轴多翼式宣传矩阵,迅速形成全市青少年普遍知晓、广大师生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掀起鼓励青少年有序参政议政的热潮。

中期实时推进。制定活动信息周报制度,根据工作进展实时上报数据,权益部具体负责周一检点、周末汇总,集中分析研判并制定下一步推进举措,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动态调整,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活动报名共计314人,通过审核的提案作品156件,高标准、高质效完成目标任务。

后期严格把关。以高度审慎负责的态度成立两级“初审工作组”,由权益部负责人会同相关战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一级小组,负责分类初选。由分管领导牵头,邀请政协委员、专家教师组成二级小组再审推荐。对模拟提案逐一审阅、集中讨论研究,最终挑选出30份优秀作品推荐提交。内容题材包括关注省市旅游资源推广、建议政协提案工作改进、加强学生思想引领等,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相关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通过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将问需问计于青年和获取第一手青年资料有机统一,持续提升服务青年能力,为党委政府释放更多青年政策红利提供参鉴,助力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应有贡献。

三、打造试点,探索拓展活动延伸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系列689(58篇)“国之大者”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lingdoc.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2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